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 重溫中秋夜
2017/9/30 | 作者:文/童言
三節之一的農曆八月中秋,最容易被我忽視;不禁思忖,與我不愛吃月餅有否瓜葛?當下用即時通、電郵聯絡在歐、美落籍生根數十年的台灣朋友,好奇他們怎樣過節。「從沒過中秋節,因為沒氣氛。」、「天氣常常不好,看不到月亮。」、「頂多買月餅吃,意思一下。」、「食安風暴後,不敢買月餅,也沒興趣學著做。」得到的答覆和我大同小異,原來我不是唯一在海外忽略中秋的人。
想來,我在挪威過了十個不注重的中秋,拜現代化高科技文明所賜,可與各地親友視訊通話,網路讓天涯若比鄰,因此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古代文人墨客的惆悵,不識鄉愁何滋味。
相傳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宮廷,民間仍不普遍,真正蔚為風氣,在朱元璋揭竿反元、建立明朝以後。據說他的軍師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送的月餅裡夾張「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作為漢軍起義日期的聯絡方式。推翻蒙古政權之後,中秋吃月餅才廣為流傳民間,以茲紀念。
記憶中最鮮明的中秋,是我小學時,在新莊外公家工廠頂樓賞月那回。母親偕同出嫁的阿姨們,帶我們這群外戚,到外公家的工廠團聚;二叔公、三叔公一反平日的正經八百,跟我們這些小毛頭在屋頂嬉戲喧囂,彷彿一群人忙著追月。如今工廠依在,那夜的人兒,第一代的長輩凋零到僅剩失智的二嬸婆和三叔公,他倆想必已不復記得那年共度的中秋。
追憶至此,今年突然想在挪威重溫中秋夜。就以蛋塔、葡萄柚替代應景的月餅、柚子,吟詠〈月下獨酌〉吧!
材料:
12圓孔瑪芬餅模一只、現成酥皮6片(每片約10 x 20 公分長)、糖100公克、蛋2顆、鮮奶油300cc
作法:
❶酥皮對切成半,一片片輕壓入瑪芬餅模的圓孔裡,用手指將最上面的酥皮捏成杯狀的褶紋。
❷將糖、蛋、鮮奶油攪拌均勻,倒入鋪在瑪芬模上的酥皮杯裡,約七分滿。
❸以200度預熱烤箱10分鐘,放進裝有蛋奶汁酥皮的瑪芬模於中間層,烤30~40分鐘,蛋奶汁凝固、酥皮呈金黃色即可。
小叮嚀:
可用冷凍酥皮,照包裝的說明解凍後使用。亦可隨個人喜好,添加果醬、肉桂粉或糖粉於烤好的蛋塔上一起食用。
後記:承蒙人間福報蔬食園地編輯的器重,來函邀稿中秋節特刊文,故以在家常烤的簡易蛋塔獻醜。
圖/童言
本文刊登於2017/09/30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87407
延伸閱讀:珍貴的番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