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02 10:36:23瀏覽14670|回應3|推薦35 | |
「四神湯」在《國語辭典》查得到,而且有提到「四臣」這個詞。四神湯這名稱竟然跟台語有關,它的原名真是「四臣湯」嗎?您有興趣了解嗎? 四神湯,《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ㄙˋ ㄕㄣˊ ㄊㄤ。詞義是中藥中的四臣:淮山、芡實、蓮子、茯苓。 四神湯,《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音讀是sù-sîn-thng。詞義是以淮山(山藥的一種)、蓮子、伏苓、芡實四種中藥材,加上薏仁、豬小腸等熬煮而成的湯品,性溫和滋補,營養美味。 《閩南語辭典》對四神湯的解釋,比《國語辭典》完整;後者只說用到的四種中藥材又叫做「四臣」。接下來輸入「四神湯」去查《維基百科》,內容摘要如下: 四臣湯,為中國傳統藥膳,亦為著名台灣小吃(常作四神湯),源自中國清朝,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身旁伺候的四位大臣由於過度操勞,相繼病倒。經人開出「芡實、蓮子、淮山(山藥)、茯苓等四種藥材燉豬肚的藥方,四人服用後即告痊癒,乾隆大悅,昭告天下「四臣,事成!」,宣示四位大臣一切安好。因「臣」和「神」同音,以訛傳訛,久而積非成是。在清朝文獻中,沒有提到四神這個名詞。這個名詞在台灣日治時期出現,在《台日大辭典》中就已經收錄。 從《維基百科》的內容可知,它以「四臣湯」當成四神湯的正式名稱,是著名的台灣小吃,因台語的「臣」和「神」同音,才以訛傳訛。四神湯之名,在日治時期就被《台日大辭典》收錄。 再以「四神湯」之名去查大陸的《百度百科》,內容摘要如下: 四神湯,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随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面對此種情况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開出“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等量燉猪肚”的藥方後,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愈。此後,每有官員南巡,皆以此方燉煮食物養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湯’為名在民間廣為流傳。當這藥方傳到台灣之後,由於不清楚‘四臣湯’的由來,並且 ‘臣’和‘神’的台語發音相同,因此以訛傳訛而成為‘四神湯’。 從《百度百科》的內容可知,它以四神湯的當成正式名稱,當這藥方傳到台灣之後 因‘臣’和‘神’的台語發音相同,故以訛傳訛而成為‘四神湯’。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不限國家/地區」,右邊是點選「國家/地區:台灣」。若輸入"四神湯",得46.7萬/32.4萬;若輸入"四臣湯",得0.9萬/0.3萬;若輸入"四神汤",得9.7萬/0.3萬;若輸入"四臣汤",得0.9萬/0.3萬。由查詢的結果得知,四神湯一詞,主要是用在台,至於四臣湯一詞,在大中華的使用量極少,不及1萬筆。 筆者感到不解的地方,有以下兩點: (1) 百度說四臣湯在大陸民間廣泛流傳,可是在谷歌做關鍵字檢索,資料量並不多。而且在大陸的《漢典》,不管輸入四臣湯或四神湯,都查不到資料,如此怎能說是廣泛流傳呢? (2) 維基和百度皆說四神湯一詞是四臣湯在台灣以訛傳訛的結果,但訛變的四神湯之名聲名遠播,而正式名稱四臣湯在大陸,卻是民眾不愛用,而辭典也不收錄,不知為何會如此? 「四神湯」這個名稱出自台灣,是不容置疑的。中藥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藥師在〈除濕、健脾~四臣湯〉一文中,提及:「談及四神湯的有趣由來,坊間則有幾種版本,不過以語音四「臣」湯較為可信些。」可見得四神湯的由來有多個版本, 而且都是坊間的說法。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4) 《維基百科》 (5) 《百度百科》 (6) 王儀絜/除濕、健脾~四臣湯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