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3 11:31:01瀏覽1498|回應13|推薦28 | |
〈對於所謂「民主實驗區」的問題,泥人實在並不在行,也沒有讀過提案人的計畫書;不過,這應該至少表示有人真心願意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關係,所以樂於提供拙見〉 這是有位臺商鄧文聰先生,據說今年一月在臺灣成立,其旨在促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同時提出建議,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大陸福建平潭地區創設「平潭民主實驗區」(下稱「實驗區」),網上有位先生稱該計畫是一個極好設想,而貼文討論。 可見於http://blog.udn.com/gzhl2005/5353041?raid=4168903#rep4168903
泥人讀後覺得應該可說是個很不錯的構想,因為這應該至少表示有人真心願意關心兩岸的和平發展── 不過,這個構想的實際內容如何,可惜尚不得而知;我們已能發現下述的問題。 其一,當然是該區的民眾都願意被這樣擺佈麼? 其次,為了讓該實驗有充分樣本的意義,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樣本呢‧‧‧ 例如,其人口結構如何,平均收入水準如何,教育程度如何?其內部制度如何? 其三,應該預先充分考慮其複雜性── 我們都知道,今天大陸的制度之自主性,乃由於它太大了,外力很難操控,因而自行探索的可能性高;相對的,平潭地方就很小,可能很容易被各方帶動,於是他的複雜性就可能不適合作為一個有效的樣本: 例如,我們的島嶼台灣,美日的干涉是很難避免的,就泥人當前的所見言,今天在我們台灣,平均國民所得與教育水準相對很高的大環境下,竟已出現擁有碩士學位的文化人,公開表示可以為日本金主效力,依金主需要,改編日據台灣的歷史劇;想想看,雖然大陸人的素質或不至於比我們此岸的台灣人素質差,或者大陸人的素質絕不可能比我們台灣人的素質好,但是,大陸人中顯然也極可能有人在面對更大金主的情況下,也將出現類似為金主而放棄良知的狀況;想想看,如果大陸提供的實驗區內,也發生這樣的情況,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如該計畫所設計的台灣負責當局應該如何因應──換言之,那真的應該是一種「自由」麼? 總之,泥人樂於見到這樣的關切,但是對於其可行性,則覺得應該深入考慮種種可能性,以免不但無法達到和平發展的目標,反而出現破壞彼此信賴發展的結果。 換言之,那樣的情況下,所得的樣本,還會是一個很有積極意義的實驗麼? 總之,泥人是小人物,不似大企業家或大評論家之地位崇高,可以動員的資源,相對極多,敬此提出愚者千慮之得,就教於我們網上高明的網友們。 原文附貼於本文末。
泥土有感 ,,,,,,,,,,,,,,,,,,,,,,,,,,,,,,,,,,,,,,,,,,,,,,,,,,,,,,,,,,,,,,,,,,,,,,,,,,,,,,,,,,,,,,,,,,,,,,,,, 期待「平潭民主實驗區」 臺商鄧文聰今年一月在臺灣成立旨在促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同時提出建議,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大陸福建平潭地區創設「平潭民主實驗區」(下稱「實驗區」),這是一個極好設想。 「實驗區」對兩岸關係的意義是,它可以是中共為統一臺灣而做的第三個,也是最符合「普世價值」的「連結」。 中共第一個對臺「連結」是毛澤東的「領土連結」。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待中共在大陸的統治逐漸穩固始,如果要「解放」近在廈門眼前咫尺,還仍然由國民黨統治的金門,或連江縣海外的馬祖小島,對中共來說,已不是難事,但毛澤東當時的決策是故意不「解放」,但刻意「炮打」,以此維繫臺灣和大陸的關連。在兩岸全面隔絕,沒有人員往來的那個時代,「領土連結」確實起到「牽連」兩岸的作用。 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年代,兩岸交往日益密切,臺商大量投資大陸,冷冰冰的「領土連結」,適時讓位給了熱錢滾滾的第二個「連結」---「經濟連結」。 但是,兩岸間的根本矛盾在體制,由於它遲遲不能解決,島內的臺獨勢力又日漸膨脹,「去中國化」蔓延,「中國認同」消退,兩岸間日趨「經熱政冷」,「經濟連結」也差不多走到盡頭,接下來第三個的「體制連結」已是客觀形勢的迫切需要,「實驗區」的建議,可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來得正是時候。 這個「實驗區」如何運作,是組成兩岸間的「聯合政府」,還是「民選政府」,可以探討,但有四條原則應不可少。 一、具有充分的「民主」特色,否則就不是「民主實驗區」,不管這「民主」是現在的臺灣式民主,還是大陸所要探索的「非西方式中國特色民主」; 二、成立宗旨必須包括為全大陸的政治改革尋找出路,否則,如果它與大陸自己是切割的,給人觀感就純然是對臺「統戰工具」,難有「體制連結」的效力; 三、向臺灣全面開放,政治上邀請所有臺灣政黨,社會層面歡迎臺灣所有民間團體,思想言論自由度也與台灣相近; 四、大陸放棄行政上的絕對控制,讓臺灣方面擁有相當主導權,大陸只制定一個融合兩岸憲法精華的「實驗區基本法」,通過法律來實現大陸方面的「宏觀管理」。臺灣如果沒有相當的主導權,這個「實驗區」對臺灣便不會有吸引力,但大陸方面通過完整的「民主程序」獲得的主導權不在此限。 如此實施,這個「實驗區」便變得有點像香港,但比香港更富「民主特色」,事實上,它應該更像臺灣,是大陸境內的「小臺灣」。 這樣的「民主實驗區」,就變成一張中共反過來打向臺灣的「民主牌」。此「牌」不會為難臺灣藍營政黨,只會讓民進黨陷入尷尬﹕當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甚至專注環保的綠黨都可能進駐「實驗區」,為促進大陸民主、將來再進入大陸「卡位」時,民進黨去不去?去,就是在「中國領土」上,接受「中國」的「基本法」,參與「中國事務」,這不等於宣告臺獨終結嗎?不去,就明擺著是為臺獨抵制民主。如果「實驗區」夠大氣,允許民進黨進駐後宣揚其臺獨理念,這更會使臺獨顯得可笑。一個「實驗區」,可以讓民進黨的「臺獨反民主」本質暴露無遺。 中共會否顧忌「實驗區」對大陸內部衝擊?當然會,但鄧文聰已設想好「緩衝機制」﹕「實驗區」的實驗結果只提供給未來的「政治特區」作參考,「政治特區」成功了,再向全社會推廣民主改革,即,在「實驗區」和大陸一般社會之間,隔著一個未來的「政治特區」,兩道「政治衝擊防護林」。由此「過濾」後的殘餘政治衝擊,應該都在中共的可控能力之內。與「體制連結」臺灣的巨大「效益」相比,這些「政治衝擊」的小代價,值得。 (作者為加籍陸僑族群政治專家)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