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勵志台灣大哀詞──十一〉哀白色恐怖歌
2007/07/23 00:28:57瀏覽997|回應2|推薦19

勵志台灣大哀詞

十一〉哀白色恐怖歌

婆娑台灣島福摩     美蘇戰略兩岸愁
先進爭逐失主體     獵巫染血更陰霾

鄰里萬千互防諜     恐怖慘白續年年
樁萱遙念應泣血     兄弟隔海喟黯然
大陸幸能自人助     此岸伺機奮出眾

何以故    何以故     兩霸對峙幸變故

           以上第二句,作者原擬用「美蘇冷戰兩岸愁」,一如通常由1947年杜魯門對抗戰後共黨的所謂「冷戰」上看,然而,由於作者細思美蘇之在華競逐在對日抗戰期間的1941年實在已然明白展開,那是1941年前,蘇俄以志願空軍援華;在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始放棄其將戰略物資售予日本的所謂「中立政策」,正式援華;更早的史實則可上溯到1938年美國國會臨時成立的「非美行動調查委員會」,至1945年,該負責調查該「不符美國利益」活動的委員會成為常設機構;只是到1950年揭幕的韓戰中,因美國右派發動了著名的「獵巫行動」──麥卡錫主義──而美蘇衝突在美國內部邁上頂峰。

那是19502月,當時麥卡錫參議員公開宣稱掌握了國務院上下有共產黨員205人的名單,造成了美國這個以自由民主自許的超強霸權,對自身社會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整肅,許多著名的知識份子因受嫌疑而失業;這時國府也才在「二二八悲劇」後的此岸,又一次全面加強地展開了打擊紅色的恐怖整肅行動;往後在雷厲風行的兩年內,「破獲」了所謂「匪諜案」近八十件;對岸則在稍後的肯南的「圍堵政策」與杜勒斯所強調的「和平演變」之恐懼下,醞釀著往後的「反資產階級復辟」的「文化大革命」。因為這樣的史實,本文乃改用「美蘇戰略兩岸愁」──此外,泥土不以該慘烈戰局只因美俄不直接涉入,竟就稱為「冷戰」,我們的主體性何在?我們不是美國人哪,故此堅持不用一般習用的「冷戰」一詞,直稱美蘇「戰略」。

第三、四句,則是指出此期間兩岸先後失去其主體性;那是國府在194711月與美國簽訂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不顧其總理遺囑中強調的廢除「不平等條約」要求,竟在美國壓力下同意了美方所要求對等的國民待遇──例如,同意互相使用對方的港口,開啟了往後國府極度親美的政策根源;共黨則在1949年公開宣布了「一面倒向蘇俄」的政策,雖然,到1960年代蘇聯帝國主義的本性流露無遺之際,中共就迅速與蘇共拆夥,展開了其自力更生,力保國家安全的「不要褲子,也要核子」政策;但是,在兩岸資訊斷絕的情況下,「反共抗俄」,長期曾是此岸民族主義的重要口號:這就是此地所提示的關於「先進爭逐失主體」之史實。

而下句所謂的「獵巫染血更陰霾」,則是指上段解說中著名的「麥卡錫主義」,在學者論述美國史時,通常根據西方宗教史的迫害異教信仰之典故〈另一說,十七世紀末,美國曾發生巫術恐懼,居民群起而找尋嫌疑者而殺之〉,而將身為自由陣營龍頭的美國此期的肅殺形勢,亦名之為「獵巫運動」;而染血者,是指在美國的迫害,往往只及於監禁或去職與剝奪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如,美國核彈之父歐本海默,因被懷疑其忠貞而從此去職,終生不得從事核子物理之研究;名演員卓別林因而離美回其瑞士老家;清查各地圖書館,七十五名作家作品被列為禁書;兩千萬人曾受不同程度的調查;但是在動盪的此岸則到處諜影,在「杯弓蛇影」下,形成所謂「寧可錯殺一百,不能放過一人」、「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知匪不報,與匪同罪」,人人怕「隔牆有耳」之恐怖情勢。

然後,美國的「獵巫運動」,在1954年,麥卡錫參議員離任該安全會議主席後,雖就漸減弱,但是,該「非美行動調查委員會」,仍然繼續運作,於1969年,它則轉為「國內安全委員會」而存在,要到1971年因四位美國國會議員揭發了中情局在過去數年越戰期間,曾以鳳凰計畫非法逮捕、拘禁與暗殺達四萬人,該會與該法才被廢止〈註1〉;但是在美國全面改革情治工作,要到1975年,尼克森總統水門案後,因美國會對中央情報局之強烈不滿,全面反省時,該會才被取消。

而相應於上述的麥卡錫主義;此岸的防諜氛圍卻以1949年「戒嚴法」成為往後島嶼上空長久的陰霾,要由1976年底國府隨美國該法之取消後,始宣示尊重人權,經過1977年中壢事件,接受許信良之當選桃園縣長,直到1988年,國府解除戒嚴之前後,這陰霾才逐漸散去。

這期間,在個人自由上,島內的基本人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集會與結社,言論與出版的自由,無法伸張,甚至於萬千人們因而受到國府剝奪自由與生命的待遇;在這樣的壓力下,兩岸間,父母子女隔海不能相見,夫妻或兄弟姊妹不能相敘的情形,所在多有;而島內因而受刑者,痛苦亦然,對於親情與人性的斲傷,真是罄竹難書;根據法務部向立法院所提報告,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有29,407件,受難人約達14萬人;此外,非學術研究的最高估計數字有所謂「據司法院透露,政治案件達六、七萬件公佈,如以平均每案三人計算,受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人應當在20萬人以上。」──引自「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6」,魏廷朝著,文英堂出版,頁2。

除了受直接威脅的人數之外,可舉兩高官為例──

中研院院長吳大猷之義女吳吟之的遭遇。在「吳大猷傳」中有如下的紀錄:〈該書,丘宏義博士著,智庫文化出版,頁584〉

就在他們秘密地建立了父女關係之後某時,第一次的考驗降臨在吟之的身上。有一天,一群穿了便裝的陌生人來到她的家中。自稱是安全機關的某單位,來檢查。他們翻箱倒櫃大肆檢查一陣,杳無所獲後,就離開。到現在也不清楚這些人來自何單位。在七○年代,還有不少不知所屬──意思是政府對人民隱瞞──的單位,一發現有蛛絲馬跡的可疑現象,就可以不經過任何法律的手續,去任何人的家中盡興搜索。如果要抗議的話,輕則把家中的器皿、衣箱衣物亂加破壞,重則失蹤;幸運的過了一陣子才放出,連關在那裡、被那個機關抓去的,都無從知道。當然,偶爾也中了一、兩次的獎──在五○年代,有一位邊疆的民意代表娶了一位年輕的女子為妻,後來發現這位女子是大陸中共的間諜。可是在大多數的情形下,都徒勞而無功,……

 另一是曾任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的王雲五對於其出版物重印的壓力──

中共人士所著之大文,……。雲老主持影印東方雜誌於民國六十年代〈一九七○年代〉.臺灣尚在戒嚴時期,反共意識高漲,此種文章如經印出,雖係事隔數十年前之人與文,本屬明日黃花,對現今已毫無實際政治意義之可言,但其時顯然仍觸犯法令;勢必將使全套《東方雜誌》遭遇禁售命運.則重印之舉形成無效.……因此,唯一可行辦法,唯有將此類文章全部抽除,如此雖不免稍有美中不足,但較之之全部不能印出,畢竟仍有價值,……但此時在台灣能一見此輩大名所寫文章,立即知悉其政治背景者幾希,以致檢查抽出諸此文章之事,一時無人可以代勞,非雲五先生親為之不可。……」〈引自「王雲五與行政革新」,徐有守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158〉

另再舉兩岸對抗下,對於京劇中原本「教忠教孝」的著名劇目「四郎探母」的「恐怖」反應為例,可見當年「白色恐怖」無孔不入的威力荒謬之一斑──

「京劇《四郎探母》被視為一齣反權力、反戰的劇目,它以人性的親情去控訴政治、戰爭的殘酷無情,因此,兩岸政權都曾禁演此劇。在台灣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因懼怕劇內有關四郎思母思鄉的感人情節,動搖了當時隨時準備「反攻大陸」的國軍士氣,長期禁演該劇。一九五零至五二年間,中國大陸禁演二十六部傳統劇目,其中包括《四郎探母》,被禁的原因是該劇描述四郎楊延輝被遼兵俘虜後卻沒有自殺,犯了嚴重的「投降主義」行為。《四郎探母》當年被禁的事實,卻成為今天觀看兩岸政治荒謬的鏡子。」(謝曉陽)

〈引自「亞洲週刊」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br&Path=2207996152/45br1b.cfm

 這就是上面第五、六兩句──

鄰里萬千互防諜     恐怖慘白[2]續年年    

    樁萱遙念應泣血     兄弟隔海喟黯然」

──所對應的部份史實。

至於,最後所謂──

終幸大陸自人助     伺機此岸奮出眾
何以故    何以故     兩霸對峙幸變故 

       白色恐怖的直接影響接近半世紀。在這美蘇對峙的期間,兩岸也處於強烈對峙中;對岸在中蘇衝突而自力更生後,自助而後得人助;1978年,在美國企圖充分破壞中蘇關係,為了竭力削弱蘇俄集團而拉攏大陸的形勢下,對岸主動地展開了改革開放,在「紅」與「專」之間選擇了發展社會經濟的道路。此岸則是更早地掌握了美蘇冷戰的機會,其經濟在1965年開始逐漸脫離完全依賴美援的地位;然後,其經濟發展就一步步地由東南亞受美援的諸落後國家中脫穎而出,至冷戰末期,已居於所謂「東亞四小龍」之首的地位。

以上的兩岸發展,是為什麼?

顯然是受美蘇冷戰內部形勢變動的影響──即,島嶼之得以發展是掌握了美蘇對峙初期,雙方各成鐵板一塊的對峙局面;大陸之得以發展是掌握了美蘇對峙中期,雙方相持難下,終致陣營各自鬆動時,也取得了於己有利的新局面。從此兩岸各自都得以走出可以有更深遠發展的局面。

總結這種經驗,本篇乃以

何以故    何以故     兩霸對峙幸變故」作結。 



[2] 「白色恐怖」是美蘇冷戰中的產物,白色是相對於革命者的紅旗而言,由蘇聯革命中守舊的保皇黨,革命中被通稱為「反動派」,可能此「白色」有「將投降」的貶義,被稱白黨,白軍;革命黨稱紅黨、其軍隊稱赤衛隊、紅軍;「白色恐怖」就是指保皇黨為捍衛政權所遂行的恐怖行動。在此岸,意指國府治下,對於異議份子的非法恐怖行動。此詞在解嚴前只有黨外人士使用,政黨輪替後,今已頗為常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1108403

 回應文章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泥土大哥
2007/07/28 08:06

我只是習慣這樣使用,大概我覺得共產黨不是不自由,

而是不民主吧.....早安~~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7-07-28 08:48 回覆:

感謝您的解說──

倒讓我想起是否可能我們習於把事務簡化,其實根本言之,簡化是方便了,但是卻很難傳達事實和真相?

就像金紡車或泥土是把我們都簡化了,可能表現了某種特色,但是總難以呈現我們的全貌,某些角度上看,是會失真的──

更何況,有生命的東西都會生老病死,會掙扎,會奮鬥,都在努力的變,美國不是美國,中共不是中共,大家都已變了很多吧?

泥土有感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共產與民主的對抗
2007/07/24 22:14

似乎還未終止,因為規模龐大的中國共產黨仍在,

但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已更近於社會主義,還能容忍自由經濟發展,

這使得對抗等於已經快要結束。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7-07-25 12:37 回覆:

整個地球的資源有限,所以衝突實在難免,此時,各方如何學得體諒對方,可能是很重要的。

有點像我喜歡引用的中國傳統──「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這是我的想法。

泥土敬白

感謝您的回應。

另想起,您的標題用「共產與民主」,滿特殊的;通常習稱「共產與自由」,我也覺不太好,不過也還沒見到更好的分法,您何以如此對用?

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