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4 14:50:19瀏覽473|回應0|推薦20 | |
當一次大戰西線戰事形成戰壕對峙僵局後,時任英國海軍部長的邱吉爾認為,要突破僵局取得最終勝利,其關鍵在於能否為東線的俄國大軍提供足夠裝備,使其不僅能從前一波的失敗中恢復元氣,並能在東線成功擊破德奧聯軍,在東西夾擊態勢下,擊敗德國取得最終勝利。故邱吉爾極力鼓吹,英國應征服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為當時德國盟友土耳其的首都)以打通韃靼尼爾海峽,一方面可使土耳其退出戰爭,再者大量裝備補給即可經由黑海運往俄國,以實現邱吉爾的計劃。 君士坦丁堡面臨著馬爾馬拉海,這個小型內海一端以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通連,另一端則以韃靼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韃靼尼爾海峽長37哩,寛2.5哩,其北岸歐洲土地部份為狹長的加里波里半島,該半島只有30哩長度,其寛度也不超過3哩。土耳其在這個半島有若干陳舊砲台封鎖韃靼尼爾海峽這條狹窄水道,並在水道內佈雷,所以邱吉爾計劃有個核心問題,在沒有陸軍登陸加里波里半島的協助下,單憑海軍的力量能否衝過韃靼尼爾海峽直抵君士坦丁堡以完成戰略目標? 當時仍是青年才俊的邱吉爾認為單憑海軍的力量應可足夠完成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冒險遠征,故自 由於奇襲作用已喪失,就戰術觀點而言,全盤作戰計劃可說已失敗,撤出加里波里半島並放棄這次遠征,是較合理的方案,但在不服輸的邱吉爾及陸軍部長吉青納二人壓力下,英國仍決定繼續派遣大量援兵投入這場已無意義的戰役。其實這場戰役結局已定,再多援軍也無法扭轉戰果,至 海軍單獨冒進失敗,打草驚蛇結果,陸軍的登陸行動已無奇襲效果,當雙方陸戰僵局已成時,投入再多兵力,也只是增添無謂傷亡而已。由於英國人死不認輸的堅持,最終讓加里波里成為大英帝國歷史中最大悲劇之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