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6 05:16:12瀏覽2753|回應3|推薦137 | |
小城的秋之凌晨 (Valdez , Alaska)是一幅恬靜清冷的中國水墨畫 。
泛舟於威廉王子海灣中偏北的哥倫比亞內灣 (Kayaking in Columbia Bay , Prince William Sound)
松鼠溪公園(Squirrel Creek State Recreational Site, 79.5 mile post on Richardson Highway, Alaska)
文 / 攝影: 陳華瑛
瓦爾迪茲 (Valdez)位於威廉王子海灣的東北端(上圖),是北美緯度「最」高的不凍港。此外,城裡還有個緯度「最」高的太平洋海岸溫帶雨林(coastal Pacific temperate rain forest on Blueberry Hill in Valdez,), 它也是美國下雪「最」多的市鎮,平均一年要下7.6公尺的雪。這個大約只有四千人口的北國小鎮竟有這麼多之「最」的頭銜,應該也隱藏著一些不尋常的過去吧? 譬如在19世紀末淘金熱的當兒,有心懷不軌的人宣傳說從瓦爾迪茲港口轉往克朗代克金礦產地(Klondike)的路更好走。不少人當了真轉來此處登陸,結果發現路途不但是兩倍長,而且群山更高更陡峭,加上當地物資不足,許多人半途死於壞血症。 然後,在1964年的耶穌受難日那天,瓦爾迪茲發生大地震,座落在冰河淤泥上的小城因地底泥沙鬆滑而毀損大半。事後全城往西遷移6公里至比較堅固的地基上重建。今日我們見到的瓦爾迪茲是地震後新建的。 接著直跨阿拉斯加的石油管道在1977年完成,瓦爾迪茲成為油管的終點站,石油從北極運送至此港口裝上油輪運出去。石油的運作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不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989年發生艾克森石油公司的油輪在附近海灣觸礁漏油,嚴重污染威廉王子灣的海域,瓦爾迪茲一夕間成為北國生態災難的代名詞。 我們這回來此是為了去哥倫比亞冰河灣泛舟,然後再搭乘阿拉斯加渡輪橫跨威廉王子灣到西側的惠提爾(Whittier)。瓦爾迪茲為冰河密佈的楚加奇山脈圍繞(Chugach Mountains), 這一帶群山起伏、冰河綿亙、雨林蔥鬱,是棕熊和黑熊的天然棲息地 。南側威廉王子灣則有豐富的海洋生物 。據說這兒終年都可進行戶外探險活動。夏日租船海釣、 河水漂流、泛舟冰河與海豹間,或是搭遊輪觀賞潮汐冰河與海洋動物。冬天則可攀冰或滑雪。
別的季節我不敢講,但初秋的瓦爾迪茲散發著濃鬱的北國風情,是一種幽幽清寒的氣質 。上圖是黎明時刻港口為濃雲水氣籠罩。偶而晨曦斜斜的穿透出來,陰沈暗藍的水面立時波光瀲灧,洋溢著潑墨畫的隨性寫意。
奇怪這樣雨多雲濃的氣候裡, 花卉不但不會懨不拉嘰,反而還特別鮮麗。
大概此處綠草如茵, 遍地各色肥壯的野兔子蹦來跳去, 不懂牠們是如何在嚴寒雪埋的冬季裡求生的?
多雨多雪的結果是放眼皆濕漉漉的湖泊沼澤, 靜靜地與岸上群山對望。
正進入初秋時序,水草已開始泛黃
寒鴉戲水,不知牠們何時才會南飛避冬?
公路旁的小溪也有鮭魚在洄游,一隻黑熊現身捕食,吸引眾遊客停車駐足,一時車堵人滿。
進城之前30英哩處的公路旁可見一座大冰河懸掛山上, 叫做沃辛頓冰河(Worthington Glacier)。 我看過一些早年的圖片,當時冰舌可觸到平地。現在似乎消退了許多。像這樣高懸的情況是很難到冰上健行的,大概只有冰攀的活動可行。
我們要搭接駁船去哥倫比亞冰河灣泛舟啦。哥倫比亞冰河(Columbia Glacier)是威廉王子灣裡的第一大潮汐冰河,離瓦爾迪茲25英哩。我們在1995年搭渡輪從惠提爾港口到瓦爾迪茲時經過它,那時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浮冰(下圖),甚是壯觀。因此我想在這些浮冰中泛舟一定很過癮。
不料當接駁船顛顛簸簸兩小時後來到哥倫比亞冰河灣前(Columbia Bay), 我倆彷彿被臨頭打了一棒: 浮冰幾乎消失殆盡(下圖)。而且以前我們還是在渡輪上做遠觀, 現在則是巴巴地來到了冰河跟前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問了導遊才知哥倫比亞冰河在過去20年中已消退了十幾英里…啊!物換星移莫此為甚。
海灣裡浮冰銳減,倒是堆積出一些小小的土石礁島,我們在此上岸卸下獨木舟。岸旁有些零零星星的小浮冰。
我好失望呀!!!這世界怎地變得那麼快???
這身橡膠防水裝備相當沈重拘束。腰上那片藍色裙子是當你坐入獨木舟的洞口後用來環扣住該洞口的,避免海水灌進舟身。全身扒著這樣厚實的裝束著實不方便,想上個一號都需一番奮鬥掙扎。這日總共有15位遊客,除了我們兩個從台灣來的LKK,其餘全是從大陸來的二、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全講中文,彷彿我們是一個包團遊似的。其實這裡的6對夫婦檔,加上一個3人行(3位聯袂而來的女性朋友),全散居美國各地,並非搭伴而來。
上圖是小島上唯一的怪植物,大約為保暖而緊緊地擠成一簇。
導遊花了一 小時給大家上了一課划舟須知,大夥兒方輪流在個別指導下一一坐入獨木舟裡,興高采烈地出發了。
這是我倆的處女航。以前在大船上看別人泛舟都是一副逍遙自在的模樣,好不羨慕。此時才發現划舟並不簡單,手腳不聽使喚,方向和力道的協調更是頻出狀況,我倆的小舟東歪西倒。沒有幾分鐘的光景我的心就提到喉嚨了。
在戰戰兢兢的狀況下我還是免強拍了幾張照。上圖遠處那塊黑色浮冰之前的冰塊有個圓洞窗,下圖是特寫。奇怪的是等我划近時背後的黑色浮冰已無影無蹤了。
這塊浮冰有冰砂夾在裡面顯示層次感,像不像美味的雪糕或雪霜?
右上方的三座黑砂環好似三位阿拉伯男子戴的頭巾與紮頭圈?
眨眼間三位阿拉伯人就溜掉了,想必是撐不住 、消融墜海了,這真是個變化飛快的世界。
上圖是逆光照,媲美晶瑩透亮的玉石。
寶藍的水面反射出泠冽的瑩光, 這一方天地清寂幽幽不類人世間。
今日雖是晴天,不幸風不小,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總強迫小舟去我們不想去的地方,頻頻製造擦撞他舟或浮冰的狀況。別看這些浮冰不大,要知浮出水面的部份只是整個冰體的1/8, 水裡還藏著 7倍大的塊頭,真撞上去後果堪憂。此刻我很慶幸這裡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浮冰,要是像1995年那樣的壅塞,我們可能早就翻船了。 提心吊膽地划了近一小時後上岸午餐(自備的)。此時我才知道另一小隊一開始就被大風送到不遠的暗礁上擱淺了,此刻還在想辦法回航。 我們這一船15人被分成7人與8人的兩個小隊,各有一位美眉做導遊。順便一提,到了阿拉斯加後發現美國女人了得,許多戶外探險活動的導遊都是女子,大大顛覆了我從前的偏見。 擱淺的那隊好不容易脫困回來跟我們會合。其中一些隊友不太高興,因為還沒機會體驗泛舟浮冰間的樂趣。於是倆導遊決定再出遊一回合,那隊有三人跟我倆都心有餘悸,決定留下做岸上觀。
這時我才能從容地拍攝,剛剛在跟獨木舟奮鬥時就只戰戰兢兢地偷照了幾個鏡頭,還一直擔心相機會被划槳撥水弄濕。
午餐時,聽到幾位團友說先前也是掙扎著操作小舟的。可是此刻的他們看起來挺得心應手的。不免感慨年輕人還是學習力強,體力也好得多 。
上圖是海灣裡最大的浮冰
轟隆一聲中間斷落,兩端分離出的冰塊也各自翻滾重找自身的平衡點
中段掉落的那塊漸漸頭也不回地從左側出走了
結束泛舟,原先的遊船回來接人接舟。回到船上迫不及待地卸裝,頓覺身輕如燕。半途船公司又打了個拐去撈起他們以前設置的捕蝦籠子。結果蝦子沒幾個,倒是意外跑進一條章魚。幸好他們不吃章魚,又放回海裏。全船的老中都覺得可惜。回到瓦爾迪茲後歸還裝備,並給導遊$20小費,她好高興。偷偷瞄了瞄其他的遊客都沒動靜。中國大陸來的人沒有小費概念,不知這些導遊的工資不高,小費是很重要的一項輔助。 我們在瓦爾迪茲停留兩日,另一日陰雨綿綿,原來打算去城郊登山的計畫只得作罷,下著雨的山路肯定泥濘滑溜。想起前來小城時在4號公路上也是層林盡染的秋色,可惜當時天色已晚,無法停留細細品味 。我們決定今日沿路往回開碰碰運氣。未料一走出瓦爾迪茲的環山,天氣就開朗了,真是老天垂憐。
上篇提到1號公路旁的金秋風華正茂,而這4號公路的似乎也不遑多讓。
4號公路比較狹窄,沒有啥標記或泊車處。我們一見路旁有縫隙漏洞就轉進去碰運氣,有時還真發現一些別有洞天的秋景。
4號公路的西側 常常有一條與公路平行的土石路,一般只有一車身的寬度,不知用途為何?倒是漫步賞秋的好去處。
泊車後我們繼續往西邊的彩色山脈尋過去
對面有成片成片的紅色坡地,只可惜有深溝橫堵在山腳下
似曾相似在夢中?
那些紅色究竟是些什麼樣的植被呢?下圖可能提供一個答案: 從瓦爾迪茲北行4號公路至大約 79.5英哩處(即上面地圖的右下方綠色箭頭處。 該4號公路旁每隔一陣子都會有個里程標竿 ,79.5英哩大約是Copper Center 南邊25英哩處。 ),看到右側(東側)有一個叫松鼠溪的公園(Squirrel Creek State Recreational Site), 閒步逛了進去,哪知竟一頭栽入桃花源。園裡羊腸小道蜿蜒迤邐,道旁遍地肩高的紅葉植被,彷若朵朵盛開的大紅花。
這類美麗的意外,這些不在計畫中的驚喜,讓你覺得中了大獎似的。
這天是9月8日,大部份的紅葉呈現豔麗的楓紅色。細看會發現有些褪色的紅葉中隱藏著亮晶晶的紅色漿果 。當時無法驗明正身我沒敢吃。回家後上網搜尋才猜可能是 American highbush Cranberry,說有非常豐富的抗氧化劑。真後悔當時沒嚐一下。(謝謝底下一樓的回應指點說此為美國高叢蔓越梅)
準備繼續上路了,一隻松雞(Willow ptarmigan)適時閒步走出草叢,為這賞秋之日畫下完美的句點。(待續)
電小二 2016/11/25 17:23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