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2 14:28:34瀏覽12896|回應1|推薦44 | |
林老師是中文系最美的一則傳奇。曾經聽一位師長說,每逢他們那一輩的人聚在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竟然整晚談論的話題都是環繞在林老師的身上,可見林老師是青春時代最美好的記憶。不過,當這位師長微笑地談起這些往事時,他自己卻也沒察覺,他整晚所言之事,竟也都不離林老師,令在座的聽眾都不禁莞爾。故林老師的美,已是眾人皆知的了,我卻也聽過另一位師長感慨地說,天底下的美人很多,但如同林老師一般,無人不以為其美的,恐怕還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我經常想,到底什麼才是美呢?這絕非一般的形體之美了,而在於難以言喻的抽象感受。一直到讀了林老師翻譯的《源氏物語》,我才終於稍稍有了些許瞭解。林老師引本居宣長的「物之哀」說,最能夠切中《源氏物語》的核心。「物」,乃是指客觀對象的存在;「哀」,則是人類所秉具的主觀情意。故「物之哀」便是當人類在面對外在客觀世界之時,所油然而生的情感,於此主客融合,而呈現出一個和諧的情趣世界來。至於所謂的情趣世界,包含的範圍又是相當廣大的,舉凡優美、纖細、沉靜、關照等等,都可以算是其中的一端。而也正是因為有了人與物的相逢、相遇,才會有各式各樣的情趣出現,人生也才值得留戀。不過,有時竟也不免要興起了稍縱即逝的感傷,離與合,歡樂與寂寞,美麗與悲哀,就如同春之櫻,夏之花,秋之紅葉,冬之冰雪,即生即滅,令人無可奈何,但卻也令人感動、崇敬──崇敬於天地時序的井然推移,誕生,成長,繁茂,衰老,消失,而其中必定有宇宙神祕的大美存在。 而我總以為,從林老師的作品乃至於為人,都正是這一美學的實踐。她的謙和、從容和優雅,無一不是對於萬事萬物的敬慎得來。林老師說話時總是不疾不徐,語調平緩,不妄言,也不多言,而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相形之下,自己原來是多麼的急躁,尖銳、高亢和不安。有一回,在席間她說起如何烹煮一道苦瓜小菜,而我坐在一旁聽著,聽著,不禁慚愧起原來自己竟一向是囫圇吞棗,一點都不知道食物的滋味何在?更不知平白浪費了多少美好的食材。而生命的奧妙居然就隱藏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之間,但我竟又往往草率而粗魯地把它們匆匆略過? 這也就是我為何喜愛讀林老師文章的緣故了。她不愛雕琢華麗的詞藻,而只以最平淡、自然,但卻節制含蓄的文字,娓娓道來生活之中的瑣事:烹飪、旅行、讀書、教學,以及師長、朋友和學生晚輩之間的情誼,看似不起波瀾,但其中卻自有一股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對於世事、人我之間的珍愛,汩汩地淌流在文字之間。故美不是在於言語,而在實踐,在舉手投足的方寸。我的指導老師曾永義教授,便再三對我們讚嘆,林老師真是一位永遠的美人,就在於她知道與現實的名利權位保持距離,而這若非有一股超乎尋常的毅力和洞見,拒絕誘惑,否則絕對不能達成。而這永遠的美人,也成了我心目中默默追隨的典範。 有人從外表上看林老師,以為她是非常柔弱、纖細而女性化的,但我卻私下以為,她那不輕易張揚的內心世界,卻應是極其堅韌、剛毅的。只要看她的手書,文字線條有力,就可以察覺她是極有原則,並且極堅持、有耐性之人,而不會與世浮沉。林老師總是謙稱自己是以最緩慢、笨拙的方式,讀書、作研究、翻譯和寫作,彷彿其中並無特別驚人之處,只是極其自然地,一路慢慢地走來,居然到了最後,也就累積些許成績。譬如她花費了五年半的時間翻譯《源氏物語》,登在每月一期的《中外文學》,而六十六期的文稿從未拖欠過一次──這對於寫作的人來說,又是何等嚴謹的毅力和耐心呢?故在林老師口中的「自然」,卻是最出乎常人的堅持。 我總記得,林老師說過,看到瓶中的花朵凋落,烏黑發臭,最是令人傷心,因為不免要想起花開之時的美麗與光華。然而,現實之中的美豈能長存?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為美不能在時光之中靜止,人生可憫,但卻也正因如此,每一瞬間的歡樂和美好,才更值得我們去把握、凝視與記憶。讀林老師作品,每每讓我想起了古詩「別詩」所云:「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也讓我想起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以及川端康成的《美麗與悲哀》,都是那般的哀而不傷,質而不野,言情不盡,其情乃長。 我第一次讀《源氏物語》,是在二十歲時,未能讀出箇中滋味,然而如今年紀漸長,再度讀《源氏物語》,竟深深地為每一字句著迷,震撼到無法言語。這些年,經歷過了一些人事的淬練和摧折,我越來越慶幸自己是一個「讀中文系的人」,那不僅是我的專業而已,更在無形之中奠定了我的人格。因為中文系,因為創作,我才有機會去親炙到這些老師們,透過他們的講學、研究和作品,更可貴的是與他們的往來互動之間,我才逐漸瞭解到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修為和堅持,如何表裡合一,並且足以穿透現實的一切紛擾、喧嘩與缺陷,而成就自己完滿和諧的生命。這大約就是身為「中文系的人」最大的滿足與快樂了,也是每當我遇到挫折、沮喪,或是想要偷懶放棄之時,心中就不禁要思及的師長典範,故又能再重新為自己打氣,只為了要追尋那一點從容、平靜、和諧,以及足以和時間相抗衡的美。 ◎本文刊載於《聯合文學》 2008年10號 ◎作者簡介 郝譽翔/一九六九年生。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洗》、《逆旅》、《初戀安妮》、《幽冥物語》,長篇小說《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散文集《衣櫃裡的祕密旅行》,論著《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研究》、《情慾世紀末》、《中國儀式劇場之研究》、《大虛構時代》,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已由導演吳米森於二○○六年拍成電影)等書。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