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0 13:45:13瀏覽3756|回應0|推薦21 | |
在不丹的第二天一早,我們準備前往不丹最有名的寺廟:Tktsang Goemba。它意思為「Tiger's nest」,因為在傳說中,蓮花生大師曾騎在虎背上飛來,為此地降魔除妖。 Tktsang Goemba懸在山崖之上,垂直高度,距離百羅谷地有九百公尺。那是一處遺世獨立的所在,卻是不容易到達。於是,開始了我們漫長的爬山路程。在山腳下,我們遇到了一群來自北不丹的人,看起來,他們確實貧窮了許多。老人留著長髮,臉都發皺了,身上穿著North Face的服裝,形成一種混搭的奇特風格。我問欽桑,如何辨別他們是來自北方呢?欽桑說,方法很簡單,只要看他們身上的服裝,如果較厚,那就是了。 我們開始爬山,穿越了森林,經過峽谷,沿途的景色果真十分壯觀,但也的確累壞了(幸好我平日便有運動的習慣)。沿途,我們碰到了幾個白人旅客,卻多半在中途就宣告放棄,不再前進了。這一條漫長的路途,似乎也在考驗著信徒的誠心。一路上,朝聖的不丹人遠比觀光客(一路走來,我們大約只碰到十幾位觀光客左右)要多得多。也因為沒有喧嘩的觀光客,此地自然保有一股聖潔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在其餘的國度(如西藏)早已消失了。我深深覺得,這正是不丹限制觀光人數的政策,最為成功的地方。 走到中途,出現了有一間具有濃厚傳統不丹風味的Cafe,我們進去,坐下來,喝一杯熱騰騰的奶茶(這是我在不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吃餅乾。Cafe中也擺放了一些古董,但卻都價錢不菲。一個青蛙造型可愛的鐵鎖,就要價一千二,而且沒有任何殺價的空間。不丹的高物價,以及不二價,頗讓我吃驚。不過,這倒也是不丹的優點之一,不像東南亞,走到哪兒,都會有一堆小販盡是纏著觀光客。沒多久,那一家北不丹人也來了,但他們沒錢喝茶,只好站在外面看風景。一個老外走出去,很和善地給了他們許多餅乾,北不丹人便羞澀地笑了。沿途,我們還看到許多馬呢擦擦,是迷你的Stupa,被信徒虔誠地置放在山壁的縫隙之上,就像是一個個小饅頭,堆在石縫間,很是可愛。 喝了茶,好像也有了力氣,繼續往山上走,走了大約兩小時,才終於到了。Tiger's Nest廟裡面極美,壁畫和雕刻都保存得相當完善,極為精緻,尤其有許多蓮花生大師的造型,只可惜不能照相。但更可貴的是,建築物本身與大自然所構築起來的和諧之感,寧靜、平和、莊嚴。在Tiger's Nest旁有座小廟,更彷彿是從石頭中生出來似的,險峻、奇異,不可思議地架築在又光滑、又陡峭的石壁之上。 下山時,我們幾乎是滾下去,這才知道這座山勢有多麼陡直。一路走,一路餓得飢腸轆轆,而沿路雖有兩、三個賣紀念品的小販,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賣吃的。不丹真是一個不愛吃的國度啊。下山後,我們到yak(犛牛族)餐廳吃飯,而這餐竟是我到不丹以來,吃得最為過癮的一餐。奶茶香濃,主菜是牛肉,而青菜仍是花菜、紅蘿蔔炒扁豆、外加一碟青辣椒,不過,每一樣菜都加入起司,倒是有點讓我無法消受。我本以為,不丹人偏愛在菜餚中加入起司,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他們為外國遊客特意調配的。不丹人以為:外國人都很愛吃起司!!(所以,我後來都改跟欽桑一起吃飯,分享他們道地的不丹菜:)) 吃完了,我們啟程到辛布(Thimphu),辛布是不丹的首都,從百羅開車過去,近乎兩個小時才到。一路上山路迂迴,破碎的柏油路面從峽谷中穿梭而過,底下便是潺潺河流。因為是冬天的緣故,山巒的景緻看來有點落寞、蕭索,與西藏大山大水的氣魄,全然不同。不丹的房舍,仍舊是最可觀的景致,一棟一棟獨立開來,錯落在山坡之上,非常之高貴,有氣派。沿途上,我和欽桑、但丁談到了不丹限制旅客的的觀光政策。我問他們:「希望政府開放嗎?」他們回答,當然希望,因為他們對保存自己的文化具有信心,而且也深知,這才是他們的優勢。 然而,如果開放以後,觀光客大量湧入不丹,不丹還會是今天這種和平的景象嗎?我也不禁反問自己,究竟為什麼來到不丹?究竟想要追求什麼?又要體會什麼?是想要去見證一個傳統文化的保存呢?還是想在日後,當不丹的面貌已經大為改變時,好可以去緬懷它、追悼它的過去? 一路上,我們還看到許多印度人,欽桑說,很多北印度人很窮,只好跑來不丹,擔任廉價的勞工,所以像是修路舖柏油這種苦工作,不丹人不願做的,都是印度人來作。所以不丹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封閉,單一,他們也有外勞的問題,這裡,其實已經是世界的縮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