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8 09:39:36瀏覽748|回應1|推薦5 | |
都說過年愈來愈沒有年味了--愈來愈多家庭選擇外面的餐廳、或年菜外賣取代傳統在家圍爐;選擇出國過年而不一定要待在家裏看沒有創意的春節特別節目;愈來愈不容易看到冒著白色炊煙的廚房、聽到忙碌的鍋鏟聲;小朋友也沒有穿上紅色討喜的棉襖跟著父母出去拜年;連春聯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貼…… 當然這是愈來愈現代化的社會必然呈現的現象:就不要讓母親那麼辛苦地煮食,還要因為年節期間不開灶而要忍受數日的隔夜菜(更不要說可能存在危險化學成分的醃製香腸臘肉);年假實在難得,過年出國剛好可以喘口氣好好休息;避免頻繁接觸的拜年問候可以遠離一些疫病的困擾;更不要說那擾人清夢的炮竹聲了,早就該禁絕了…… 可是,我在意的不是那些屬於文化的、社會的解釋與看法,而是真正的年「味」──年初一早上起來聞不到炮竹嗶剥聲後留下的煙硝氣味、也很難聞到用那種好幾層的大鍋(也很難遇見過去那種大家庭了)蒸炊食物的味道、因為健康等種種因素現代人恐怕也不是那麼歡迎有香蕉油味的甜年糕了…… 小時候最期盼過年的除了紅包外,就是拿著紅包錢去買各式樣的炮竹,多令人懷念的水鴛鴦衝天砲大龍砲,即使故障啞了的炮竹把手燙得黧黑,那種氣味在數十年過去後,伸出手來聞似乎還聞得到那時代的幸福時光……裹著厚厚麵衣去炸的年糕永遠最受孩子們的歡迎,那歡樂熱鬧的氣味啊── 我知道那些關於安全的、健康的、進步的文明理由,可以說服我習俗所以消褪的原因,只是那些年味就像鄉愁,一想起,心就會酸酸的,眼晴也痠痠的,就像那個時代每個被廟寺的香煙和鬧熱的炮竹煙硝永遠把眼晴薰得一樣。
啊,那鄉愁似的年味。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