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療保健,麥可波特說出了多少?
2007/05/09 01:35:30瀏覽3670|回應0|推薦11

台積電慶祝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請了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發表演說,談的竟然是醫療保健的議題,聽說張忠謀從去年開始對外宣傳這場重頭大戲,演講日當天,台積電公關人員說,來聽演講的外來聽眾,除了公司的合作夥伴外,有一半都是醫界群倫。 

我自己也去聽了這場演說,而且為了這場演說,更在前一晚臨時抱佛腳,上網查了波特近年來對醫療保健的論述。 

演說結束後,追問了幾位醫界代表,有的讚美波特說的好,也有人是皺著眉頭、或是笑而不答。波特自己顯然知道醫界的想法,在回答提問時說:「很多人對我的異議是,說的有理,但太難實現了。」 

去年6月,波特出版了一本書「重新定位醫療保健(Redefining Health Care)」,這本書與其說是波特對醫療保健的最新觀點,倒不如說是他整理了美國近幾年對醫療體系的批評,再試圖去提供解決之道。 

波特在書中指出,美國醫療照護已逐漸淪落,以降低成本為導向,爭取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這樣的體系,讓病人的健康價值不再受到重視。 

其實不僅是波特,對於他所擔憂的問題,近年來已有相當多的批判作品充分提出,以去年為例,國內出版業也翻譯了「別讓醫院殺了你(Critical Condition)」一書,由兩位時代雜誌資深記者對美國醫療亂象做了相當深刻的調查採訪。 

「別讓醫院殺了你」書中圍不斷辯證重點是:市場機制的核心目標,是藉由不同公司的競爭,以創造最大的利潤,但醫療保健的目標,應該是「賣得少」,而非「賣得多」,以減少看病次數、減少吃藥次數為目的才對。 

換句話說,醫療保健這種攸關人類生命的服務,能否引用其他產業發展模式,以降低成本、連鎖複製,及效率化的管理方式來介入?已在美國引起一陣檢討。 

除了「別讓醫院了你」之外,有關醫療保健的批判作品,還包括「藥廠黑幕(The Truth About the Drug Companies)」、「發明疾病的人(Die Krankheitserfinder)」、「無效的醫療(Heillose Medizin)」、以及更早的「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Prescription Games)」,這些作品批判的對象不是醫院、就是藥廠,或是醫院和藥廠的聯手勾結。 

這幾本翻譯書籍的作者,有醫生,有記者,他們都是具備人道立場、關懷醫療保健的有志之士,書中內容質疑醫院、及藥廠,為了創造利潤而從事許多不當行為,其罪悪包括:創造莫須有的疾病、偽造虛假的醫學數據、重新包裝老藥,以掩飾新藥無法產出的困窘、或者搶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成果,卻反以高價賣藥給納稅人。 

我自己的看法是,幾本書中所指控,可能都是事實,發崛出這些事實,讓一般民眾對醫療這位莫測高深的體系,終於有了說不的權利,但是除了找出藥廠或醫院作悪的證據之外,這幾位作者似乎沒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解決之道。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人類是否等到有一天,藉由醫療的進步,讓病痛終至於無形?如果這個答案目前是無解的,那麼包括醫院或藥廠的存在,也不可能單純的拒絕市場管理,僅從人道關懷角度出發,變成百分之百的慈善機構。 

以商學院教授的角色來探討醫療亂象,波特算是近年來相關專家中,少數較能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解決醫療問題的一位。 

依照波特的演講所強調的重點,各醫院的市場競爭是無法避免的,但這種競爭,應該是以「創造病人的最大價值」為目的,或許很多醫師在進入醫學院第一天就知道這個道理,但現實的環境,讓不少醫院都忘掉了身為醫院的基本價值,反而成為唯利是圖的機構。 

在做法上,波特建議,應該讓醫療系統彼此進行橫向整合,包括以整合性治療替代分科治療,或者以科技(如電子病歷網路化)來串連不同醫院的診療技術。

最後波特主張,像台灣這樣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已經相當難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全民健保不應由健保局扮演唯一付費者的角色,他建議,台灣在醫院與健保局之間,應該有一個健康計劃的機構,可協助民眾監督及把關個人健康所需用掉的成本。

我曾就教一位醫界前輩,究竟波特的演講是否有理?所得到的答案是,波特的分析相當傑出,但是對於醫療照護這塊領域來說,在實現問題上仍有很多困難,波特的演講結語很謙虛:「希望這個議題討論只是一項開始。」我想他說的真是對極了。

不過,對於波特這位名聞全球的管理大師,在演講中似乎忽略了某一層面的考量,那就是醫療系統上下游能否整合的問題。

所謂上游 是指製藥、醫材產業,及背後的新科技發明,下游則包含了養生、保險、藥局通路等更貼消費者取向的服務,一位民眾的生命安全是否受到保護,絕對不僅是醫院這一層級的工作。 

不過,上游衍生的難題,在於藥品及醫材的技術創新,被各企業之間的智財保護所限制;下游的問題,涉及繁瑣但又專業的角色分工,一旦都被醫院整合了,是否又會成為社會批判的另一托拉斯?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eh1698&aid=94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