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8 06:10:37瀏覽15181|回應10|推薦79 | |
「A錢」一詞,大部份的人說它是台語,但卻有人說它是國語,更有人說它是英語。您想知道它屬於那種語言嗎?請看本文介紹。 (一) 國語說 「A錢」的"A"被說成是國語「掖」字的諧音。掖,根據《國語辭典》的解釋,注音是ㄧㄝ,字義是塞、藏。對於錢被人偷藏了,當然等同被「A錢」了,但是詞語會混合英文字母,通常是台語的諧音,例如「A菜」或「Q彈」皆是台語的詞語。 (二) 英語說 「A錢」的"A"被說成是英語"abuse"的簡寫。"abuse",根據英文字典的解釋,意指亂用、濫用或誤用。對於亂用錢、濫用錢或亂用錢,是否等同於一般所說的「A錢」,就讓大家去想。 (三) 台語說 《閩南語辭典》裡音讀是e的字只有三個,分別是「挨」、「下」和「倭」,在這三個字當中,只有「挨」字有單字也有詞語解釋,「下」字只有詞語解釋,至於「倭」字則只有音讀而已。接著就來解釋跟「A錢」最有關的「挨」字。 挨,字義一是靠近;字義二是磨;字義三是用弓拉弦樂器;字義四是推、推擠;字義五是從旁邊碰到。這些字義當中,要套用在「A錢」上面,可以這麼想:若是錢被人靠近或碰到,當然才會被A走;至於磨東西,自然會漸漸減損,A錢也是如此,錢財常常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被人A走。 講到「挨」字,就想介紹一下碾米。在農業時代,農家會將稻穀送到碾米廠去碾製成白米,以供家裡食用。碾米的台語是「挨米」,根據《閩南語辭典》的解釋,挨,音讀是e,當動詞,釋義共有五個,其中一個是磨;例如:挨粿,音讀是e-kué,詞義是磨米漿。挨米,音讀是e-bí,釋義一是礱(ㄌㄨㄥˊ)米、碾米,舊時用塗礱去除稻穀的外皮,現代改為機器去除稻穀的外皮,仍叫做「挨米」;釋義二是磨米,將米磨成米漿,這個釋義與「挨粿」相同。 關於「挨」字的音讀,方言共有三種,分列如下: (1) e:宜蘭偏漳腔、臺南混合腔、高雄混合腔、臺中偏漳腔。 (2) ue:鹿港偏泉腔、北偏泉腔、金門偏泉腔、馬公偏泉腔、新竹偏泉腔。 (3) ere:三峽偏泉腔。 早年的碾米機是龐然大物,要很大的廠房才裝得下,不像當今的碾米機這麼迷你。如今大家要吃米,都是直接到商店購買小包裝米,根本看不到碾米的過程。 「A錢」如果是國語的話,為何不直接寫成「掖錢」?根據媒體的習慣,遇到台語的字詞,常會以諧音的英文字母代替,例如「A菜」或「Q彈」等等。錢財被人靠近或接近,就有可能被A走;錢財被人偷偷A走,就有如在磨東西,它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漸漸地減損。總而言之,「A錢」一詞被認定為是台語的「挨錢」,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