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4 14:21:14瀏覽332|回應0|推薦0 | |
這一兩天,新營的北門醫院因為人為縱火,燒死了12名老人以及造成大量的傷患,當社會大眾都把矛頭指向縱火兇手以及醫院疏失的同時,卻忽略了台灣目前已經發生的「老人危機」。 台灣目前正加速步入「老年社會」,並且速度是世界第一,再過不久就要超英趕美。然而我們的社會卻仍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應對措施。再者,最近這幾個星期社會上出現「勞保破產」以及「廢除軍公教福利」的氛圍,更是讓即將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人心惶惶。所以老人的問題,將會是台灣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甚至戰後嬰兒潮世代會與現在年輕世代對立。 上個星期六(2012/10/20),聯合報A2版的一篇報導,看了令我頗為認同,該報導標題為「經濟學人:下個危機,世代傾軋」。這篇報導闡述戰後嬰兒潮世代因為時代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吸收了大量的經濟利益,然而卻造成後起的年輕世代貧窮與勞苦。這樣的不協調,必定造成世代的對立以及衝突。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導,其實很貼近事實,尤其是這個現象已經在台灣發生,最真實的案例就是年輕世代已經開始有拒絕給付「勞保」或者「國民年金」的念頭,因為年輕世代到了55歲之後的退休年齡,因為國家的預算赤字而無法領取勞保給付。 中國文化圈長期受到儒家孔子「老者安之」以及基本倫理「孝道」的影響,對於老人的照顧以及關懷用盡心力。然而換個角度想,整個國家社會對於「低生產力」的老人花費大量資源,卻苦了年輕人以及國家未來的整體發展,招來「老賊不死,新人無望」或者「佔著茅坑不拉屎」的罵名。更離譜的是,目前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霸占資源不說,還想辦法到處爭奪資源及佔退休後的職缺,印證了中國人長期以來所說的「老人貪財」或「防老愛留糧」的醜態。 從理性的角度來想,整個國家社會或者整個人類的文明真的要挪出大量的資源給「老人世代」嗎?有人認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在20世紀為人類歷史上帶來了莫大的貢獻以及進步,所以為了感謝他們的貢獻,我們必須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退休福利以及照顧,甚至有必要拜他們為師。然而,當今全世界的快速競爭、電腦網路的快速崛起、高度的資訊透明化以及知識爆炸,已經不是「戰後嬰兒潮世代」的那個時代所能比擬的,年輕世代所具備的「知識程度」、「資訊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遠超過上一代的父母,年輕世代的力量將會帶給世界重大的改變。所以整個社會(或者我們可以說老一輩或者戰後嬰兒潮世代)認為年輕人是草莓族根本是一大謬誤。因為老一輩用他們的標準在看年輕人,但是這些標準已經不適合年輕人了。兩個世代或者三個世代的認知鴻溝以及溝通代溝是非常巨大的,從「爸媽囧很大」或者「大學生了沒」這兩個熱門節目就可以發現這個事實,但是老一輩始終不願意面對這個現實、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 「年輕世代」到底會不會對「戰後嬰兒潮世代」發動反撲或者資源掠奪?我個人認為是會的,而且可能性很大。因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具備高度的知識水平、熟稔的電腦網路資訊能力以及年輕的本錢,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快速地發動全球性的鉅變。如果年輕人的困境在「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後仍無法解決,鉅變發生的可能更會提高。2010年末到2011年初的北非茉莉花革命以及英國倫敦2011年8月所發生的暴動事件就是兩個很明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反撲事件。 中國大陸目前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受過高等教育的大批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相繼失業,這些人將會是社會動盪最主要而且最核心的來源。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的紛亂以及改朝換代都來自於社會上的經濟問題沒有徹底的解決,甚至台灣在清初時期的三大民變上,經濟問題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而經濟問題的背後,就是資源分配問題,資源分配問題就是「政治問題」,當有權有勢的官員、商人或者老一輩掌握資源以及保守心態作祟的時候,革命的行動就會發生。 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遺囑以及其著作,其實就是在導正中國人(或者華人)長期以來的封建、保守的思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句話猶言在耳,這裡的革命就是指在文化上、思想上、精神上必須屏除舊習;追求「立足點平等」,就是指在資源上、機會上要盡量做到公正、平等的分配。這兩句話是不是很貼切目前台灣所處困境的藥方? 最後回到主題,年輕人對老一輩抗爭與掠奪,是不是嚴重的倫理問題?是!,所以同一天(2012年10月20日)聯合報A2的報導記載台大社工系教授說到政府應該設法用時間,分階段化解世代衝突,並強化親情與倫理教育,維持年輕人與嬰兒潮世代的「代間互惠」。這個「代間互惠」,講難聽一點就是「讓年輕人延長啃老的時間」,透過倫理的維持,讓「戰後嬰兒潮世代」主動地分配資源給年輕一代,避免世代透過暴力以及掠奪,造成社會的崩壞。往昔中國社會就是透過這一種群體主義的思維與作法,穩定整個社會的運作。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解決辦法對當今的社會的現況而言「不可行」,因為年輕人有競爭上的時間壓力。年輕人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啃老?我們的政商名流不要以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周潤發的名言:「朕不給,你不能搶」的思維和做法可以一直維持下去。因為人也是生物的一種,「爭奪」是重要的本性,也是推動族群甚至生物進步與演化的關鍵。年輕人只是目前沒想通這一點,一直處在失落的迴圈當中。年輕人只要想通這一點,就可以突破困境,但是那個時候必定會重創整個社會。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的社會必須要求或強制「戰後嬰兒潮世代」盡快地放手(尤其是華人父母),讓年輕人可以真正的獨立自主,建立下一個新的經濟榮景。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