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22 21:00:17瀏覽3850|回應0|推薦100 | |
水鄉古鎮,園林之城 - 大陸旅遊紀行 (11) 蘇州,以山水秀麗,園林古雅聞名,素有“園林之城”美譽,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盛名。現在蘇州市有106座園林登錄在冊,當然,對於一位旅遊者而言,在有限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做到一一走覽,只能選擇幾處園林一遊,畢竟視覺會雜亂,記憶會混淆,審美也會疲乏。這一篇我將腳步停留在蘇州網師園。 網師園 一座以小致勝的蘇州古典園林,座落在蘇州城東南,佔地不到十畝,差不多是著名園林「拙政園」的六分之一。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堪稱蘇州園林中一座小巧精緻的園林。 網師園是座典型的府宅園林,以水為中心,東邊宅西邊園,建築多臨水而居,在此居住的多為文人雅士,因此園內娟秀的山水,蘊含著隱逸氣息,數百年間幾經易主,現在看到的格局基本上形成於清代中葉乾隆末年,由隱士瞿遠村規劃建構。園林最早的前身是南宋淳熙年間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罷官隱退後所築的宅園,因藏書萬卷,故名「萬卷堂」,清乾隆年間,官場失意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退隱蘇州,購得舊園取名為網師園,「網師」是「漁夫」的雅稱,宋宗元以此標明自己“遠離官場,漁隱江湖”的心跡。 另外,網師園於1990年便開啟了「夜花園」遊覽項目,遊人不僅可以在柔美燈光下夜遊園林,亦可觀賞傳統樂曲和戲曲的表演。 (此篇文章依循前例,持續採用照片合併方式編排;獨立單張照片以幻燈片配樂方式於文尾播放,另外部份照片改以黑白表達,希望能營造復古懷舊老照片之感) 景(2). 園林景觀,「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取景彩霞池一汪碧水,亭台樓閣,綠樹紅葉倒映其中。 景(3). 正門,左圖:位於闊家頭巷巷門上的門額。右上圖:園內的標示牌。右下圖:正門入口。門口一對抱鼓石,雕刻的十分精細,圖案是獅子戲繡球和擬日紋。 景(4). 轎廳(茶廳),入門後第二進,是舊時賓客、園主轎子停放處;也是接待一般來客的廳所。左圖:掛在大廳中央的「清能早達」匾額,有著清官能吏早日發達之意。右圖:費時一年半修復的(清)盔頂紅木仿竹節紋古轎,重達500公斤。 景(5). 門樓,「藻耀高翔」門樓,為清乾隆時期園主宋宗元所建,距今已近270年,由於磚雕精美細緻,有著「江南第一門樓」稱號。左上圖:「藻耀高翔」四字有文采出眾之意。右上圖:門樓正面。左下圖:雕刻的是「文王訪賢」,講的是周文王懇請姜子牙出山。右下圖:雕刻的是「郭子儀上壽」,象徵福、壽、富、貴俱全。 景(6). 萬卷堂(積善堂),入門後的第三進,是網師園住宅部份的大廳,也是整個園林最高大的建築,凡喜慶宴客、家庭議事、接待賓客都在此。萬卷堂早名積善堂,至清代園主宋宗元因南宋園主史正志曾藏書萬卷而改掛萬卷堂匾額於大廳,從此人們便將此堂稱為萬卷堂。上圖:廳堂擺設。萬卷堂匾額為明代畫家文征明所書寫。左下圖:萬卷堂正面。右下圖:堂內擺放著一個諸葛銅鼓,此鼓為三國時期諸葛亮所創,十分罕見。 景(7). 擷秀樓,有摘取美好、秀色之意,為住宅內廳,是入門後的第四進,面開六間二層樓建築,樓下是女主人接待女眷之處,又稱女廳;樓上則是園主夫婦的居室。上圖:取景擷秀樓天井。左下圖:正對內廳的門樓,「竹松承茂」有家族興旺、兄弟相親之意。右下圖:女廳內陳設。 景(8). 位於擷秀樓與梯雲室中間的庭院(後花園)。院內山石花木,層次簡單分明,呈明淨開朗之感。 景(9). 位於院落東牆的「雲窟」月洞門,是古典園林建築中常見的過徑門,形如滿月,透光顯幽靜之感。圖:雲窟不同角度取景。 景(10). 上圖:湖石堆砌的石峰,在粉牆襯托下,往往自成一景。左下圖:用湖石堆疊成的蜂洞假山,以往可由此處登山上到五峰書屋樓上側門。右下圖:取景住宅建築龐大高聳的山牆。 景(11). 梯雲室,梯雲出自唐代張讀《宣室誌》中記載周生以繩為梯,雲中取月的故事,有象徵隱居極高境界之意。圖:廳室擺設,落地飛罩及門窗雕工相當精美細緻。 景(12). 左圖:身穿宋代服飾的女士,依門窗而立。右上和右下圖:梯雲室後院落一隅景。 景(13). 左圖:園內不時可見地面上用碎石鋪成的吉祥圖案。右上和右下圖:象徵“松鶴延年”,“五福捧壽”吉祥寓意的石鋪拚圖。 景(14). 園林景觀,彩霞池為中心,環池亭閣與疊山錯落映襯,景緻疏朗雅適,怡情養性。 景(15). 五峰書屋,為園主藏書、讀書的地方。因院落中假山疊石造型似江西盧山五老峰而命名。圖:書屋內的書櫃陳列與擺設。 景(16). 書屋前後各有庭院,前院以疊石假山為主;後院植有芭蕉、紫薇、茶花等植物。圖:後院景。紫薇初開,相信待六月盛開時,這個院落一定更顯婀娜多姿。 景(17). 集虛齋,取自《莊子˙人間世》“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舊時許多文人雅士信奉老莊哲學,追求清雅超俗的精神境界,因此這裡是園主修身養性之處。圖:齋內陳設簡單,多以竹為主題。 景(18). 左圖:集虛齋天井處的翠竹。右圖:一朵綻開的鐵線蓮。 景(19). 竹外一枝軒,出自北宋蘇軾的《和秦太虛梅花》詩中“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軒的前後種植了多株松、梅、竹,是園主賞梅景之處。左圖:竹外一枝軒月洞門。右上圖:院內修篁一叢。右下圖:月洞門不同角度取景。 景(20). 園林景觀,天光水影,疊石樹貌,廊檐亭翼,映照在翠綠水中,讓景緻更具層次生動。 景(21). 射鴨廊軒亭,一條約5公尺長的檐廊,是舊時園主一家或與賓客賞鴨、戲鴨之處。以前古人喜好玩一種水上射鴨遊戲,就是用藤圈套取在水面上游走的水禽,比看誰套的準或多,類似投壺遊戲,也和現今我們在夜市、遊樂場看見的套圈遊戲雷同。圖:取景遠近不同角度射鴨廊。 景(22). 半山亭,連接射鴨廊的亭榭,可在此倚欄賞景。圖:取景遠近不同角度半山亭。 景(23). 看松讀畫軒,是園主與賓客欣賞書畫或作詩酬唱之處;南邊院落種植了多種松柏及梅樹,其中一株古柏已逾900多年。左上圖:大廳擺設,一般中間會掛一幅中堂畫,不過網師園多處廳堂卻是以夔龍紋的花窗來取代,頗為與眾不同。左下圖:旁邊的一間小書房。右上圖:一些等不及盛夏綻開的淩霄花,趕早展露了橙色花容,為院落增添了一抹夏日嫵媚。右下圖:由門窗外望,滿院淩霄花景指日可待。 景(24). 漏窗,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不僅起到移步換景功效,也往往自成一景。圖:取景園內漏窗。 景(25). 引靜橋和凌波曲橋,園內有二座石橋,為小巧的園林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上圖:引靜橋,為石拱橋,由於全長僅2.4公尺,三步即可走過,所以又稱「三步橋」。下圖:凌波曲橋,為平橋(折橋),輕架於水面上,是古典園林非常典型斷處落橋的佈景做法。 景(26). 引靜橋上一對新人留下喜悅的一刻。 景(27). 一位身穿旗袍駐足在引靜橋上的女士。 景(28). 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士,留影在凌波曲橋上、檐廊下。 景(29). 樵風徑,是一條略具起伏的爬坡廊道,將濯纓水閣和月到風來亭連接起來。樵風出自東漢太尉鄭弘隱居時上白鶴山打柴的故事,有順風、好風之意。圖:樵風徑遠近不同角度取景。 景(30). 殿春簃,建築院落典麗,命名也雅致,「殿春」為春末之意,「簃」是樓閣邊的小屋,過去庭院中種植芍藥,而芍藥花期在春末,因此得名。舊時這裡不僅是園主的書齋,也是聽曲的廳堂。1980年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內落成的中式庭院“明軒”,便是以殿春簃為建造藍本。上世紀30年代,這裡也曾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兄弟的畫室。左上圖:院落景緻。右上圖:冷泉亭,一座依牆而建的方形半亭,不僅造型特殊,也是整個院落點睛之筆。左下圖:冷泉亭周邊湖石堆疊,亭中高1.7公尺靈壁石格外引人注目,由於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鷹,故稱“鷹石”。右下圖:廳堂陳設。 景(31). 取景園內的粉牆草木。 景(32). 月到風來亭,取自宋人邵雍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之意,為一座六角攢尖型亭宇,整體造型線條流暢,三面環水,是園中賞景最佳的地方。 景(33). 取景月到風來亭遠近不同角度。 景(34). 濯纓水閣,為一高架於池水上的歇山捲棚式建築,依欄而立,不論是觀魚賞景皆宜,頗有歲月靜好,遺世絕俗之感。「浪滄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浪滄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清代園主宋宗元用濯纓命名水閣,相當程度突出了園主避世隱居之決心。圖:濯纓水閣遠近取景。 景(35). 取景園內漏窗。 景(36). 廊,是古典園林中另一項建築構成要素,通過廊的勾勒和穿插,讓原本可能散漫的景物,組成為一個豐富多變的整體,也可營造出曲折幽深、步移景異、引人入勝的效果。圖:取景園內曲廊。 景(37). 小山叢桂軒,取自《楚辭˙小山招隱》中“桂樹叢生山之阿”意境,為一座歇山捲棚式建築,三面曲廊環抱,是彩霞池區的主廳,院落廣植桂花,每到秋季桂花飄香,沁人心脾。圖:小山叢桂軒內外及大廳陳設景。 景(38). 上圖:透過外方內圓的冰裂紋漏窗取景,窗外高大厚重的雲崗直逼窗前。下圖:透過不同花式漏窗取景。 景(39). 上圖:透過雲崗黃石假山取景,可以望見彩霞池彼端竹外一枝軒、五峰書屋等建築。下圖:小山叢桂軒院落內山石花木,據說有十二生肖石隱藏其間,可嘆我眼拙,一個也看不出來。 景(40). 近晚準備離去時,一位身穿昆曲戲服的女表演者展開身段,向大眾宣傳夜遊園林和昆曲演藝。
網師園,應該是蘇州眾多園林中的一處精緻小園,時值初夏五月漫步其間,閒看亭閣軒庭參差錯落、檐廊石橋深幽曲折、山石花木山林之趣,也是半日漁隱。 --- END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