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30 15:32:27瀏覽1027|回應3|推薦21 | |
六〉日據前期篇 〈修訂完稿〉 婆娑台灣島福摩 原民漢胞驚轉眸 孤寡清廷甲午敗 李致保台割地書 詎料移民策攘逐 安民不告陰狠逞 雖有洋商止殺戮 又驚鴉片奴役方 禽薙冤靈七十萬 戒毒降筆慘垂成 何以故 何以故 東亞獨強居心惡 泥土自註 註解──孤寡清廷甲午敗 李致保台割地書 這幾句相連貫,是1895年清廷割台時的悲劇情境寫照。 首先,清廷主政者是慈禧太后,皇帝光緒,雖有康梁一般知識份子主張遷都西安,與日本再戰,認為日本國力有限,是如俄國拖垮拿破倫般,有取勝的可能;可是慈禧太后以過去英法聯軍的逃難經驗太苦,而今30年後,年事已高,拒絕考慮,使得朝中大臣,言官類皆因義理而主戰,在實位者,較知鴉片戰後朝廷之匱乏實際,多主和──此時清廷之孤兒者,光緒,寡婦者,慈禧,故稱「孤寡」。 其時,中國主外交事務的全權大臣是李鴻章,當時,雖台灣沿海在劉銘傳撫台期間,已增建三十座英國新式砲台,但李深知敵我的強弱〈慈禧長期當權,以為僅用海防款項之利息,作其修建頤和園之經費,是節約之道,不知如此一來,海防經費就不能動用了。〉,因而,在甲午之戰後,日本據台前,負責向日人馬關交涉的李鴻章曾有一函向台灣林家花園主人林維讓解說其不能不割台的考慮。 其文曰: 「割台之議,前往馬關,爭執再四,迄不可回;倭欲得之意甚堅,既不許亦將力取;澎湖先已殘破,台防亦斷不可支,與其糜爛而仍不能守,不如棄地以全人,藉以解京師根本之迫。兩者取其輕,實出萬不得已。」 其中所謂「爭執再四,迄不可回;倭欲得之意甚堅,既不許亦將力取;澎湖先已殘破,台防亦斷不可支,與其糜爛而仍不能守,不如棄地以全人,藉以解京師根本之迫。兩者取其輕,實出萬不得已。」雖然實在可恥,然而應也是實情。 因此,本文有看似離奇的「李致保台割地書」之句。可嘆,真是「人生意外者十常八九」?或李太傅早有劫數難逃──要擔出賣台灣之惡名? 註解──詎料移民攘逐策 安民不告陰狠逞 怎知日人已獲割寶地、賠巨款取得台灣之後,不僅並不以巨額賠款建設台灣,更因其國內早有山多田少之難題,竟對我台灣先民發動攘逐的政策,借台灣民主國的微弱抗爭,向日軍發出「台灣居民放逐令」──該政策在官方稱為「台灣島攘逐策」,現可見於當年日本外相馬關談判全權大使陸奧宗光之文書中。 「此際我方應確定對該島之政策方針,非執行斷然之處置不可,……即:一以本島作為將來展弘我版圖於對岸中國大陸與南洋群島之根據地;一則在開拓本島之富源,移植我工業製造,壟斷工商權利。……務必貫徹我佔領之要旨,使之成功。舉例關於鎮撫統治之政略要義於次:第一要威壓島民。第二要由台島攘逐減少支那民族。第三要獎勵我國民之移往。」 「為徹底達成此三要旨而完成我國佔領台灣島的原意,應行的方略如下: 第一 在對島民威壓方面:……若對之和平懷柔,徒長台民侮慢之心;……如今發遣重兵,取「禽薙」(如趕殺雞鴨:研究者註)的威壓方策對待全台的匪徒。其方策為匪徒聚眾抵抗者,即以兵力剿滅外,施行以下的命令:(第一)……(第二)援助與交結匪徒者與有嫌疑者皆放逐島外。(第三)……(第四)……。」 在民間的呼應者則可見於日本大名鼎鼎的「文明開化」的大師福澤諭吉當年主持的「時事新報」中。由其社論可以具體見此史實如下: 「關於處置台灣的問題,如在前號所論述,目的應該限定於土地;以期掃蕩全島,其如土人可以不放在眼中,由日本人經營一切事業。……這樣做或者會使該島民等相率他去,以至全島空虛……現在內地正困於年年增加的人口……我寧可希望島民自行逃走他去。此外對時下的措置,某外文報紙早就撒播邪說,對這次掃蕩大姑陷地方的經緯,報導日軍又屠殺云云;這是他們慣用的毒筆,不足介意。即使不執武器抵抗,如果不服從我國者,不許一天存在於我國境內。……凡是抗拒我軍者,不分軍民,盡予殺戮,使無噍類。以全掃蕩之功。」 而此情勢實非李氏所能預知,這所說「這樣做或者會使該島民等相率他去,以至全島空虛……現在內地正困於年年增加的人口……我寧可希望島民自行逃走他去。」真是我先民之不幸,亦李氏之沉冤。 所幸,蒼天雖瞶瞶,哀聲猶見憐,幾場砍雞殺鴨的「禽薙」,一面受到我安土重遷的先民為保護家園之反抗;另一面,則引起了當時世界輿論的重視,指為日人根本沒有能力統治殖民地,日人當時內想取消列強的不平等條約,外想取得平等的地位,在這樣的壓力下才停止了他們那計畫中讓「全島空虛」的殺戮。 然而哪,他們的作法,竟然是,日方表面確是如上引僅以「攘逐」對付狡民,以嚴禁舊俗來「放逐」一般島民,但是,更重要的是其以陰謀製造藉口的型態來推動可以「殺戮、攘逐」的條件,以達到其積極消除我台民的目標;──那就是日軍雖以希望「社會安寧」「避免無謂的犧牲」為堂皇的說辭,來吸收順民作為諜報人員,以取得各地情報; 但是,它們其實卻並不真向各地「立榜安民」﹝很惡質的,在日軍所留下的文獻中有這類告示[1]﹞,而任由社會經疑懼、不安而動盪,以取得它可以肆行「威壓攘逐政策」的理由。 因而,我們就會在那段悲慘的歷史裡看到以下離奇而重要的紀錄:即1895年七月在台洋人Aminaff觀察台灣的局勢時,所提出的重大疑問: 「是時何以日人未將其意圖,直接簡明用文告宣佈,實令人費解?」1 而印證當時一位順民林玉銓氏為日軍諜報,在他對日軍的報告裡卻有令我們後人終於恍然大悟的痛心資料。所謂: 「……銓所經的各庄百姓無不叫苦連天。連日心存求降,……銓見此景,乃命連山至各庄,請出其人,令其諭其庄人歸順。目前急需告示貼於各店。銓與連山同往各庄宣撫土民,以免各庄百姓掀起擾亂。……日本大軍所到之處,竟無人安撫百姓;……切盼據此函,將此情況轉達上憲大人,請旋即發下告示,託師團司令部寄送中港。銓將持往各村莊加以貼告,以安土民,並阻止逃亡與擾亂。銓見眾多百姓均不堪其苦,良民慘死者亦為數良多……」2 需知當明治年間,日本武士道講究「文武不二」,文事中「漢文」是必修課程,所以若要用中文出榜安民,應該絕非難事,居然都不肯做,實可見其中製造動亂,以為「攘逐」藉口的陰狠。 註解──幸有洋商止殺戮 又驚鴉片奴役方 在上述以殺戮進行的攘逐,隨著日軍的南下而在各地展開了;它要到外國輿論,由於殺戮攘逐造成社會動盪劇烈,導致我島上的洋商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脅,洋商的貿易無法進行,以至於指謫「日人沒有能力治理殖民地」之時,當年急於「脫亞入歐」的日本才停止該殺戮行動;對於我先民言,當時真是好佳在的事。由於日本的武士道傳統,不只武官有蔑視文官的情形,並且武官之間,海軍與陸軍,彼此也有相互輕視的自大情況;因而,最後是由天皇出面制止,我先民才由攘逐殺戮的巨大陰影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然而,我悲慘的先民這時僅僅是獲得了喘息,可說雖然獲得了生命,有了生活的機會,但是惡意的侵略者怎可能善待他們? 日本殖民統治者卻推出了更可怕的所謂「尊重民俗」的「鴉片緩禁」政策; 由他當年調查資料中,我們看到其中有對於鴉片毒害之理解,那也就是當局明知道吸食鴉片者的子孫的心智將愚劣,而仍然有意在我島上特許我先民吸食鴉片──他藉口我台人有嗜吸鴉片的習俗,就規定日人絕對不准吸食,對於台人則「恩准」──號稱所謂「此仁慈新制,係憐憫老癖者不堪目前之苦惱……制定老癮者之特典」,將以發給特許證的方式,嚴格管制,以達到「漸禁」的目的──好像一片好心。 其實,在其官方內部的「鴉片中癮者證明手續及內訓第12號」中,日人所要求的真正證明手續竟是如下: 「凡年滿廿歲以上,有鴉片吸食習慣,且欲繼續吸食者,不論男女,均應發給證明。前項證明,並不需經過精密診斷。」 在其「內訓(政府內部訓令)第十二號」中,則竟有如下之指示: 「對女人之鴉片癮者應特予以方便,均應頒發特許牌照, 不得有漏。」 這就是日人在國際上宣傳,在台灣停止「攘逐政策」後推行的,往後又一再對我台民准予補發吸食特許證,造成吸食鴉片人數無法儘速下降的所謂「鴉片緩禁策」。 我們先民如何能夠在飽受殺戮攘逐之餘生後,聽任該政策的擺佈──雖然確實在清廷治理下,他們曾經拒絕清廷對於鴉片所發布的禁令;如今他們卻由於血腥當局者竟然以尊重它們的民俗為名,鼓勵他們吸食這個藥物,他們也終於翻然領悟了自身過去的錯誤。。。 自註──禽薙冤靈七十萬 戒毒降筆垂成慘 可嘆,在該殺戮政策展開到因洋商而止殺的近兩年時間裡,使得我們先民由330餘萬人減少到256萬人,其死亡與失蹤的近七十萬人。──這是日本人絕對不提的,也是我們今天台灣學術界絕對不肯研究的!──如果相信每一個人類的靈魂都應該獲得安置的話,百餘年來,受到長期遺忘的他們的冤靈啊,是否如今仍在我們島嶼的上空徘徊。。。? 我們當年的先民啊,一面外海是難渡的黑水溝,令一面內山則是隨時可能出草、馘首的野地;好不容易活下來,它們如何能甘心承受子孫俱劣弱的命運;1898年左右,它們找來了很好的一套戒毒方法。那是由廣東引進的,具有現代社會輔導、宗教輔導、心理輔導意義的「降筆會戒吸鴉片運動」;那真是一次偉大的運動,當時的史實是全台各地,不分閩客,自發戒煙成功── 「自去四月中‧‧台北一帶地方銷售漸減,……則三月間一人之吸食,一日平均八分,四月平均六分七厘,五月平均六分二厘,六月平均五分三厘云。」〈台灣日日新報,1901.7.21.〉 「嘉義紳民假外較場王爺宮為神壇降乩之所,為戒煙人等尚無房屋可棲,各庄運送竹、木、茅草,以助蓋造之需,今日肩挑背負者,更覺接踵於途,現已堆積如山矣。」〈「預蓋齋房」,台灣日日新報,1901年6月27日〉 南北各地── 「降筆會戒煙盛行的地方,一般經濟都變得很好,如修築很好的堤防、道路沒有一戶滯納稅款。蓋鴉片癮者戒煙後,當比戒煙前可減少有害無益之煙費支出,可改善其家庭生活。」〈轉引自「日據初期台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王世慶著,台灣文獻〉 可惜,竟然被日警大力動員打壓,我先民雖不屈不撓。。。不料,當局竟採用打擊我傳統醫療體系,摧毀我中醫的方法,使我先民在醫師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各種病痛不得不乞靈於麻醉藥物。。。以至於該偉大的運動終於功敗垂成。。。 日據初年的史實如此,我們後人只要有一點血氣,讀到這樣的故事,怎能不讓我們衷心慨歎── 『何以故 何以故 東亞獨強居心惡』啊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