當人被物化為一連串的條碼和代號時,如果不以覺性觀照,生命感很快就會萎縮。而現今E世代的社會,我們每人無可倖免地,都成為機器讀取的標的。身份證、信用卡、健保卡、會員卡......等符碼,變成我們的另一個化身。
曾經漫步海邊欣賞鷗鷺群飛時,有位陌生人主動分享大自然的生態,並借望遠鏡讓我觀賞海洋生物的奇蹟。沒有言語的客套,也沒有愛現的痕跡,更沒有攀緣的意圖,就只是當下因緣相遇時的自然流動,船過水無痕。他展現的就是鮮活的生命感,而非規格化的慣性。
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形成「關係」(relationship),但却無法只是「連結」(relating)。連結是在「空性」的氛圍中運作,是現在進行式的「當下」;關係則常常是在「我愛執」的情網中墜落,各種佔有、嫉妒、恐懼、不安...等情緒紛紛出籠,於是負面的「受蘊、想蘊」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如瀑流不斷地沖刷,永遠脫離「當下」的心神交融。
當佔有、嫉妒、恐懼、不安......等情緒現形時,人們的反應通常是逃避,鮮少有人願意透視到背後的原始情緒~是受傷、是缺愛,而願意與之同在,以消解它的能量波。為了證明自己是強而有力,刀槍不入,有人以攻擊、嘲諷、責難、威嚇方式來對應;或有人反向操作,以自怨、自憐、自艾、自殘方式來舔傷。愛,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剩下的就是平衡虛假自尊的種種策略。
對「因緣」,我們需有著很深的敬畏。如果沒有能力「單獨」,沒有能力與自己在一起,那麼許多的情緣,可能是業力牽引,而非奇蹟召喚;可能是自己理想的投影,而非對方真實的面貌;可能是自己寂寞的需求,而非情感的真正流動。如何讓「關係」轉化為空性相待的「靈性連結」,需要戒定慧三學全然參與,在真心的絕待中,往朝聖之路攜手同行。
「聖杯」就在我們心中。走遍千山萬水之後,回到「存在」的核心,不再向外尋尋覓覓,才能活出真實的生命感,才能巧遇無條件的真愛,品味「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的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