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10 10:20:02瀏覽5701|回應3|推薦39 | |
「米苔目」是好吃的小吃,它是台語的譯音字。除此名稱之外,米苔目還有兩種寫法,您有興趣知道嗎? 根據《維基百科》,米苔目的正名是米篩目,主要成份為米漿蒸成凝塊,再以數十小孔洞鐵器透過凝塊形成長圓條形類似麵形。至於名稱由來,是指製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 米苔目有長有短,製作的方法不只一種,本文[相關閱讀]所附的《米苔目製作和水煮》影片是另一種方法。可看到米漿未成凝塊,仍然很溼,工作人員抓在手中,在熱鍋上的多孔擦板上,搓出短短的粉條,粉條一掉下去,立即被加熱。 米苔目的名稱共有3種,分述如下: (1) 米苔目 《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ㄇㄧˇ ㄊㄞˊ ㄇㄨˋ。詞義是用米做成的條狀食物,一般常做成冰涼的飲食或熱食。 米苔目這個名稱,是台語的譯音。 (2) 米篩目 《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bí-thai-ba̍k。米苔目。一種臺灣傳統的米食,用等量的在來米和太白粉做成米胚,然後用壓、搓的方式做成條狀的食物,在一般的麵食攤上,經常可以看到。華語的說法是按閩南話音譯的方式來表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語叫「老鼠粉」。 《閩南語辭典》在解釋「目」字時,說它有細孔之意義。舉的例子是「米篩目」,解釋是米篩的網目,也指篩出的米條食品。但筆者覺得這樣的解釋,有點奇怪,因為米苔目一詞,既要意指工具,也要意指產品的雙層含義。就像「菜礤」(tshài-tshuah)一詞,是用來把根莖類蔬菜刨成細條或籤狀的工具,您不會也用它來代表「番薯簽」或「菜脯簽」。 (3) 米胎目 筆者最近看到謝啟文在〈臺語漫談〉一文中介紹地方小吃,提到米胎目的正字應為「米粞(米蔑)」,國語注音是ㄇㄧˇ ㄒㄧ ㄇㄛˋ。 根據《閩南語辭典》的解釋,粿粞一詞的意義是糯米磨成漿後,裝在布袋裡頭,壓上石頭把水分過濾掉,使米漿變成固體狀,可用來搓湯圓或做年糕的材料。近義詞是米粞。米粞就是製作米苔目的材料,也許很溼,也許稍乾一些。 《閩南語辭典》在解釋「米篩目」時,有提到「米胚」,而米胚就是米胎。辭典在解釋「目」字時,提到字義是量詞。計算節的單位,或指圍棋遊戲中的棋子。例:一目甘蔗 tsi̍t ba̍k kam-tsià(一節甘蔗)。因此,可以想成米胎目,就是將米胎壓在製作的工具上,刨成一節一節、一段一段的粉條。 到谷歌去作關鍵字搜尋,若輸入"米苔目",得45.9萬;若輸入"米篩目",得1.2萬;若輸入"米胎目",得0.1萬。由檢索的結果可知,寫米苔目者最多,米篩目次之,至於寫米胎目者,雖然只有1,000多筆,但的確有人這麼寫。 總之,「米苔目」是台語譯音的用字;「米篩目」是《閩南語辭典》的用字,它是這道小吃的製作工具,但卻被引申使用於成品。至於「米胎目」一詞,雖然用的人最少,但卻是最貼近這種小吃的原料和成品的外形。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維基百科》 [相關閱讀] (1) 米苔目製作和水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49Rawp2g (2) 米苔目圖片 (3) 謝啟文╱臺語漫談 http://tao.wordpedia.com/pdf_down.aspx?filename=JO00000395_25_93-94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