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3/13 12:01:40瀏覽2647|回應16|推薦181 | |
孩子四歲半時,我到處尋找幼年曾讀過的「二十四孝」。一開始發現有些版本已縮減為「二十孝」、「十二孝」。雖對故事印象早已模糊,但我有點堅持,想找到完整版本。所謂「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應該有助孩子的品德教育。而因為我積極尋找的舉動,兒子也對故事格外期盼。 「媽咪!妳快說二十四孝的故事給我聽。」 「為母埋兒的郭巨……」我拉開嗓門唸出標題,隨即覺得不妥。事親至孝的郭巨因為家中生活艱困,犧牲幼兒性命以保留物資奉養母親。這……這是甚麼恐怖行為?「這個故事不好。」我連忙翻開下頁。 「臥冰求鯉的故事!」我又唸出另一個標題。「從前、從前有一個非常孝順的人……」 「媽咪,甚麼是孝順?」孩子打斷我。 「順,就是聽爸爸媽媽的話。孝,嗯……。」我舌頭有點打結。「孝,就是愛爸媽!」勉強解釋後,我繼續說故事。 「媽咪!你相信冰的下面真的會有魚嗎?」 從來不懷疑傑克的魔豆長出藤蔓可能攀上天,天上還有一座巨人城堡的兒子又打斷我。 「而且他會感冒!」兒子表情嚴肅。 他不僅會感冒,還會凍傷。在冰天雪地裡,赤裸身體的小小王祥,如何用體溫對抗冰封的世界?二十四孝的愛,和許多衝突的情感一樣,常需要藉由犧牲來表達它的強度? 我突然發現「二十四孝」打對折,刪減為「十二孝」是有道理的。 回想幼年懵懵懂懂像背誦成語般記下「二十四孝」的標題與典故,但卻從未問過甚麼是「孝順」?從未質疑「二十四孝」如何成為孝行典範?縱使曾勇奪國語文競賽冠軍,受老師褒獎,但在親子缺乏互動的年代,我卻未因此和父母親有更親密的相處關係。 二十四孝中許多故事以社會成就回報主人翁的孝行,孝順的孩子感動天地,最後獲得高官厚祿。這也許呼應父母親對孩子的期待,但也將功成名就與親子的幸福畫出等號。 孝,是人倫關係下的道德還是對父母長輩油然而生的愛?孝如果是對父母長輩的愛,這愛,是否正是一種親子的幸福?一種不以成就回饋教養目標的幸福。包含著親密聯繫、感謝與尊重,而環境條件、世代觀念變遷、人生階段歷程,都會影響人們加重或減輕那親密、感謝、尊重的砝碼? 最近幾年,我開始偶而牽起從未牽過的父母親的手。誰說上一代的父母親不習慣以肢體動作直接表達情感?我還是能在那暖暖的手中感覺愛意。 如果對這投注半輩子心力、無私奉獻給你的雙親都不能好好的愛,我們還有甚麼能力去愛他人呢?正因為如此,孝道才能成為許多美德的基礎。 孩子也許不需要我們當年背誦的那些僵化成語,他們需要的是一些適齡的,能夠滲入情感、置入想像的孝道啟蒙。於是我大刀闊斧的把二十四孝縮減成「四孝」!只留下黃香、老萊子、楊香和閔子騫的故事。 模仿黃香溫席,爸比和我確實享受過兒子幾次「暖被」侍候。「老萊子彩衣娛親」一直是兒子最擅長的戲碼,無論扮裝蜘蛛人、蝙幅俠或偶而來段自創街舞都難不倒他。對於「打虎救父」的楊香,兒子僅能停留在「他真的好勇敢呀」的讚嘆!至於閔子騫單衣順母,有一天幼稚園制服日,冷風中穿著規定的制服薄外套上學。「外套裡面沒有棉花。我好像閔子騫哦!」兒子拉著我的手,哀哀自憐。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