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老師轉貼所言.
不過或許下層結構已經改變很多, 今日共黨已經不能依靠老的辦法管制言論. 甚至網管等等, 都只算是消極的圍堵. 淺見以為, 今日共黨主要依靠的是"群眾路線", 也就是靠"群體壓力"的傳統去解消政治上的多元主義傾向和創見. 而多數人之所以願意坐視這一管制, 主要是因為已與統治集團形成"詭異同盟", 也就是"穩定壓倒"對很多階層, 集團都各有利益, 於是人們甘願噤聲. 許多留學生知道西方國家政治自由的好處, 到外面就大放厥詞, 但說到內地的事, 卻講出"XX類人"(如農民, 工人, 民族分裂派....)"不懂大局", 給其基本權利會"亂", 等等. 這就是"詭異同盟"的集中反映, 是共黨在蘇東大潮之後仍能牢靠專政卻不為港台西方和平演變所動搖的重要原因.
但也根據下層結構的推論, 上述"同盟"不可能持久, "保先", "三代表"等等雖要強化這一同盟, 也只能延緩上層建築的質變. 目前內地群眾的多元創意雖不能直接表現在政治領域, 但在商業行銷與科研美術等等方面卻進展很快, 是全速趕超狀態. 加上其經濟規模巨大, "創意"供不應求, 誰都有機會想方設法, 一鳴驚人. 每年企業百強與百人首富名單變動很快, 便反映了這一現象. 港台語西洋東洋的新思想新方法, 多能很快地被抄襲, 反思. 有的儲存著, 有的馬上內銷轉外銷.
反映到政改上, 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