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12 22:54:36瀏覽1503|回應0|推薦0 | |
Benjamin Britten: Serenade for Tenor, Horn and Strings, op.31 布列頓:為男高音、法國號與弦樂團的小夜曲,作品編號31 布列頓的小夜曲,為一套為男高音、法國號與弦樂團所譜寫的歌曲集,全曲共八個樂章,其中第一與最後樂章為法國號獨奏,中間則為六首詩作。 寫作與演出 作曲家班哲明.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1913-1976),為英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所代表的是將英國音樂從富含英國民族風格的浪漫主義調性音樂風格,帶入二十世紀新音樂的風格,英國人十分尊崇他,甚至有人稱他為繼德國三B之後的第四B,他最著名的作品,為管絃樂曲「青少年管絃樂入門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以及「戰爭安魂曲War Requiem」,而他的歌劇「彼得.格林Peter Grimes」在二十世紀歌劇創作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激烈的時候,他與人生伴侶,男高音彼得.皮爾斯Peter Pears為了躲避戰爭的恐懼,兩人移居北美洲,並且試圖辦理美國移民,但是這趟北美之行似乎不太成功,加上思鄉心切,終於在1942年回到英國,因為布列頓是一名反戰和平主義者,回到英國之後向政府以基於良心反對戰爭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s)的理由聲請免除服役,英國政府准許了他的申請,但是他有一個責任,就是以他的音樂幫助英國在戰時保持文明價值持續活躍(to help in keeping civilized values alive in wartime),因此他必須時常演奏發表作品,在這期間,一方面他正在為計畫要創作的歌劇「彼得.格林Peter Grimes」尋找適合的歌詞,一方面他接受了一個委託,就是幫一個叫做「一個美國人在英國」的廣播節目創作配樂,在這個製作音樂並且參與錄音過程之中,他認識了一位傑出的法國號演奏家,就是著名的丹尼斯.布萊恩,當時,丹尼斯正在英國皇家空軍樂隊服役,布列頓在錄音過程中聽到這位演奏家的演奏,十分喜愛,就主動於他交談,向他詢問一些關於為法國號譜曲的問題,兩人於是成為好友,而丹尼斯就趁機邀請他為法國號譜寫曲子,丹尼斯原本想的是一首協奏曲,結果布列頓寫了這首小夜曲給他。這首曲子於1943年10樂15日在倫敦的維格摩爾廳Wigmore Hall首演,由丹尼斯.布萊恩、彼得.皮爾斯擔任獨奏,由華爾特.格爾Walter Goehr指揮弦樂團演出。從此成為法國號演奏者心中的夢想曲目之一。 關於這首小夜曲 在作曲家的一生創作生涯中,這首曲子算是比較早期的作品,不過可以說是他早期作品中較常被演出的一首,而在這首曲子中開始碰觸到兩個主題,這兩個主題也在他日後的作品中時常出現,這兩個主題就是「夜晚」與「睡眠」,這兩個主題互相關聯,且富有多方的意義。他會選擇這兩個主題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他的身體因素,他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感染了肺炎,這個病不但幾乎要了他的命,甚至影響到他一生的健康,因此他無法長時間工作,很需要休息,在他來講,夜晚帶來睡眠,就是休息,也因為這樣病症,時常受到死亡的威脅,睡眠代表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死亡。而黑夜的另一層意義,就是孤獨,他的一生都被強烈的孤獨感包圍著,這原因,首先來自於他是一名和平主義者,這個和平主義思想從年輕的時候就有了,但是在一個殖民主義興盛的英國,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樣的和平主義是很不得大眾接受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想要移民美國以及申請免除兵役,除了和平主義,他的孤獨感也來自他的同性戀傾向,這是很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因此他試圖將自己隱藏起來,不去碰觸這個議題。「夜晚」與「睡眠」成為他一生所盼望的,可以尋得平安與休息的地方。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