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4 10:58:25瀏覽2029|回應20|推薦10 | |
臺灣看透透10-13(舊文新貼) 10-13 10.08.11 環球華報 說「藍不懂島內政治」,這指責比「綠不懂國際政治」還要嚴重。「國際政治」是「家外事」,「不懂」也算了,「島內」是自己生存的「家」,「家事」都搞不定,藍要如何立足? 然而很遺憾,不管藍是否高興,他們「不懂島內政治」卻是事實。民主政治是很現實的「成敗論英雄」,再腐敗的黨、再虛偽的政客,選上了,就是贏家;再高遠的理想、清廉的政風、貼心的政策,沒有選票,就是輸家。以此來看藍營,過去二十年可說是「節節敗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時節,藍綠是九比一、八比二,至少也是七比三。而後藍地盤一路縮小,變成六四比、五五四五比,甚至「五五比」,最近在稱為「藍營大票倉」的臺北市,郝龍斌和蘇貞昌的民調,就是不正常的「五五波」。相較於藍動輒支持者渙散,綠除了地盤穩固擴大,而且始終「鐵板一塊」,政績再壞、貪腐再甚,支持者就是不棄不離。外在的地盤擴縮,內在的凝聚力道,藍都輸於綠,「島內政治」就是蹩腳。 藍的病灶在哪裡? 一、單方面接受臺獨是「民主選項」、無原則寬待之。說「單方面」,是因為綠從不認為「統一」也是一個「民主選項」,在綠營嘴裡,「終極統一」就是一宗罪,專門用來打擊藍,只要祭出這四個字,藍就要忙不疊辯解。藍「尊重」綠的「獨立民主選擇」,綠從不也「回報」藍的「統一民主權利」一份「尊重」,如此霸道、反民主、不公正的遊戲規則,藍從不覺有錯,多年來甘願「受虐」至今,不可思議之至。 說「無原則」,是綠只不過替台獨批上一件「民主」外衣,就輕易唬過了藍,讓藍因為它是「民主選項」而「尊重」它,甚至幾乎要接受它 ---- 馬英九在 2007 年不就批准了一個認為臺獨是「選擇」的國民黨廣告嗎?至於臺獨的「基本倫理」,藍在意過嗎?一個「民主」的託詞,就能讓藍全面放下審視、批判臺獨「基本倫理」是非的思想武器,藍的思想水準在哪裡? 曾和一名藍營「基層群眾」談過,他也認為「臺獨」有問題,但又覺得臺獨確實是「民主權利」,為此感到困惑,直到我點出「基本倫理」才恍然大悟﹕一項主張能否成為一個正當的「民主權利」,不是只要聲稱它是「民主權利」它就是,「撿到籃裡就是菜」,而是要審視這主張本身的「基本倫理」是否符合公義,不符公義,就不能成為「民主選項」,其道理,正如要生存,就要賺錢,但並非一切能搞到錢的方法都是 「 正當賺錢術」一樣。「基層群眾」有「困惑」可以理解,學者呢?他們為什麼不出來釐清真理與謬論,為自己的支持者「解惑」? 二、藍綠的根本分歧點是統獨。這麼多年來,綠一直站穩他們的獨,還發明各種理論來正當化,藍卻相反,放棄自己固有的統立場,去追隨綠的所謂「本土化」、「臺灣主體意識」,結果「邯鄲學步」,原有的「統」丟失了,「本土化」、「臺灣主體」又怎麼也學不像,只搞出個不倫不類的「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可那是個「山寨版獨臺」,綠「正版臺獨」嗤之以鼻,藍「基本盤」則心灰意懶。馬英九曾說要「先連結臺灣,再到中國」,請問他何時「連」上臺灣,又「到」中國? 三、怎麼辦?藍的對策,不是回歸自己的核心立場統,而是「拼政績」,於是藍綠的戰略勢態高下立見。綠堅持「意識形態」,只要唱唱「臺灣國」、「一邊一國」、「本土」的高調,就可不受道德束縛,變成「領導者」,吸引群眾牢牢追隨,乃至在家族洗錢案中謊言連篇的陳水扁兒子陳致中,「躺著選」都會當選高雄市議員(「召妓案」後情況不明);藍「拚政績」,群眾「榮升」為挑剔的裁判,馬政府則淪為勞碌的考生,還拿不到高評分,吃力不討好,自己「泛藍減半」。綠對藍,簡直是「以逸待勞」。 就國際和兩岸的大趨勢來說,本來,藍才順應潮流,卻為什麼如此艱辛掙扎?或許,「一切現實的都是合理的」,正是中國人「善而不慧」的民族性,造就藍種種困境,那要從另外層面來分析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