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30 22:21:00瀏覽25849|回應35|推薦50 | |
在泥人的格子裡談八田神話已有許多貼了,您如果是新網友,如我們網上一位爺字輩的舊網友,過去沒仔細看過;如今,真正想理解這個不應該只是「人云亦云」的重要問題,泥人的貼文很不少,為了幫助您最短暫的時間內理解它,泥人建議您要由時間的順序,先有下面這樣的概念‧‧‧然後再請開始閱讀泥人各篇文字── 一、 清代擴大的嘉南平原 ──嘉南平原在日據以前,我台灣先民真大多是吃住在看天田或鹽分地帶麼?──然而,台灣著名的府城台南在此,大家就在繁華的台南府城不遠之處,辛苦度日子嗎──竟有號稱研究「八田學」的陳正美說,此區本是「十餘萬頃的嘉南不毛的平原」! 絕對不是的,史實是── 在今天雲林、嘉義與台南的濱海部分廣大平原,荷據當年名為「倒風內海」、「台江內海」、「笨港內海」〈其內達今日北港〉、「魍港內海」〈今日布袋為魍港內海之島〉;是一大片汪洋;海邊是灘地,當然都少人住,這片平原是到日據前不久才沖積形成的;大約正好在今日縱貫線鐵路的西側,也正是今日研究嘉南大圳學者所習稱日據下的「縱貫鐵路以西的各郡,其水田比例甚少之地區」;換言之,清代我台灣人所住的必然是在離海較遠、有河流淡水可運用的平原與丘陵坡地上,就所知,清代在府城附近的可耕地已盡力利用水利,加以開發,那樣才可能有所謂的「台灣錢淹腳踝」的故事。然後,隨著海岸線外移,繼續選擇較好的土地耕作──是否不可能傻傻的專找鹽分地帶和沒有水源的看天田去耕作吧。〈請參考上圖紅線為荷據時代海岸線;黑線為1994年的海岸線,海岸線逐漸退去,灘地才逐漸可以利用;途中倒風港即「倒風內海」,其北大塊海面是「魍港內海」,再北則可接「笨港內海」,可抵今日的北港,本圖距離荷據時代近三百五十年,日據初至製圖之時約佔250年,到決定建圳之時,則為270年;比例約略言之,此紅線應已向西退出七成七左右;這些海退出之新地,是在清代期間才逐漸形成的海埔新生地〉 二、 日據初期的台灣史──日本當初來台灣,一年半內,日本殖民統治者用「殺戮攘逐」的陰謀政策,在馬關條約中原定我台人有國籍自由選擇權的期間內,肆行殺戮;這使我台灣先民大約消失了六十萬人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先民如何信任統治者? 接著他又推動逼我先民繼續吸食鴉片的「鴉片緩禁的專賣政策」與毒辣宰制我先民的「日式保甲制度」‧‧‧我們先民怎能信任這樣的統治者?〈這部分各政策內容,難以簡易說明,但是坊間各主流書可說絕無人論及;有興趣探究者可見於郭譽孚著的「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可說是唯一詳細論述者;日人的「攘逐殺戮政策」,可見於該書頁3~24;「鴉片緩禁的毒計」可見於該書頁25~46;「日式保甲制度可見於該書頁47~72;另,在泥人的這個格子裡有片段性的論及,也可以參考〉 三、 日據初期的嘉南平原──清代台灣水利主要是民間墾首負責與保甲推動,嘉南地區有少數特例,知縣周鍾瑄以關心捐銀助修三十一處陂圳著名;但到日據初期,由於日軍的殺戮攘逐,我們先民到處逃生,渡海很難,不得以而反抗,自然不可能照顧水利;往後經過1902年前後,日人推行逼我先民服用鴉片的「打擊我禁煙的降筆會」政策,我先民當然仍不能安居充分照顧水利;到1905年前後為了應付日俄戰爭,台灣先民被徵為鐵路工役,也乏充分照顧水利的機會;此外,在日本攘逐殺戮政策後,我台人在中南部的反抗運動,也在地方上造成動盪,反抗者躲日警,也不能充分照顧水利,所以日據初期嘉南平原的農業之不興盛,看資料上耕地不足,產量不豐,都是人口銳減後的不正常現象。因為日據初期社會動盪不已,又加上好不容易來到1910年前後,官方在水利上開始有較積極的普遍改善計畫,嘉南平原也在其中,但是,不幸1911年的颱風,在嘉南平原的損害極大‧‧‧原來的各計畫不能不停止。請注意,學者有稱,「整個日治時期,總督府在嘉南平原的水利事業,只有大圳是唯一的水利建設。」,這時幾乎可說在日據後日本官方完全沒有建設嘉南地區的水利,相對於南北其他地區,可說百廢待舉;且在顯然官民之間無法相互信任的情況下〈我們島上自1912年以來,由於民國初建,推翻帝制;時局帶給民間反抗力量很大的鼓舞。由著名的羅福星事件到1915年著名的余清芳事件;可說就充分地顯示了這種不信任〉 四、日本德川時代的農民觀──明治維新結束了日本的德川幕府,但是日本維新是由上而下的變革,所以社會制度的動盪度不大;以其傳統嚴酷的社會組織──五人組──言,就由德川時代延續到1888年才廢除;因而德川幕府的統治方針「統治農民,最好是令他們餓不死又飽不了」,並沒有被廢除;他們有所謂的「民至無知…居家只知以農耕桑麻為事,三時皆無餘暇,心無他用,更無從以生巧思。唯盡勞苦,以納於上,而委其生死於上之政令,此民之至可愛也。」的看法;──也正因此,我們先民乃落入了無比的惡運。〈詳細資料,可見於上述拙作「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海峽學術出版社,頁133。〉 五、 八田與一的時代〈明石原二郎總督的故事、世界局勢等〉 前面的德川時代的農民觀延續著,那也是日本武士道輕賤農工商的傳統,是八田與一時代的一個面相;此外應該理解的面相,則是批准嘉南大圳工程的新任總督是個情治出身,在韓國主持憲兵隊統治全韓,其成效看來卓著,因而被擢升為台灣總督的明石元次郎;他來台後立刻巡視全台警局,擴充警力與裝備;但是對於官吏提出「同化政策」之名,頒布了著名的「台灣教育令」;這位大特務自然不懂教育,他說的「要用『感化』的方法,否則可能引起國際問題」,這最後面的「國際問題」應該才是他真實的關切吧。當時的世局是國際聯盟成立後,民族自決之風,到處風行;同時,正遇日本糧食大歉收,各地形成缺糧的所謂「米騷動」,日本社會問題嚴重;這使得他批准了當時以增產糧食為使命的「嘉南大圳」──不過,不久他就由於過去他鎮壓成功的朝鮮,竟爆發了轟動世界的「三一暴動」而抑鬱病亡。 至1930年,我台灣第一位東京帝國大學工科電氣工學士朱江淮畢業,得電氣工程科主任清柳博士薦於台電會社社長,成為台電第一位本島及大學畢業生社員;沒想到在會社中不僅待遇不如日人並且被當作工人看待,更讓人生氣的是有關發電與設計的技術絕不讓其接觸;為此,朱氏瞞著父親,在妻子地反對下,專程請假乘船回東京向恩師請示;清柳博士向他說: 「‧‧‧在台灣服務的日本人不是真正為台灣服務,他們不過是來到台灣賺錢,真正能為台灣的電氣事業服務而有所貢獻的是你們‧‧‧即使待遇不好和有所差別,這皆要你們去打破‧‧‧」〈朱江淮回憶錄,上冊,頁69~70〉 六、 嘉南大圳的工程〈硬體過程,美國專家〉 被歌頌者與今天的嘉南大圳當局稱為「工程經費最高」「工程歷時最久 過程最為艱辛」「灌溉面積最大」「嘉南平原唯一水利建設」「大圳開發促進農民意識凝聚」,真是偉大;實際上,開始設計就有問題,通水後,河水含沙量超過預估兩倍以上;地質踏勘不當,與挖洞工人未進行職前訓練,以致於隧道開工不過半年,挖到石油不知停止,就發生大爆炸,死亡達五十多人;爆炸後,總督府特聘美國博士專家來台探勘,專家提出異議數條,八田以日本人的面子而爭辯,拒絕如博士之議;總督府竟支持八田。在工程因故而裁員時,竟從表現優秀的人員開始裁員,八田所採取的主張竟然是被裁汰的優秀者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發展,弱者若被裁汰則難有活路;充份可見其人之「主觀」;當然,因而,我們參與此工程的低階台灣人在較差的領導者之帶領下,可說是被糟蹋著;工程品質自然低落;終致使該工程完工半年內,即1930年12月,烏山頭水庫竟然就被中型地震震損壞了360尺,然而,竟然所有書中都不紀錄〈此史實,僅見於拙作「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頁135〉──幸好是在枯水期的十二月;但是,由於在殖民地,安全性似乎就並不考慮。 七、 嘉南大圳進行中的種種民間反應〈民眾反應與當時台人低階主管廖欽福的回憶〉 當時代表我台人輿論的「台灣民報」與「台灣新民報」裡,指摘該工程的多項報導:例如,「嘉南大圳的灌溉問題」「不負責任的水利組合」「咬人大圳的正體暴露」「嘉南大圳區域內,地主七倒八苦」「因受嘉南大圳的強迫,貧困地主賣子納水租」「台灣二大工事,南圳水量不足,月潭電力有餘」等:由當年大圳工程所謂「完工前」的這些輿論,我們可以想見當時,設計者是如何向嘉南區內農民宣告的,而結果計劃目標卻根本沒有實現,卻使農民因沒有水權而從此失去耕作上的自由,被迫接受「三年輪作」中往往兩年無水可耕,又必須負擔高利息與高度無償勞動的悲哀。 此外,關於當時我們台灣工人參加該工程的處境,真的八田與一是平等對待麼?真的嗎?又是哪裡聽來的?有興趣的朋友,請讀當年我台人少數擔任小主管的技術人員,台北福華飯店的起造人,廖欽福的回憶錄,其中稱 「當時日本人是會歧視台灣人的,但因為推薦我的土肥老師背景好,加上我有桃園大圳工作的經驗,工作又很認真……我的直屬上司就很看重我,……我一提到我是土肥老師的學生,他不僅不敢欺負我,而且還很照顧我。〈該書頁44~47〉」; 其中絕無讚美八田的「眾生平等」之說法,祇含蓄地說「當時日本人是會歧視台灣人的」與「我一提到我是土肥老師的學生,他不僅不敢欺負我,而且還很照顧我」;以可敬的廖先生的回憶言,當年的實際情況,八田真的會是像今天所說那樣偉大麼──在日本武士道輕賤農工商,對於低下階級的百姓,可以「切捨御免」的殺戮文化下,如何「眾生平等」?〉。 八、 嘉南大圳完工後的事件與1936年的「台灣治績志」 嘉南大圳完工後,時人所指出 「大圳組合的創立,非我們組合員自發的要求,是藉官權壓迫強要的,而且因為前管理者與政府當局計劃失當,粗陋異常所致。……大圳組合的債務統共有2,000餘萬元,就中國庫的借入金的利息六分五厘或五分五厘,勸銀的借入金的利子八分一厘或六分五厘;這樣的高率利息哪裡能負擔的──」 是一顯例; 其次,完工當年底,大圳遭遇兩次中型地震〈根據「漢文台灣日日新報」,昭和五年十二月十日,第四版;其標題「地震雖非甚大,島人家屋相當倒壞 寺本台北側候所長談」;其內文,則「本島人家屋,多用土角,建築樣式亦殊。雖屬強震之弱者,亦有相當損害」〉,新建完工的烏山頭水庫立刻竟即崩塌達五百坪,並損壞360餘尺,使水庫下游淹水,更是一顯例。這樣水準的水庫工程,因當年報章有載而各方皆知;以至於當1936年,在台灣總督府自吹自贊的治台四十週年的紀念史──「台灣治績志」〈中譯本「日據下的台政」〉──中,歷數各任總督豐功偉業,不能忘卻嘉南大圳時,提及了各位早期探勘者,卻獨拋棄了身為設計者兼監造人的八田與一。 至於1937年,完工僅七年的該水庫,不僅當初曾被中級地震震破,又發現了其淤積情況嚴重,蓄水量已減少一成;以至於使得該工程的耐用年限堪虞,必須及早於附近尋找蓄水之新壩址;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是國府接收後不能不建「曾文水庫」進行補救的胚胎時期。〈可參看文末附圖,林獻堂先生日記之相關註解〉 九、 嘉南大圳的軟體問題 嘉南大圳的重要軟體至少有二, 其一是著名的所謂「三年輪作」之強制設計;其二是某種似乎極理性的所謂「使用者付費」的觀點;前者,官方規定各農家必須參加這種三年種水稻一次,號為「一年水稻,一年甘蔗、一年雜作」的供水模式,否則無水可用,所有農戶於是全數不能不俯首貼耳;原來水量充足者也不能不接受減量,因而自然怨聲載道,但久之,尚能存活者習慣之,不能存活者,則自然淘汰不見,只會留下少數的見證文字了。 其二,這是類似今天「使用者付費」的觀點,即建設大圳的主體工程,水庫與幹渠乃由總督府撥款,各地方的中小水道則必須由民間用水者自行負責工程,否則就將無水可用;該設計中雖有官方提撥款不少,但是由於總督府財政獨立於日本中央之外,其經費本是剝削民間而來,而如前所及,所有工程借款竟然都是高利息,所以此建設雖大,其實全是民間膏血所成;因而,實在沒有任何款項不是民間的負擔,說「使用者付費」,好像中央真的負擔了多少,豈不可笑。而其中更重要的,是設計中,整個民間完成的渠道也要由民間維護,這就造成了我台先民巨大的負擔,永遠被那過長的渠道所造成的三萬分之一度的坡度,無形地綑綁在淤積與地震損壞的無償勞動裡。 十、 精采的嘉南大圳欣賞〈藍色的大水網〉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我們這位「政治權威」兼「農經權威」,力捧八田與嘉南大圳,他是如此地欣賞著── 「他規畫建造了一萬六千公里長的灌溉水路並設置各種導流與制水設置,由水利技師中島力男傾斜精心設計的三萬分之一角度水路,三年才大功告成,總水道長度可以繞地球半周」 「思及嘉南大圳,遠超過象徵日本戰後近代農業用水事業的愛知用水達十倍之多,不禁讓人點頭稱是。」 然而,史實是什麼? 史實是我們的權威竟不知真正關鍵,並不在其大,在其水道長度,作為一紙上作業,可以慢慢計算,慢慢畫,但是問題是地質之自然條件;一是地震問題,一是土質問題,前者,我們都知道,日、台都是地震帶,紙上作業一萬六千公里,只要小心,畫完很高興,可以交卷,而且可以欺騙將來的李登輝之類的官僚與學術權威,真是何其得意?!但是,每年地震頻繁的地震帶,日本學術界當然深知,所謂「三萬分之一角度水路」,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讓民間來維持這「三萬分之一角度」啊?八田與一敢於逼迫「真正日本人」在他們的地震帶去無償勞動地維持那「三萬分之一角度」所形成『水之網』麼──這真是八田與一苛毒的設計──這裡是我們噍吧哖事件中被消失二十多萬人的地區,八田與一就奉命用這樣的方式來苛虐它們啊── 它使我們台灣農民不能不努力維護,而當時絕對不是台灣總督府負責維護,依當時法律規定,全是我農民必須不顧一切,無論寒暑地傾力完成的工作,否則就只能以糧食出售換取現金,作為罰款‧‧‧ 而這就是殖民體制下的台灣產業明顯進步,但是我們先民的平均死亡年齡,在日據五十年間,最高的平均死亡年齡竟然在1908年之時,還能得27.2歲,到稻米生產的高峰1938年,我先民的平均死亡年齡竟只有23.2歲的真正理由! 另有其他純感性的說法,如根據空拍圖讚嘆著「藍色的水網」或者「猶如一條巨龍」,或者如同一塊美麗的拚布。(圖/齊柏林攝影;西拉雅風管處提供,請見於本文末,引自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MAIN_ID=119&f_SUB_ID=588&f_ART_ID=40631) 更有在各縣市推出的所謂,在日本支持之下「申請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進行‧‧‧http://seed.agron.ntu.edu.tw/hatta/ 唉,然而,我們的島嶼哪一塊鄉土不美麗?研究到這哩,那一塊會比我們今日才深刻認知的、可愛的嘉南大圳更令我們深深傷感啊‧‧‧這一切真是可以讚美的麼?它不是一個為了實現前及所謂「民至無知…居家只知以農耕桑麻為事,三時皆無餘暇,心無他用,更無從以生巧思。唯盡勞苦,以納於上,而委其生死於上之政令,此民之至可愛也。」,擅於以圍棋定石與佈局鍛鍊其心思的日本殖民統治者,所設計出來奴役我先民的偉大圈套嗎?──如果這真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將是世界人類史上多大的恥辱?也是將使我們台灣先民可能死不瞑目的羞辱! 十一、 戰後至今的嘉南大圳 出生在官田的陳前總統一定不知道吧, 當年您小時候,您美麗的故鄉官田鄉與附近各鄉比較,為何土地最為貧瘠,生活困苦?是那一個執政者造成的?其實早在日據下,嘉南大圳建築完工之時,已是如此,因何之故?──就像現任的馬英九總統被「八田神話」假借民意唬弄著,您們一定都不知道吧? 1937年的八田與一,發現自己的設計錯誤百出,不過七年,烏山頭水庫竟已淤積一成,如果再有個七年,是否像是複利,又至少一成,想想花了那麼大的經費,自己選錯了地點,還能用多久呢?趕快尋找烏山頭水庫報廢而大圳渠道還可利用的方法‧‧‧這就是曾文水庫的由來‧‧‧ 今天的嘉南大圳就主要是利用曾文水庫充足的水,不使用烏山頭水庫原來含沙量過高的進水,它現在主要只是一個曾文水庫下游的,還有若干蓄水作用的大型過道了。因而,現在嘉南平原上的供水,烏山頭的管線是曾文溪的溪水由曾文水庫發電後流入烏山頭水庫,然後,經由當年所設計的,綁死我們先民的渠道,流向農家;因為渠道過長,三萬分之一的坡度太小,雖然今天所有的渠道內面都已鋪設了水泥,但是其維護工作仍是地方上嚴重的負擔── 今天已沒有日據下日本式的打罵罰錢的強制保甲制度,工資又貴,不論寒暑與日夜的巡田水與維護大小溝渠,都是地方上很難承擔的問題。請參看2010年六月的一則名為「金溥聰訪嘉南農田水利會 賣力固椿」的新聞,其中稱 「楊明風則表示,國民黨是執政黨,他有藉機委請金溥聰反映,水利會經費不足,需要政府補助,並寬列水利建設相關預算,在水資源調度上,官方與水利會都要全力以赴。」中評社台南6月10日電(記者 趙家麟)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0 14:36:51 水利會的經費為何不足?是誰的錯?八田與一的惡質手法,其毒辣威力及於今日。 十二、 八田神話的當代發展 怎會出現八田神話呢?由於內容繁複,本格應該不夠用了,將另文介紹。 不過,為了幫助大家的興趣,此引台灣嘉南大圳研究的年輕權威陳鴻圖先生在他的博士論文r嘉南大圳研究〈1901~1993〉」中,雖然隱瞞和曲解了不少重要的史實,但是,泥人在此向大家推薦他在論文末段,曾經勉強含混地論述「八田神話」的由來‧‧‧歡迎大家一起來研究。 「但就其歷史事實而言,大圳的完工雖改善了本區供水的困境,但亦只能三年輪作,並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在負擔增加且必須受水制約的同時,農民對大圳的排斥已如前述,何以戰後八田與一的形象幾乎被神格化?原因相當複雜,不可否認的水利組織在整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腳色。」〈該論文,頁268〉 這是一本有相當缺陷的博士論文,但是能夠如此指出,已是不錯了。 不過,該論文並未出版,不知為何?──哈──倒是根據該書先出版了一本教科書型的「台灣水利史」,最近又新出了一本關於嘉南大圳的書,真是炙手可熱啊! 如果您覺得應該尊重史實,還原八田神話的真相; 請把本文轉給您正直的朋友,請大家明察。
泥土‧‧‧郭譽孚敬白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