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09/30 19:30:26瀏覽6264|回應4|推薦117 | |
彩雲之南,秀麗大地 - 大陸旅遊紀行 (7) 結束香格里拉行程,隔日便出發前往瀘沽湖,之後是大理,然後再返回昆明。原本打算按照這樣行程順序將照片整理出來,最近因為開始規劃10月底的出遊,加上日常瑣事和惰性,整理計劃就這麼一天拖一天延宕了下來。這一篇我先將最早已經整理了大半的昆明補齊更新,為自己雲南遊蹤再添一篇記錄,也希望在10月底出遊前能完成未整理出來的足跡。 昆明,簡稱昆,雲南省省會,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公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開不斷四時春”,由於氣候溫和宜人,素有「春城」之稱。歷史悠久的昆明,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常住人口860萬,匯集了26個民族,為大陸二線城市,正以打造成國際旅遊城市為發展目標。 昆明是我雲南遊的第一站和最後一站,總共兩進兩出停留了五天,在那風和日麗的五天裡,我在西山龍門俯瞰五百里滇池、散步在徐風吹拂的滇池池畔、在大片石林中尋找美麗動人的“阿詩瑪”、也曾迷亂在如臨幻境的鐘乳石洞中……,以下便是我在昆明逐一走過的景點片段。 (此篇文章還是採用照片合併方式編排;獨立單張照片以幻燈片配樂方式於文尾播放) 景(2). 西山森林公園,位於昆明市西山區,毗鄰滇池,又稱「臥佛山」,最高峰海拔2507公尺。園區內峯巒起伏,林木蒼翠,禪鐘聲聲,環境清幽雅致,自古便有「滇中第一佳境」之美譽,主要景點為華亭寺、太華寺、龍門、三清閣、聶耳墓等。 右下圖:公園入口「龍門勝境」牌坊。右上圖:龍門景區乘坐索道(纜車)處。左下圖:這是截至目前我坐過最長時間的吊椅式索道(纜車),從起點到終站近30分鐘之久。左上圖:由索道(纜車)上俯瞰滇池景緻。 景(3). 左上圖:由達天閣觀景平台眺望滇池,池光山色風景盡收眼底。右上圖:迎曦亭入口。左下及右下圖:古剎殿宇掩映於茂林深處的三清閣。 景(4). 龍門石窟,指的是三清閣到達天閣之間,一段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石雕工程。一路上的千百個台階和沿途可見的浮雕、石刻、山洞等,都是由清代道士和匠人們用最原始粗糙的工具一點點雕琢而成,整個工程歷時72年才得以完成,堪稱壯觀,令人深深佩服古人的毅力和工藝。 左圖:著名的龍門石牌坊。右上圖:由雲華洞回望龍門。右下圖:人工開鑿的石道,僅容一人通行,兩人相遇需側身相讓而過。 景(5). 滇池,有五百里滇池之稱,也叫昆明湖,是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海拔1886公尺,亦有「高原明珠」之稱,湖面開闊,分「草海」「外海」兩部份。滇池不僅是昆明人平時假日漫步散心、騎行遊湖、賞鳥餵鳥(每年有大群紅嘴鷗棲息在這裡過冬)的好去處,更是自古以來深入人心,關乎這座城市生活的精神所在。 左上及右上圖:遊人穿梭來往池岸邊。右下圖:懸掛在池岸邊的祈福許願牌。左下圖:獨坐池邊賞景的女士。 景(6). 滇池範圍太大,只能在自己走覽的一小區塊有限取景留影。 圖:滇池風光。 景(7). 石林風景區,位於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建園於1931年,以大片的喀斯特地形(又稱石灰岩地形)著名,獲得「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美譽,2007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景區範圍廣闊分佈疏散,主要以大小石林二景區為遊覽中心。 左圖:世界自然遺產標誌。右上圖:地質博物館建築。一段醒目標語〝地球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地球〞,希望藉以提醒人們對地球生態的重視。右下圖:石林風景區入口處。 景(8). 左上圖:小石林區景觀。石峰規模較小平緩,著名的阿詩瑪石屹立其中。右上圖:小石林區獅子亭景觀。左下圖:在獅子池畔可以觀賞到峰林倒影、石光水色風光(可惜我技術欠缺沒能拍出倒影美景)。右下圖:當地彝族男女士在竹筏上彈唱迎賓。 景(9). 左上圖及右上圖:大石林區景觀。峰林呈灰黑色,石柱高大密集氣勢磅礡,讓人有進入荒蠻世界的錯感。左下圖:古樸粗獷的石柱沖天而起,展示出大自然造化奇功。右下圖:大石林區著名景觀。 景(10). 左上圖:當地彝族男女士彈唱跳舞迎賓。左下圖:身穿彝族服飾的女士們。右上圖:當地彝族男士。右下圖:當地彝族女士 (原本這兩位女士是坐在石椅上休息聊天,見到我在拍攝她們,左邊女士便拿起樂器彈奏,同時用略帶生澀的普通話:歡迎你來石林)。 景(11). 九鄉風景區,位於昆明市宜良縣九鄉境內,以雄、險、奇、秀的溶洞景觀為主題,海拔1900公尺;這裡有上百座大小不一的鐘乳石溶洞,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也最奇特的洞穴群,因而享有「溶洞博物館」的盛譽。 左上及右上圖:九鄉風景區標誌和正門入口。左下圖:一群來自其他鄉鎮的彝族女士遊客(閒聊中得知,她們每一位在少女時家裡就會準備一套傳統服飾,至於服飾上的花樣和配件則是由她們依喜好自己縫製搭配)。右下圖:雄獅大廳。總面積15000平方公尺,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天然形成廣場,可容納上萬人,頂部由一個完整的板塊構成,完全沒有支柱支撐,令人稱奇。 景(12). 左上圖:蔭翠峽,峽長600公尺,兩岸古崖蒼蒼,乘船遊覽清幽寧靜,有「滇中第一幽峽之稱」。右上圖:驚魂峽,峽長700公尺,兩岸刀劈斧削,落差百公尺,最窄處僅只三、四公尺寬。左下圖:酷似一頭雄獅的巨大鐘乳石佇立在雄獅大廳出口處,廣場以此命名。右下圖:疊虹橋景區景觀。 景(13). 洞穴內除了以五彩燈光營造繽紛奇幻效果外,也裝置了許多造景增加觀賞性。 左上圖:巨龍造景裝設。右上圖:櫻花造景裝設。左下圖:蝴蝶造景裝設。右下圖:蓮花造景裝設。 景(14). 左上、右上、左下圖:神女宮景區內的鐘乳石群,為典型的喀斯特地下風貌,在多彩燈光映照下給人一種如臨仙境的幻覺。右下圖:神田(石灰華階地),為大型邊石湖群,景觀奇特壯麗。 石林和九鄉兩處景區,是我初抵雲南昆明第二天安排的行程,還好聽從了當地人的建議,一定要先去石林再到九鄉,因為兩處景區都範圍遼闊需要腳力體力,特別是九鄉,必須在峽谷間、在洞穴內登高走低穿梭,相當耗費體能。那一天下來徒步走了近25000步,兩腿輕飄飄的就差沒棄我而去。 景(15). 金馬碧雞坊,為兩座牌坊的合稱,位於昆明市中心,始建於明代宣德年間,高12公尺,寬18公尺,現今是昆明的地標,也是昆明的象徵之一,目前的二座牌坊是於1998年重新整建而成。 景(16). 金馬碧雞坊為門樓式木結構牌坊,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美倫美奐;周邊商場林立相當熱鬧,是絕多數遊客不會錯過的景點。 景(17). 昆明老街,在四川成都有寬窄巷子,在上海有新天地,那麼在昆明就是昆明老街。老街範圍涵蓋一個相當廣大的街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群落已有近900年歷史,在這裡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米線,可以淘到光怪陸離的古玩,還可以找到歷經百年的藥鋪。 左上圖:老街商店/餐廳。右上圖:百年藥鋪。左下圖:老街(文明街路段)。右下圖:等待改建的1920年代老舊建築。 景(18). 昆明老街巷弄林立,雖然經過整改重修,但仍相當程度保留了清代和民國時期民居建築古樸風貌,不僅讓老街將昆明這座城市所蘊藏的歷史故事延續,也讓昆明人的生活記憶得以繼續承載,行走其中可以看見昆明古今。 圖:老街部份巷弄景觀。 景(19). 左上圖:老街上的一間咖啡店。右上圖:咖啡店廣告詞語。左下圖:茶飲店廣告詞語,「人生無解,來杯拿鐵」「何以制怒,楊枝甘露」等。右下圖:老街(錢王街路口)。 在雲南旅遊期間,不乏見到許多類似的廣告創意詞句,倒也別出心裁,讓人莞爾一笑。 景(20). 東西寺塔,位於昆明市的兩座佛塔,始建於唐代,歷經多次地震戰火毀壞修繕,現在的整體建築是於2015年整修完成。兩塔外型完全一樣,原來分別坐落於常樂寺和惠光寺內(兩寺皆毀於1856年戰火),所以又名常樂寺塔和惠光寺塔,建塔主要是用來鎮壓水中蛟龍和防止水患。 景(21). 貫穿東西寺塔的步行街於2002年建成,形成一個景點商業圈。當地商家表示,一場疫情重創了原本熱絡的步行街,商家超過八成退出,現在重新招商中。 景(22). 近日樓,位於昆明市,始建於明代,原本為昆明城的南大門,又名麗正門。20世紀50年代昆明市因為都市開發將近日樓拆除,直到2002年才重新按照原樣建成今日之近日樓。 圖:近日樓城垣城樓景觀。 景(23). 左上圖:近日樓城門。右上圖:城樓內的博物館。左下圖:近日樓外廣場景觀。右下圖:廣場上的馬幫趕馬人銅塑。 景(24).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螺峰山下,原名菜海子,又名九龍池,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水位下降而形成一汪清湖。翠湖水光瀲灩,綠樹成蔭,樓閣亭宇映波心,環境相當優美,享有「昆明城中的一顆綠寶石」美稱。 左上圖:翠湖公園南門入口。左下圖:園內遍植柳樹,湖內多種荷花,因此有「翠湖」美稱。右圖:園內著名的「翠湖春曉」石碑。 景(25). 上圖:園內荷柳相映,景色清翠秀麗怡人。左下圖:阮堤石碑。阮堤縱貫公園南北。右下圖:唐堤石碑。唐堤直通公園東西。兩道長堤將翠湖公園區分為五個景區。 景(26). 圖:公園內亭台樓閣建築及蓮華禪院。 景(27). 左上圖:夏荷初開。右上圖:群鴨戲水。左下圖:園內人文盛景區。此區為紀念昔日圍繞在翠湖周圍有名的人物和建築,以數座磚牆標示方式並載明事跡,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北門書屋、抗戰勝利紀念堂、李廣田、周鐘岳、朱德、聶耳等人……。右下圖:竹林島一隅風光。 景(28). 雲南陸軍講武堂,位於昆明市中心翠湖西岸,為一棟明黃色兩層走馬轉角樓四合院,同時又具有歐式建築特徵。始建於1909年,為中國近代著名的一所軍事院校,與天津講武堂、奉天講武堂合稱三大講武堂。 左上圖: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右上圖:講武堂操練場。右下圖:雲南陸軍講武堂正門。左下圖:講武堂建築。 景(29). 圓通寺,位於昆明市圓通街,是昆明市最大的寺院,寺內有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三派的佛殿。寺院始建於唐南詔國時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其間寺宇多次毀於戰亂重修,現存寺宇建築大都為清代時期建築。 右上圖: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圓通勝境」牌坊,高大壯觀。右下圖:圓通寺景觀。左圖:於普光明殿前虔誠禮佛的信女們。 景(30). 左上及左下圖:興建於清代的雙層八角重檐結構八角亭(彌勒殿),亭的南北各以一座三孔漢白玉石橋接引。右上及右下圖:始建於元代的重檐歇山、飛角騰空結構圓通寶殿(大雄寶殿),氣勢雄渾莊嚴。 景(31). 寺院內青山、碧水、彩魚、白橋、紅亭、朱殿、彩廊交相輝映,景色優美,頗有江南園林之風,是昆明人口中的「水院佛寺」。 左上圖:借景石獸取放生池和三孔石橋景。右上圖:取景石獸。左下圖:借景石獸取迴廊景。右下圖:借景蓮花取八角亭景。 景(32). 大觀公園,位於昆明市西山區滇池湖畔,園內花木繁茂,加上樓閣亭台、假山流水、石橋長廊遊園景觀,營造出江南古典園林的雅緻風韻,為昆明市最大的公園。園內最著名的景點「大觀樓」,興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公園因此樓得名;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為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再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大觀樓從而因此長聯名揚天下,成為中國名樓,號稱「萬里雲山一水樓」。 左上圖:公園一隅景觀。右上圖:園內湧月亭建築。右下圖:園內荷花盛開,遊人如織。左下圖:大觀樓為三重檐攢尖頂式木結構三層建築,形式古雅,登樓可俯瞰滇池,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齊名中國四大名樓。(走覽時適逢大觀樓整修關閉中,無緣登樓) 景(33). 大觀公園景緻。 景(34). 上圖:身穿明代馬面裙服飾的男女士。左下圖:身穿漢代服飾的女士。右下圖:身穿唐代服飾的女士。 景(35). 遊園時恰逢夏荷盛開綻放,留下幾張美麗花影。
這一篇部份照片在上下左右合併編排方面有些紊亂,還請看官多包涵,謝謝您的耐心費時觀看。 --- END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