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8 23:30:19瀏覽2288|回應0|推薦2 | |
The Story of the Horn-5 法國號的故事5 -當大師遇到法國號(一)- 前言 在前幾篇文章裡,我大略的介紹了法國號的發展史。從這樣樂器的許多前身,到它的漸漸成形,從它獵號的傳統到右手塞音的發明,從前輩們的許多實驗研究改革到雙排號或三排號的生產。我們大致的了解了這個樂器的來龍去脈。從這期開始,我盼望能用幾篇文章探討法國號與作曲家的關係,按著在世年代的先後次序來介紹這些作曲家譜寫法國號樂段的方式與背景,及著名的法國號音樂。 三種因素與兩種風格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裡,曾大略的提到法國號與狩獵活動的淵源,以及獵號的傳統,事實上一直到後代,當作曲家在譜寫以法國號為媒介的音樂時,狩獵的號角樂聲一直是作曲家主要的作曲靈感之一,獵號所特有的六八拍一長一短節奏也為作曲家所沿用。 在有關巴哈的文章裡,我曾提到了那種超高超炫的Clarino風潮,那股風潮在巴洛克時期風行一時,到了十八世紀末就殞落,但仍然影響著後代的一些作曲家。 而手塞音技巧的發明則深深的改變了法國號音樂的歷史,這也是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手塞音的發明不但增加了這個樂器的可吹之音,也改變了這個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獵號傳統(Hunting Horn Tradition),Clarino風格,以及手塞音技巧(Hand Stopping Technique)造成日後影響法國號寫作的三大因素。 在巴洛克Clarino風行的時期,出現許多二重奏的曲子,這些二重奏曲子展現的風格常常是第一部多為華麗裝飾性的高音,而第二部多為以泛音列為限,音域多為中低音為主,唯一的例外是巴哈,第一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兩部是相互交錯。這種兩部號的演奏方式沿用到後來,配合了獵號傳統與手塞音的技巧,產生了兩種對比相差大的音色風格:cor alto及 cor basse。 到了十八世紀中葉,Clarino風格開始沒落,但他的演奏風格卻由cor alto繼承。cor alto,中音號風格,又可稱為第一部號風格,因為在兩部號的合奏裡,cor alto演奏家通常演奏第一部,在音域上,第一部介於記譜音中央c到向上兩個八度,音色上較尖銳,承襲了Clarino的個性。第二部cor basse(低音號風格)在音域上則介於記譜音低音譜號從下向上數第一線的g音到高音譜號上加一間的g音。兩部號由於在音域上相差很多,就產生了專吹第一部及專吹第二部號的演奏家,兩者用的樂器也不同。雖然第一部號的旋律多為高而華麗或是歌調性的曲調,在技巧上cor basse卻較第一部困難多了。包含了許多音程的大跳與琶音的快速演奏。在號嘴上cor basse的號嘴圈較薄,相對於小號及Clarino的號嘴,它放在嘴唇的位置較高,較多用到上嘴唇,所造成的音色較厚暗。再加上右手塞音的使用,使音色更深厚。到了後來,因為在樂團裡cor basse的音色可以與其它木管樂器融合及觀眾喜好的緣故,cor basse的音色就成為現今通用的法國號音色。 到了十八、十九世紀交替時,又有一種風格出現,稱為Cor Mixte,看其名就知道這是兩種風格的混合,他的音域是屆於高音譜記號下三間的G到上加一間的g,但是這風格只曇花一現就消失了。 古典時期的法國號寫作風格 對於古典時期的音樂,法國號的演奏家通常存有一種共同的印象,就是一方面我們擁有不少這個時期的音樂家所寫,極附挑戰性又雋永的經典協奏曲;但對照於這些協奏曲,法國號在交響曲裡卻大部分是只能當作「路人甲」、「路人乙」的法國號和聲。 首先我們要回顧一下法國號在樂團裡角色的演變。法國號學者們普遍同意,法國號在樂團裡的出現最早可推到1705年R. Keiser的歌劇Octavia,在這齣歌劇裡,作曲家使用了兩部法國號,用的詞彙是cornes de chasse,之後在1717年左右,韓德爾首先把法國號介紹到英國的樂團,在他的水上音樂裡。一般相信,韓德爾年輕時曾在R. Keiser手下工作過,他極有可能現場經歷了這齣歌劇裡法國號在樂團裡的特殊角色,在水上音樂裡,我們也可聽到典型的Clarino二重奏的樂段。 在過去的文章曾隱約提到過,在巴洛克時期Clarino的寫作風格上,法國號在樂團裡,多為獨奏或極明顯被聽見的角色,當獨奏樂段轉到其他樂器時,法國號多保持休息。但當這樣的風格式微,第二部號cor basse的風格及手塞音技巧日漸風行,且被樂團及觀眾所喜好之時,法國號在樂團裡的角色卻退居第二線成為和聲樂器。第二部號的音色,加上右手放在號口(不一定是塞進去),使得音色可以與其他管樂器融合,但是由於音域變成中低音域,能自然吹出的音也因著受到泛音列的影響變的有限,手塞音的技巧雖為一種代替方案,但是太多的音色變化則不是大家所喜愛的,這個樂器理所當然的成為和聲樂器。在古典時期,法國號在樂團裡大多只配有兩把,而這兩部合聲在與整體的樂團合在一起時卻常常有非常特殊的效果。所謂的「法國號五度the Horn- fifth」是學者們最常提到的法國號和聲進行寫作方式。簡單說來,法國號五度the Horn-fifth就是當第一部吹出do-re-me-re-do時,第二部吹出Mi-Sol-do-Sol-Mi。 當然,好的作曲家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天份的作曲家們常常在例外、犯規裡給聽眾許多的驚喜。在以上所提到的各樣限制之外,我們在古典時期的管絃樂曲裡發現了不少的例外。 海頓的第三十一號交響曲就是一個很有名的例子,這首交響曲有一個標題,叫做Auf dem Anstand-mit dem Hornsignal簡單來說可稱作號角交響曲,這首寫於1765年的交響曲是海頓學者及法國號學者們樂於討論的一首曲子,學者們把它歸到第二時期晚期的作品,但這時期又算是他大量寫作交響曲的時期,從他的一生來看卻可說是他早期的作品,也因此,這作品擁有許多特色: 首先是在慢板樂章裡使用了獨奏小提琴與兩部法國號的對句,這是在同時期是少有的;在最後樂章裡安排了變奏曲,而不是傳統的迴旋曲,這也是罕見。而作曲家使用了四把號而不是同時期所習慣的兩把號,也是一個創舉。 學者們認為海頓這時期的作品很多是屬於實驗性質的作品,所以他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這時期也是他擔任艾斯特哈基(Esterházy)宮廷指揮及樂長的工作,宮廷樂團的良好素質成為他可利用的資源,所以他寫了許多樂器的獨奏樂段在這首交響曲裡。法國號學者也提出了一些看法:首先提到這裡使用了四部號,事實上是兩對號,第一對是D調,第二對是G調,如此兩組號可以互相支援以彌補自然音列造成的空缺。在小步舞曲樂章及變奏曲樂章裡有典型的法國號五度的和聲進行手法,二、四部的大跳是典型的二部號或低音號cor basse寫法,一、三部號有許多高音的旋律,學者認為是Clarino style的遺風。 在下一期,我將繼續探討作曲家與法國號的關係,將討論海頓的室內樂與協奏曲,及莫札特與法國號的特殊關係。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