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次大戰紀念(二):將帥無能的代表:1917年4月9日阿拉斯戰役、4月16日第二次恩河戰役
2014/04/26 11:55:45瀏覽795|回應0|推薦30

時序到了19174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進行三年了,血腥的慘況依舊嗅不到一絲光明的希望,而英法聯軍則因將帥的顢頇及剛愎自用,又為死神增添數萬生靈的無謂工作量,此位將領即是時任法軍總司令倪維爾(Nivelle)。

191749由英軍開打的阿拉斯(Arras)戰役及416由法軍發動的第二次恩河(Aisne)戰役,即是這場悲劇的主角。由於德軍的戰線在阿拉斯與理姆斯(Reims)之間構成一個凸向英法聯軍防線的巨大舌形突出地,倪維爾計劃先由英軍在北方的阿拉斯向東攻擊,將德軍兵力向北吸引後,法軍再於理姆斯向北進攻,於德軍戰線後方與英軍會師,用一種巨大的鉗形運動將突出地帶的德軍圍殲一網打盡。從戰術眼光而言,倪維爾沒有錯,甚至還可讚譽其敏銳的戰場觀察力,但問題是,德軍卻29時,自動將其突出地帶的兵力撤至後面稱為「齊格飛防線」的堅強設防戰線上。此一舉動,使德軍戰線縮短了廿七哩,也無異增加了八個師的防禦兵力,但最大的戰略意義是使那塊巨大的舌形突出地消失了,使聯軍的計劃完全落空。

由於此時在阿拉斯及理姆斯一帶集結的英、法兩軍已變成二個隔離頗遠的孤立支點,在德軍防禦力量增強後,即使能突入敵陣,但彼此會師的機會已微乎其微,理論上倪維爾的計劃已失敗了,但在46,法國於康白尼(Compiegne)所召集的軍政緊急會議中,面臨有人提出需從長計議必要的質疑聲音時,惱羞成怒的倪維爾竟以辭職要脅,在潘加萊總統的安撫下,已不切實際的倪維爾計劃竟仍依原計劃進行,一場大屠殺也就無可倖免了。

為「聲北擊南」,英軍按計劃於49先行進攻,至15日結束時,在付出損失八萬四千人的代價後,其仍無法有效突破敵陣;接著法軍於416開始進攻,倪維爾雖誇下海口能在48小時內完成突破任務,但至首日黃昏時,德國的齊格飛防線依舊固若金湯,法軍難越其雷池一步。至此倪維爾成了騎虎難下之勢,他不願叫停仍繼續進攻,迨五天後偃旗息鼓時,法軍已損失約12萬人,但成效極微。

或許倪維爾真得以為,在自己「英明」指揮下,德軍在勢如破竹的英法聯軍面前必將潰不成軍,事前其竟只準備了一萬張病床,故當超過10萬名傷兵送向野戰醫院時,其混亂之慘況,不言可喻。

平心而論,此次法軍損失並不算太嚴重,但由於倪維爾曾力排眾議並大言不慚地對勝利提出諾言,所以心理上的衝擊特別嚴重。尤其當攻勢失敗後,倪維爾還企圖將責任推給前線指揮官米契勒(Micheler),由於米氏在德軍主動撤退後,曾對倪維爾計劃提出質疑,對倪維爾推卸責任之舉不禁大怒,公然責問倪維爾為無恥的懦夫!至此倪維爾已喪失一切榮譽,被發放邊疆丟到北非去了。但不滿的野火已在軍中漫延,法軍開始發生叛變,429在某一個團內開始,最後差不多有45個師發生不安現象,部隊拒絕戰鬥,不聽指揮,後來在新任法軍總司令貝當元帥恩威并用下,情勢才逐漸穩定下來。

當情勢演變與計劃當初情況不符時,拒絕相信是人之通病,且此病兆愈居高位者愈嚴重,且常遭致慘重失敗苦果,只不過在戰場上,其代價常是數萬條年輕的生命,更令人不禁唏噓。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282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