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那鐘聲為誰敲? 黃瑞田
2022/01/15 15:27:51瀏覽859|回應0|推薦19

聽!那鐘聲為誰敲?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20220113日更生日報副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1563196

 

現代人類出生之後,就被時間制約,例如每隔幾小時餵一次奶?每隔多久打一次預防針?每天幾點起床?每天幾點睡覺?幾點上學?幾點放學?幾點上班?幾點下班?有計畫的時間規畫,使每個人過著規律的生活。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一種看不見的「尺度」,因此各行各業對時間的存在見解不一。物理學家認為時間是宇宙的基本結構,是「純量」,是實體,跟其它的物體一樣,存在於三維空間以外的第四維度,可以按照事件發生的過去→現在→未來,確定它的存在。

心理學家認為時間是心智概念,可以配合空間對事件排序和比較。

哲學家綜合各界的說法,為時間做了最簡單的定義:時間是時鐘量測的物理量,它使所有的事情不會同時發生。

英國詩人、文學批評家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在他的長詩〈燒毀的諾頓〉中,對「時間」有一段科幻文學時常引用的經典的描述:「現在的時間和過去的時間,也許都存在於未來的時間,而未來的時間又包容於過去的時間。假若全部時間永遠存在,全部時間就都再也無法挽回。」這段詩語言很難理解,但很耐人尋味。

   前面提到時間是一種「尺度」,意思是時間是可以測量的。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巨石陣,以及後來的方尖碑、日晷儀,都是古人的測量時間的「日影鐘」。一千多年前中國唐朝詩人李咸中在〈山中〉詩寫道:「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可見唐朝古寺就以「暮鼓」、「晨鐘」來提醒作息時間,最有名的是寒山寺的古鐘,半夜還在敲,擾人清夢,不但如此,白天寒山寺開放參觀,遊客可以買票上鐘樓去敲鐘,所以失去報時的功能。除了中國寺廟之外,在二十世紀中葉之前,教堂、公共設施的鐘樓,都以敲銅鐘提醒人們作息時間。

西方的機械鐘在十三世紀才出現,其中天文鐘設計精巧,構造比較複雜,每個零件幾乎都是獨一無二,故障了就不容易修理。最有名的天文鐘在布拉格老城廣場,於西元一四一○年由鐘錶師傅漢勒斯(Hanuš)製造完成,當時布拉格市議員們擔心漢勒斯會拿著設計圖去為別的城市製造另一座更精美的天文鐘,議會決議把漢勒斯的雙眼刺瞎。漢勒斯被刺瞎之後,心有不甘,故意去老城廣場破壞天文鐘,使天文鐘停止運行一百多年,直到一五五二年才改變設計修復。這座天文鐘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曾因戰爭被損毀,也曾經多次增修設計,現今已經成為布拉格老城廣場最醒目的打卡地標,每逢整點報時,天文鐘前面就擠滿了仰望的觀光客。

在教堂或寺廟不及的地方,信徒或居民聽不到如雷貫耳的鐘聲,作息就無法統一。於是,就用震天巨響的「午炮報時」。日本統治台灣伊始,一八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點半,台北總督府下令在台北城西門城垣發射了一枚炮彈,炮聲傳遍台北城,所有公家機關及居民都必須將時鐘或手錶的時間校正為十一點三十分,此後,每天上午十一點半,都會發射「午炮」,直到一九二一年,台灣氣象觀測站普及,能夠提供標準時間校正對時的功能,才停止擾人清靜的 午炮報時。

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地區的午炮、南非開普敦信號山的午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午炮,是目前世界僅存較有名的午炮施放地點。參觀午炮發射,已成為觀光行程之一。

歐洲少數古城市政廣場的教堂鐘樓正點報時的方式與眾不同,成為吸引遊客注目聆聽的焦點,除了前述布拉格老城廣場的天文鐘之外,波蘭舊都克拉科夫市政廣場也有一座佔了整個牆面的美麗天文鐘,但風頭被不遠處轉角的聖瑪利亞大教堂鐘樓舉世無雙的特殊報時方式搶走了。幾年前去旅遊時,上午十一點報時前幾分鐘,導遊指點團員們注意鐘樓最上面的玻璃窗,果然在正點時,玻璃窗打開了,出現一個手持號角的古裝軍人站在窗口,吹了四短聲號角就停止,又關上窗戶,大家都很失望,以為他要吹一首歌。導遊說明原由:「十三世紀時,蒙古大軍橫掃歐洲,入侵克拉科夫時,在鐘樓上瞭望的警衛發現了,立即吹短促的緊急號角聲示警,他只吹了四短聲,喉嚨就中箭,為了紀念他,七百多年來,聖瑪利亞大教堂的鐘樓報時,就是四短聲號角聲。」蒙古大軍真的是無敵,不但消滅了宋朝,還騎馬殺到波蘭首都,佔領了波蘭全境。

二○一八年八月,我們來到莫斯科以東二百二十多公里的古都蘇茲達爾的艾爾菲米男子修道院參觀,三層樓走廊式的鐘樓是為慶祝沙皇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誕生而建的,三樓鐘樓走廊正面有三個圓拱,裡面的橫樑懸掛了十二口大小不一的銅鐘,鐘錘各綁一條長繩,正點敲鐘時,一個敲鐘人左右手各抓了六條鐘繩,用拉扯的方式敲出長達十多分鐘的聖歌,讓部分誠的遊客感動得不斷的拭淚。導遊說敲擊這十二個大小不同的銅鐘,會發出高低不同的鐘聲,利用鐘聲的組合,就可以演奏歌曲,這個鐘樓的演奏家,利用繩子拉扯演奏,是古老的演奏法。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前有一個被稱為「鐘王」的大破鐘,高約六.一四公尺.直徑六.六公尺,重達212噸,是女皇安娜於一七三三年下令用銅錫合金鑄造的大鐘,由鑄鐘匠伊費.馬托林和米伊.馬托林父子負責鑄造,預計兩年後完工,移到伊凡大帝鐘樓上。當鑄鐘匠將高溫鎔化的銅錫液漿倒入大鐘模子之後,卻引燃附近的可燃物,發生大火,消防人員滅火時,將水噴灑在熾熱火紅的大鐘上,鐘壁因溫差瞬間收縮不平均而裂開,一塊重達十一噸的鐘壁脫落了,大鐘被坍塌的鑄鐘工場廢墟掩埋了九十九年,沙皇尼古拉才下令將它挖出來,經過清理之後,發現王的外壁有安娜女皇的浮雕像,有天使簇擁伊凡大帝的圖像,精美的花紋和圖案,還有讚頌聖母和女皇的銘文。沙皇尼古拉就把鐘王當做精美的藝術品,陳列在伊凡大帝鐘樓附近八邊形的砂岩基座上,供民眾及遊客參觀

一八三一年年一月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著作的《鐘樓怪人》出版後,提醒了國民對歷史古蹟保護的重視,促使法國政府與十九世紀建築修復家維奧萊.勒.杜克的合作,啟動對聖母院的修繕工程。二十世紀以後聖母院的外觀就是他修繕的成果。可惜聖母院於二○一九年四月十五日發生的大火,災情慘重,目前正在重建中。

一九五六年《鐘樓怪人》被改編為電影上映,十分賣座,讓巴黎聖母院的外觀及內景出現在觀眾的眼前,從此聲名大噪,成為觀光聖地。電影中安東尼昆飾演的駝背敲鐘人加西莫多,用全身重量拉繩彈跳敲鐘嘴裡發出痛苦的嚕嚕聲,那一幕,讓我迄今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原來聖母院的每一記洪亮悅耳的鐘聲,是敲鐘人費盡力氣敲擊出來的。

當今無論教堂寺廟、學校或公共機關、場所,都會傳出鐘聲,有的是撞擊銅鐘,有的用音樂鐘廣播,最為世人耳熟的當屬西敏寺鐘聲,其實西敏寺鐘聲旋律源自劍橋大學聖瑪莉亞大教堂從一七九三年換上新的鐘之後,就開始使用這個旋律。劍橋大學城的居民都稱之為「劍橋鐘聲」全世界有八成的報時鐘聲使用西敏旋律,它已成為國際通行的報時音樂,以前英國殖民地散布全球各地,國旗插遍全世界,被稱為日不落國;西敏旋律響遍世界,也可算是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國的原因之一吧?

西敏寺改用音樂鐘報時,原有的大銅鐘何時才會敲呢?英國君王加冕登基或是王室喪禮或婚禮,就會敲鐘。二○二一年四月十七日下午六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夫婿菲立普親王喪禮時,西敏寺敲鐘九十九響致哀,因為菲立普親王享壽九十九歲。

十年前我夜宿獅頭山勸化堂,那晚在停車場散步觀星,突然響起洪亮的鐘聲,在群山之間迴盪,第一記鐘聲停止之後,第二記又響起,我隨即停步靜聽細數,總共敲了一○八響,滿滿的法喜洗滌我的身心。那晚只有我和內人入住,我不敢問廟方執事,鐘聲為誰而敲,歡喜領受就是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7131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