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花蓮富里鄉,是到當地學田國小,採訪渡假志工的新聞。
那是金車教育基金會的一個專案計畫,希望號召各地青年到偏鄉離島
小校,住在學校宿舍,白天到附近景點玩,晚上陪弱勢家庭的小學生
做功課、帶活動,彌補因家庭困境而造成的學習落差。
富里是花蓮最南邊的一個鄉,和南邊的台東池上鄉一樣,以產良米聞
名,被翠綠的稻田環繞,郊區的六十石山,每到夏秋,滿山遍野的金
針花,是招牌景點。
那次採訪,我也兼當志工,教當地的小朋友英文。其中一個小女生,
長得很漂亮,和很多同學一樣,媽媽來自越南,有著混血美女的輪廓
。由於不懂中文,無法教孩子功課,媽媽晚上送孩子到學校免費讓渡
假志工課輔,快九點再騎車把孩子載回去。
台灣的新移民之子,人數年年創新高,目前平均每八個小學生,就有
一個是新移民之子,人數已遠超過原住民,比率逼近客家人,快成為
台灣的第二大族群,其中有四成的母親是越南籍。
很多人以為,外配學歷低,又不懂中文,嫁給台灣勞工,生出來的小
孩,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成績不如人;甚至有人以納粹優生學的觀
點,認為台灣下一代的智商越來越低,素質越來越差,前途堪憂。
然而,當晚我輔導的那個混血小女孩,在班上成績卻是名列前茅,她
爸媽雖沒有讀過很多書,家裡也不富有,但至少重視孩子的教育,還
曉得晚上送女兒課輔。外配之子,不必然就輸人。
前一陣子,教育部表揚國中小補救教學績優團隊和學生楷模,我遇到
了另一個越配之子,很湊巧的,也來自富里,是東竹國小的五年級學
生蔡汶璟,爸媽在六十石山種金針。
蔡汶璟的媽媽阮皇快說,她嫁到台灣10幾年,生了一對兒女,老大蔡
汶璟在出生16天就因發高燒插管,雖然救回一條小命,但從此聲音變
得有點沙啞,腦部也受損,學習較遲緩,小一第一次考數學就拿鴨蛋
。
不過,汶璟並未自我放棄,反而更努力學習,有時他某個概念不懂,
同學就會七嘴八舌用不同的方式教他;個性開朗的他,上課勇於舉手
發言,老師說笑話時,他笑得最大聲、最捧場。
他英語不好,但學校舉辦英語朗讀比賽,他自願參加,跟著老師一字
一句慢慢學、慢慢唸,沒拿到名次,卻最讓評審感動。
在老師耐心補救教學下,他從小二開始,經常拿進步獎,如今數學已
進步到及格,而國語更是他的強項,能考到80幾分。
阮皇快說,兒子當年能撿回一條命,已是萬幸,她對汶璟的要求不多
,只要他不學壞,繼續認真學習,將來找到正當的工作就夠了。
我相信,多數的外配都像阮皇快一樣,只期待這些新移民之子健健康
康長大,將來正正當當做人,不為台灣製造社會問題,這不也是種貢
獻?
在我看來,蔡汶璟拿到的進步獎,比一個來自優勢家庭、卻目中無人
的小孩考上建中、北一女或台大醫科,都還來得偉大。
最近三個禮拜,台灣社會因太陽花學運鬧得雞犬不寧,不管反對或支
持服貿的人,都對台灣的未來憂心忡忡。
我很想告訴林飛帆、陳為廷這些學運領袖,破壞之後,是否也該做一
些更有建設性的工作?
若能利用他們的號召力,動員上凱道的那五十萬人,募集更多資源,
下鄉去輔導廿幾萬名外配子女的功課,更加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對台
灣的將來,會產生實質,且革命性的影響,絕對不下於反服貿。
若太陽花學運的遍地開花,是把立院「家教區」擴及各地偏鄉小學,
而不是讓台灣捲入更激化的統獨、藍綠惡鬥老戲碼,相信學運領袖會
更值得台灣人民頒給他們一個「偉大的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