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民國一百年的虛與實
2011/04/12 15:29:20瀏覽1081|回應0|推薦10

圖:武昌起義,民眾剪辮上街,響應革命(張太雷紀念館) 

辛亥革命的狹義,指19111010日,宣統三年(辛亥年)農曆八月十九日夜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發生的革命。廣義,指19世紀末至辛亥年推翻滿清王朝,其間接連的革命運動;這樣才能包括黃花崗之役(1911)

廣州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這只是最初安葬革命黨人的數字,後來又發現十四名烈士;即使七十二位的名單,也是遲到1922(民國十二年)才整理出來。 

中華民國開國領袖人物當然不僅孫文一人,烈士當然也不只數十區區之數。黃花崗之役只是第二次廣州起義,其前,從1895年至1911年,興中會、華興會以及後來的中國同盟會、光復會、岳王會等各種革命團體,聯合三合會、洪江會等會黨勢力,共發動十多次武裝革命。秋瑾烈士(1875-1907) 感嘆無知己,尚能傳詩 多情不若堤邊柳,猶是依依遠送人;難以計數的無名烈士,卻是那種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去年年底,為開國一百年暖身,政府常在電視插播廣告,讓民眾看秋瑾(1907)和林覺民(1911)等烈士照片,也似看有林覺民與妻訣別信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樣字句的浮影。但是,我看真要能表現烈士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的情境,林覺民與妻訣別信中 吾家日後當甚貧….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當是更加貼切和撼人心弦。其實,早在柔石《二月》(1929)這中篇小說裡,我們就可以看到開國烈士和遺孀、遺孤被遺忘在窮病的情況。此外,讀三○年代小說,也能明白國民黨在1927年開始右傾,大量屠殺嚮往辛亥革命以及原來國民黨理想的年輕黨員、教師和知識分子,已注定日後終將被驅出大陸。國民黨在台灣要紀念開國一百年,因此,當然是虛的。 

國民黨政府和中國共產黨政府在兩岸分庭,是實的;畢竟中華民國開國的革命也不是全然為追求社會主義。中國清末各種革命團體先後的政治主張,總為反抗西方帝國主義、推翻滿清、恢復漢人統治和建立共和體制等;但是,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在這些相關民族主義、民權思想之外,另增平均地權這樣的社會主義思想。所以,就有效的政治實力和實體來看,兩岸分裂原來就是中華民國開國這「革命尚未成功」各種混亂和分裂的遺續;即使百年變遷,還是實的。兩岸在中國被迫融入現代化的國際世界,各自摸索政經社會制度;也是實的。

台灣現在由九百萬上班族肩負72%所得稅,而2012年總統大選,這兩三個月來,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又爭先恐後,開始表現關心社會大眾;若就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樣的理想,我看都是虛的。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508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