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4 02:33:47瀏覽216|回應0|推薦0 | |
今天看到新聞說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講到台灣三大危機,我個人非常不以為然,換作是我,我就會開國際記者會去跟國民兩黨、教育部以及考試院鄭重呼籲了,相關新聞如下: 台灣面臨3大危機恐動搖國本 聯發科董座蔡明介籲政府重視 (yahoo.com) 台灣這些董座不要動輒以「動搖國本」這四個字來嚇唬台灣,你們這些科技公司大老闆到現在還是以代工思維在看待台灣的科技發展,真正願意投資在「未知科技研發」的大公司根本少之又少,連台積電也是如此,如果是真正的科技大公司,不會只著重在「電子業」或者「半導體」。 台灣今天之所以會在基礎科技人才或者新興科技的發展上開始落後先進國家以及周遭東亞國家,是因為我國的教育從根本上沒有真正的檢討和改進。 當我國開始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後,並未對「代工式的追趕教育」進行徹底的改革。我國的教育沒有重視每個學生的性向發展、興趣,而是通通用一樣的內容餵食學生,然後又逼迫學生每天考試,導致每一位學生都有所謂的學習倦怠,這樣的狀況導致了以下2種學生的產生。 1.學霸學生:每一科成績都不錯,但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每天只能照學校所教的或者補習班所教的考試內容進行學習,縱使在數理方面的成績很好,也不會主動去了解目前世界整體大環境的科技走向,更是鮮少會去看期刊雜誌、科普雜誌,學生一問三不知,自然而然不會對理工科產生真正的興趣。 2.後段學生:每一科成績都很不好,對於枯燥的學習內容完全提不起興趣,對於制式教育、每天的考試教育完全提不起勁,會想要對家庭的逼迫、學校的制度進行所謂的反抗,這樣的學生是最可憐的。 以上兩種學生的共通點:是無法對既有的體制教育進行反抗或者抵制,因為我國的教育沒有真正的給學生多元的選擇,然後又只能以「考試教育的方式」給予學生教育,導致台灣在各方面領域的發展不足,縱而導致人才不足。有錢的家庭早就已經看到台灣教育的缺失,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發展。如果學生抵制體制教育,最後就是沒有文憑,台灣的社會會對於沒有文憑的年輕人打上很大的「問號」,直接給予「問題人物」的標籤,不敢錄用。(台灣以前還有一個知名小說,我給予很高的贊同「拒絕聯考的小子」) 也因為台灣是「考試教育」,而非真正的「深度教育」,所以自然很難培養「深度學習」以及「深度思考」的學生,從國小到高中教育為止,通通都是一樣的問題。所以很多縱使考上前段大學的學生,數理思考、道德價值以及藝術素養一樣是外強中乾。很多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大學教授,常常抱怨台灣的學生只會回答標準答案或者不敢發言,就是因為我國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完全都是「考試教育」。 我再強調一次,台灣已經從「開發中國家」進入「已開發國家」,教育體制必須進行「革命性的轉變」。 1.完全廢除升學考試手段,讓學生花時間思考自己有興趣而且喜歡的專業領域,各領域或者各科系應該讓「對該科系有高度興趣的學生」進入學習。至於「對該科系有高度興趣的學生」的審核標準,就是現在高中學生最頭痛的「學習歷程」。 2.專科學校或者大學端對於學生的畢業成績把關嚴格,自然就會淘汰不認真或者不適合這一領域的學生。 3.落實真正的「能力分班」,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都不同,所以「個別能力」就會不同,學校應該以學生的「個別能力」去培養專業人才,而不是以大鍋炒的「通識教育」要求學生每個領域都要會而且都不精。例如:有學生就是對數理研究非常有興趣,這樣的學生從小就要給予足夠的「科普教育」以及「進階的數理教育」,不要讓他去等待其他學生浪費時間,學生越小,學習理解速度越快,甚至這個時候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程式語言教育」,讓這個學生可以在理工領域的各環節「相輔相成」。 我記得以前我在鄉下學校念書,課業壓力不大,每天只要完成作業之後,剩下的時間要嘛玩,要嘛就是在學校圖書室看書,以前跟我同年齡的同儕,對於「恐龍」、「宇宙」、「未知探險」、「外星人與神怪」相關的科普漫畫非常喜歡,然後有時候也看看中國、歐美的人物傳記、歷史故事。所以我有同學在小二小三對於「三國演義」非常的熟悉,魏蜀吳三國有哪些武將、軍師、大臣根本如數家珍,然後三國戰略根據每個人物的能力值要做什麼樣的戰場或者戰術調配非常了解。我當時對於「恐龍」是非常有興趣,甚至對於恐龍搭配地球的時間演進、特性、棲息地也跟著一起了解。以上這些例子,對於後來念歷史或者地球科學不是都很有幫助嗎? 但是,這些興趣通通都被「考試教育」給打破,當我上了國中之後,尤其在升學學校,每天都必須花時間在「考試升學」上時,你根本就沒有時間鑽研或者加深你的興趣變成「專業」。 所以我非常痛恨「升學考試教育」,這也就是為何早期很多學者跳出來批評我國的義務教育是嚴重的「愚民教育」,只能夠培養考試機器,卻無法培養出能夠自主思考的「專業知識分子」。導致很多人考進公家機關之後,受限於政治或者長官的欺壓,無法真正的為國家貢獻心力。 因為沒有「專業知識分子」,才導致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才」不足。這一點政治人物和教育部知不知道? 當然知道,為何不改? 因為台灣社會到現在還受到「封建科舉思維」的影響,這些人不乏高社經地位家庭父母。我們的大學考試教育制度,到現在還受到這「高社經地位家庭父母」的政治影響。明年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的分數採計到現在還沒有辦法定案,有多誇張,你們知道嗎?指定科目考試要由100分制換算成45級分制,這樣等於會造成很多學生在同級分狀態,導致很多科系變相會有超額競爭或者超額錄取的狀況產生。另外,有些前段大學的商科指考要採計數甲,這樣就會產生競爭上的不公平,你這樣等於逼著一類組的學生要去念數甲以及微積分才能考進這些學校的科系,二三類組的學生反而可以隨意跨考一類組的科系,這是不對的(以前聯考時期,還有限定二三類組不得跨考一類組的規定)。 所以我最後再重申,台灣如果在各領域要有真正的「深度人才」,國小到高中的教育必須要有革命性的改變。每一個科目都需要花「大量時間」才能培育出專業,而不是只靠「一朝一夕」或者「速成」就能夠解決。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