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視覺、野性與閱讀反省
2022/05/18 09:22:50瀏覽65|回應0|推薦0
文化藝術評論者高千惠在上個世紀九O年代末的一篇文章,題為〈地緣與血源〉,藉助畢卡索的「原始主義」與拉姆的「現代主義」,兩者在「現代性」的認辨裡激洴出來的「野性圖譜」,透視其創作意識如何相互滲入,開花結果;理性論證、思辨轉折兼而直述歐陸藝術先驅,如何各有其創作緣由與理所當然佔據一己之歷史位置,高千惠深入探討二十世紀前葉藝術家們創作上的「地緣與血源」,其藝術理論發微確有相當個人見地與參考價值。

緣於文從構圖線條、人物性別、姿勢、位置,從細節敘述、設色佈局,深入捕捉畢卡索「前立體主義時期」之代表作「亞維儂姑娘」;可以想見,「立體主義」亦有其素樸的野性依戀,藝術元素的「拼貼」與「模仿」自然穿透時代視野,而自顧自完成思想解放的過程。

所謂「前衛的門欄」有意無意的渲染,造致其後批評上的無謂誇大,這樣的知性窘境自是一種必然,證明歷史亦有其無言以對的侷限。引人深思處,相對誘發吾人走向歷史之譁變,關於戰爭時期、經濟蕭條、物質困乏,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辨證。而「前衛」,往往站在一個文化裂變的當口,展現其嘲諷意圖,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歷史最終必然與之妥協,因為舊價值無以為人性之救贖尋求道路;畢卡索生逢其時,他的「立體主義」總結了人性在美學現場所能的人生思辨,他給出一雙神性的眼睛,透視存在與戰火之下人性價值的扭曲與轉寰。

那麼,那樣一個極度狂野、失序,狼煙彌漫的時代,一段冗長而無可避免的挑戰與控訴,藝術家們擁抱「超現實」,欲意封存人性在藝術突進時的完整,以質疑、對抗命運的無情與時代的不義。畢卡索的「格爾尼卡」〈1937/馬德里普拉洛美術館藏〉是「立體主義」時期的成熟作品,見證了所有的荒缪與不可言語,除此而外,等而下之者如藝術性「視覺組構」完成其做為「美的元素」的超然獨立,為確保美與人生的辨證性,在龐大的象徵體系之內的存在價值,其「存在性」必需被方法論留存,如「達達主義」以次所增生闊延的技術性流派遺下的影響層面云云;「超現實主義」如大樹一般立地拔起,因為它不是地域性的抗爭,在精神的層面它絕對超越「存在主義」對後世的影響。

在這個強大的藝術背景裡,拉丁美洲的「魔幻寫實」再度,從歷史沉默的地表異軍突起,經過了現實殘酷地無窮洗練,由繪畫而文學,終於在闖進「後現代」大門時,顯露初步的現實批判精神而致成就非凡。事實上,「魔幻寫實」在文字創作上所形成的強力踐履及其神話譜系概括下的延盪效應,曾經不斷衝擊第一世界的文壇優勢。在閱讀的層面,我們深入文本透析它的批判精神,這個部份直呈了一部作品相對必要的文本深度,透過變形的素描過程,以拓寬心靈的視境,否定「泛靈」,直逼隱藏的真實。魔幻之功,令現實假面不攻自破,自然不在話下。當然,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註記

高千惠所說的,藝術創作的實質原繫屬於「地緣與血源」之內緣變化,她說:「『立體主義』有著向『原始主義』借道的經驗,而『超現實主義』亦在原始精神的自我洗滌之下,不免要與充滿神秘氣氛的文化國度學習,這種相互的影響在四O年代中期之後逐漸豐碩、推展了『現代主義』作品的發生。」〈「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地緣與血源」,266頁〉這一段文字,確實發人深醒。

2009/10/12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gin300&aid=1742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