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1 00:02:14瀏覽746|回應4|推薦21 | |
中午吃過午餐,回到自己導師室的位置,發現手機裡有一通來自台中的未接來電留言。接通留言後,發現居然是渡也老師打來的!
我一直很感謝老師對我的看重與關懷。一名在此之前,他從未曾見過教過的學生,只因為一場研討會一篇論文,他就斷定這個學生「孺子可教也」,真不知道是老師太過愛才,還是過於武斷。只可惜老師的看重與看好,後來因為我某些不必要的人事紛擾,致使我未繼續往中國文學這條學術之路走去,甚至陰錯陽差的讓我轉向哲學之路。 多年之後,當我千辛萬苦完成自己哲學所論文的那一刻,其中一個念頭就是,我一定要與老師分享我的成就感!只是到底要不要將論文寄給老師過目,倒讓我心生遲疑──萬一老師發現我退步了怎麼辦? 我真怕他對我失望。
「啊,不要吧!」這真的是我當下的如實感受。 老師能對我的論文表示肯定我很開心(其實,這大部分要感謝我論文指導教授的嚴謹),只是無法做好每一件事的日子,實在讓我很痛苦。當然,我也曾因為失去繼續往中文學術之路深造的機會而備感失落,甚至有著種種的不甘心。然而,時移事往,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哪裡,我回想到自己曾替班上的孩子選讀龍應台女士的〈給河馬刷牙〉一文。在這封信中,龍應台對兒子安德烈說:「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注一)
於我,寫完一篇學術論文是一種成就感,用心帶大一批孩子也是一種成就感,然而,更多時候,和孩子們一起為球賽吶喊,一起登高臨流,一起分享他們青春的詩句與夢想,比起學術成就更讓我感到快樂。因為,在我心裡始終住著一個不願老去的孩子,總想時時調皮的和他們一淘嬉戲玩耍。 一通電話,一個鼓勵的肯定,最後轉化成一場盛情難卻的演講。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早上,老師答應我要特地南來和孩子們分享如何寫作的問題。走筆至此,忽爾想到老師的〈上班〉一詩: 攜帶紙和筆 在渡也工作室上班 沒有主管,也沒有屬下 我永遠上班 親愛的老師, 謝謝您!在人生旅途上,在中國文學史上,在通往永恆的路上,我也將追隨您的腳步,雖然不能做到最好,但也期待自己努一試。尤其我已經處在一種自悲自憐的情況下太久了些,再不努力奮起,真的越來越退步,越來越不可愛,越來越面目可憎了。嗯,我答應自己一定要振作起來!派拉加油! 【附注】 注一、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的第28封信(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2007年10月)。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