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靜等待詩的到來:鄭順聰和他的《時刻表》
2011/04/29 21:39:28瀏覽2033|回應0|推薦0

  在台灣的副刊編輯與出版事業裏,有沒有一個關於「詩人編輯」的壯麗傳統?有瘂弦、陳義芝、焦桐、劉克襄等重要詩人,為副刊或雜誌圈劃出一個詩意的理想文學國度;青年詩人鄭順聰或許如其自述所稱「出名趁早的時機早過了」,然而可能對許多作者而言,順聰的確是一個懷抱著詩的溫情與浪漫、善於傾聽與分享、既寬容又勇於承擔的文學守門人。

  在詩人的第一本詩集《時刻表》裏,透露著詩人對「時間」此一主題的高度敏感與細微刻劃(從編排篇章分為「午後」、「向晚」與「夜黑」略可窺見),那充滿光影、氣味、聲音、動作等種種描繪,都不禁讓人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深刻的意象--彷若詩人乘坐著那班老舊的列車,緩慢地行駛,離開生長的故鄉,從此要到那個代表現代的城市;詩人支著頭,眼睛被剛駛出隧道白花花的陽光刺得睜不開,於是那些關於闃黑與光亮、緩慢與高速、腐敗與清新的詩句與印象,遂隨著詩人對世界的觀察與感悟而成為詩作中主聲調。

  詩人對時間流動的易感,當然可以從其詩集名為「時刻表」中體察與理解:在詩序「慢分通知」裏,除了那帶著美好期盼與勉勵,希望這本詩集有可能成為「在列車遲遲不來的時候,從背包拿出來,讓時間不再空白無聊,而在一日中的每個時刻,都有白吐司細細咀嚼的悠長」的作品外,讀者似乎更應該讀到那時間/時刻表背後所負載的永恒意義──即「等待」這件事的意義與價值。該來未來、臨時停開、過站未停,這些都讓「時刻表」的意義變得更加豐富飽滿;詩人等待詩的意象降臨、讀者等待詩、等待一個不知何時實現的詩的國度……

  詩集封面題名的印刷像極了刀斧鐫刻在一方石材上的字,似乎就是要我們帶著極簡的心情翻開詩集,為了追求一種純粹,詩人甚至放棄選入那個讓他精彩亮相的文學獎作品(〈視障者之海〉),拒絕了一種方便的、你以為必然會這樣的模式,卻選擇了質樸無華的邀請,像是放在曠野鄉間,那個讓人極為渴求期待,卻只憨厚老實地稱為「奉茶」的心意。

  順聰的詩有著中文系古典詩的要求與表現,但又節制得恰如其分,如「用韵」:「橘子與紅春聯/碗緣的喜字相續成圓」(〈年節返鄉〉);又如充滿古典詩詞的美感,讀來極富韻味:「小徑只容踮腳/輕霧披上朦朧婚紗/流水遲遲懶懶/與溪岸相戀」(〈遺忘〉);除了古典詩的美感外,也有現代的轉化與嘗試:「靜得像貓尾巴/趁一點時光/在巷子內閒晃/天與地之間隔著/。」(〈最美的時光〉)將標點符號運用成詩的語言,讓符號有了情感與溫度。

  今年過年間,偕妻兒回嘉義娘家,與順聰一家在阿里山鐵路的北門車站前巧遇。我們站在一小段荒廢的鐵軌與一節棄置不用的火車車廂前開心地談著,間或有載著觀光乘客的阿里山小火車叮叮噹噹地從我們身旁滑過,時近傍晚,光線仍熾,把背對著我的詩人身影剪得極為清晰,我突然想到,應該進到站驛裏,看看那張時刻表,下一班列車什麼時候會到?

  而在下一班列車到達前,我們只能靜靜地等待,如同詩人所期待的一樣。(《幼獅文藝》,2011.4)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0429&aid=51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