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禪宗失去大乘菩薩道精神
2006/02/19 02:33:13瀏覽1273|回應0|推薦5

丈夫習法志沖天,不向如來老澗邊。

空見風雲千幻化,禪僧盤石碧溪前。 

宋代禪宗宗師大慧宗杲詩云:「古廟裏頭迴避得,紙錢堆裏暗嗟吁,閒神野鬼都驚怕,只為渠儂識梵書。」廖閱鵬在「禪門詩偈三百首」一書中解釋這首詩說,大慧宗杲以詼諧的手法點出懂得佛經的人十分可怕,鬼神見了都要趕緊迴避。修行所以難開悟,是因為他們識梵書,任何一位識字的人,都已經在文字障裏了。「從文字層面來解說佛經的人,是諸佛最害怕的佛法終結者。」 

禪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不受佛經經典的文字魔障所迷,固有其道理。然而禪宗為了超越文字,禪宗高僧說佛是「乾屎橛」;說「佛法本來無事,從上諸聖盡是捏怪,強生節目,壓良為賤,埋沒兒孫」,把歷代佛門大師說成「逼良為賤,埋沒子孫」,對一般人來說,這不是更是佛法的終結者? 

禪宗崇尚自由,反對權威,「丈夫自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禪宗主張即心即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應活在當下,人應「橫肩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這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然而「即心即佛,唯過量大人方能擔荷」,禪宗是像惠能那種天才型的大根器人,才能不迷而悟。 

禪宗有多少公案,光怪陸離,匪夷所思,非大根器者不能解。即使聰明如胡適,也說禪宗公案十之八九是胡說八道。禪宗病在「禪忒多」。禪語是對特定的對象而說,而不是對一般佛弟子而說。「有話須向知音說,不是知音莫亂言」。 

禪宗對佛教有一種反省和教義的革命,然而在參禪的過程中,禪宗往往欠缺大乘菩薩道的大悲大願、不偏不倚的雄渾恢宏精神,禪宗比起般若宗的大乘菩薩道而言,就像一個倔強的小孩一樣,只知高興(法喜)、叛逆和反抗,只知追求自我。寒山子詩云:「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巖邊坐盤石,心似孤雲無所依,悠悠世事何須覓?」這不是小乘的自了漢嗎? 

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禪宗對一般人而言,如果抽離大乘菩薩道精神,只剩下光怪陸離的禪語和禪行,只宜提煉文化藝術,如茶道、花道、劍道、詩道、應用生活藝術、應用心理學等;禪宗只是文化的點心,不能當正餐。 

竟日參禪或以此為佛道,是當局者迷,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識盧山真面目」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8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