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10 22:42:20瀏覽1217|回應0|推薦0 | |
"醫生、我想要先調養身體再來做試管/人工",門診很常聽到患者這樣說。 我是西醫,並没有接受過任何中醫方面的訓練,所以我常會反問一句:妳要用什麼指標來評估到底調好了没有? 說也奇怪,没有人回答得出來。 以前有位頗資深的中醫師曾經對我說過,中醫並不像西醫有一些客觀的診斷及評估症狀的方法,往往都只是中醫師的辨症論治,也就是中醫師個人主觀的判斷,而這樣的主觀判斷,每個中醫師的意見可能差很多。 那一般的民俗療法呢? 對於生育的治療,大家都想用最少的花費、最少的努力及時間來達到。西醫的治療比較直接,打針刺激排多一點的卵來增加成功的機率,而打針被視為比較不友善的治療,如比較疼痛、比較花錢,也比較傷身。 打排卵針比較傷身?這說法不知從那裡來的,打針或許有一些副作用或不舒服,如OHSS,但只要適當治療,並没有長期的後遺症。 事實上,會有這些問題,在於我們習慣把身體主觀的知覺,如舒服不舒服、是否很有精神等跟身體的狀況好壞畫上等號。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最近狀況不錯,不代表你的精子或卵子的品質很好,也不代表打針後卵泡的反應會變得比較好,或植入胚胎就會成功著床。因為身體器官的運作是無聲無息的,安安靜靜的在工作著,當有了比較嚴重的情況發生,如發炎、出血等,才會發出通知讓我們知道並採取一些措施來避開危險。 而另外一個問題是,中醫和西醫的語言及邏輯並不一樣,同一個名詞的意義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各自對不同領域的理解也都很粗淺甚至是誤解。 因此,身體準備好了的的定義是什麼?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