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新世紀之旅》 黃瑞田
2023/09/21 11:40:29瀏覽317|回應0|推薦35

讀《新世紀之旅》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民國624月號《新文藝月刊》

  
阿波羅十七號太空船,已於近月結束探月的旅程,使人類一連串的探月艱鉅任務暫告一段落;人類在科學上的成就,又要翻開新的一頁,可是這一頁只不過是一九七二年的一頁,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空間移向未來的五十年──西元二〇二〇年,站在人文的立場反觀現世,並且加以比較,將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DNA!DNA!」介紹出生命本質的奧祕,「構成染色體的東西(Deoxyribonucleic acid),簡稱 DNA的發現與科學的運用,「科學家可以設法改變人種,改變人的品質,甚至創造生命」,這個遠景, 就目前科學的發展來說,已有實現的可能;可是,假如人類能够隨心所欲的用科學方法創造生命,甚至可 以取出某人的一個細胞而複製出一個某人,取出兩個細胞,則複製出兩個某人;在科學的範圍之內,沒有 「不可能」三個字,不過,果眞如此,一定會爲人類帶來許多道德、政治、宗教等等問題。 在道德方面而言:目前「試管人」正在發展階段,如果成功,這個世界的倫理觀念將會隨之破產;試管人不肯承認提供精子的「父親」和供應卵子的「母親」的地位。科學越進步,物質生活越趨講究,倫理精神也隨着崩潰;倫理精神往往與慾望並存對立,互相爭鬥,而慾望却以科學爲手段,摧毀倫理世界。
  
在政治方面來說:由於科學的實驗,必然會有失敗的事例發生,如果這個事例是發生在生命體之上, 政治所以維繫的法律,必定會產生問題,並且有重新整飭的必要,考慮加以管制?或是禁止?或是鼓勵? 尤其地位的確立,更須要依靠法律來規範。
就宗教立場觀察:上帝的地位將被科學家所排擠,甚至否定,而形成這樣的地步:「宗教決不能指導社會行爲,而常尾隨於道德之後」,於是,「未來的宗教將趨於通俗化、科學化、社會化,以符建設新世界、新人類的需要」,儘管科學愈昌盛,宗教愈要保持它既有的地位;作者主張科學不應該否定宗教的地 :「每一個人都應該堅定自己的信仰,不要因爲科學的成就而忘掉了自己性靈的歸趨」,人不能沒有自我以外的信仰,否則就會在茫茫的人海之間浮沉不定;尊重宗教是人類對於生命本身應有的寬容。
  
未來,人類可能不會再有膚色的歧視,科學家也許能够使全世界的人類的膚色,統一成一色,以便消弭種族歧視問題,而使地球成爲大同世界,換句話說,實現大同世界的理想,科學的方法也許比政治的手段來得有效。
  
科學的發展,到了人造人的階段,世界上也許會增加許多奇異的生物:有鳃人、天使人(有翅膀的人 ),而這些科學產物,也將爲世界帶來煩擾,它們接受人的指使,成爲人的奴隸,產生不平等的現象與自卑的心理,於是,它們將會反叛人類,而爲科學成就帶來災變,衍成科學實驗生物的是非與存廢的問題;《新世紀之旅》其中〈科學城的變故〉、〈海底城市災變〉,就是針對這些問題而寫的。
  
只要是生物,就會有所感覺,植物也不例外,落葉植物逢冬凋謝,就是一個小例子;植物的凋榮, 明了植物對外界的感應,有感應,就有感情,「這是美國人克里夫·貝史特在半個世紀之前就發現的效應 ,作者根據這個原理,醞釀出一篇小說--〈審判·植物證人〉,闡明克里夫·貝史特的原理:「任何 一種活的細胞,都賦有原始的感覺能力,各種細胞的感覺力有的強有的弱,而植物與人類之間存在着一種 不可知的電磁波,或是光波,要是有人在植物面前做出暴力行爲,那麼植物就會有感應,植物可能認出那 個行兇的人。」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靈魂是否存在,一直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而中國古老傳說裏,也有借屍還魂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紀,或許會有所謂的「借屍還魂」的事情發生,但是,這個「借屍還魂」並不是科學承認靈魂的存在,而是運用高度的醫學抖術,實施腦部移植;這個假設,無疑是對執着「靈魂存在」的論調者 提出疑問與思考,也將成爲「二十一世紀的怪談」。
  
醫術隨着科學而發展;螃蟹的節肢斷了,有再生之能;人類的肢體斷了,是不是能藉高明的醫術使之再生?作者的假設是可能的。
「性」是人之大慾,到了二〇二〇年,「性」在人的生活中,是否將逐漸演變成單純的享受,而不是種族延續的「生殖機能」,在《新世紀之旅》裏,作者提出了憂慮和警告。
  
「一部分遺傳學家,對於人類的進化太過突然,某些地方根本無法解釋」,而做了許多假設,認爲人 類可能是外太空人的後裔,由於另一世界的文明沒有傳下來,只好從「原始」開始,或者,地球是外星人的試驗場,人類是被觀察的動物之一;近年來,不明飛行物體一再出現,很可能就是外星人的觀察活動。 〈創世紀〉是作者本着這些假設,寫成一篇科學家在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上,放走了兩個未經知識注射的試管人--亞當和夏娃,並且放出許多微生物和昆蟲,在那個星球上繁衍。這篇小說是《一〇一〇 年》的系列作品。
作者在〈科學人與未來〉這篇論文裏,針對許多人類現况和未來做一番比較,是一篇很有份量的論文,他將《新世紀之旅》各篇小說所討論的問題,做總結性的討論;從各項科學研究發展顯示:電腦將爲 世界帶來更大的變革,將來製造電腦箱是有可能的,甚至會發展到製造出人腦與電腦的結合體;至於機器人,業已製造成功,只是尙須繼續改革;人類智慧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
《新世紀之旅》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科學爲骨架的小說,並不完全是幻想,作者無意對未來世界做大膽的預測,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他比別的作家,更關心這個世界,他「着重於探討有關未來的生物學 革命所帶給人類社會及個人身心的影響」,注視科學對人類的衝擊,而發現人類應該做的準備來接納科學 的造化;目前,科學的發展是畸型的、片面的,促進科學發展並且跟得上科學的脚步的人,祂是在全人類當中佔極小比例的科學家而已;全體人類應該如何準備享受科學的成果?這是《新世紀之旅》爲我們舉手提出來的提案。(原載六十二年四月號新文藝月刊)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7989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