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4 06:26:25瀏覽18597|回應6|推薦57 | |
大前天,家裡買了一盆茉草。「茉草」一詞在《國語辭典》查不到,但《閩南語辭典》查得到,釋義說它是「銳葉小槐花」,這個名稱,相信大家會很陌生,本文想做介紹。 茉草,《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音讀是bua̍h-tsháu。釋義是銳葉小槐花。木本植物。長一到兩公尺,葉子互生,三出複葉,葉片披針形,花黃色或綠白色,產在臺灣中北部的山野。主要治療吐血、肝病、婦女病、腹痛、燙傷潰爛等。民間也作為避邪草。浸泡在熱水後,擦拭手腳或全身,以求消災去厄。 用「茉草」或「銳葉小槐花」當關鍵字到《莊溪植物網站》去查詢,竟然都查不到,原來茉草的正式名稱是「小槐花」,該網站列出小槐花的別名如下:銳葉小槐花、抹草、頭花山螞蝗、刺仔草、味嚕草、磨草、魔草、魔仔草、靆(ㄉㄞˋ)魚鱗、三把苓,拿身草(廣東),粘身柴咽(廣西蒼梧),黏草子(湖南永順),粘人麻(江西尋鄔),山扁豆(江蘇常熟),蛆草、金腰帶、魅草(臺灣)。 《維基百科》也把「小槐花」當成茉草的正式名稱,至於別名則列出如下:銳葉小槐花、茉草、抹草、磨草、魅草、巴人草、扁草子、草鞋板、豆子草、逢人打、旱螞蝗、螞蝗草、拿身草。 《莊溪植物網站》和《維基百科》皆把「小槐花」當茉草的正式名稱,把「銳葉小槐花」當成別名,這是對的,因為小槐花就只有一種,加上「銳葉」兩字,只是強調葉子的特徵而已。關於茉草的別名,包括抹草、磨草、魔草和魔仔草等四個,皆是茉草的諧音。至於魔草、魔仔草和魅草等三個,皆和小槐花一樣,含有「鬼」部件。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不限國家/地區」,右邊是點選「國家/地區:台灣」。若查詢"小槐花",得12.8萬╱2.5萬;若查詢"茉草",得3.7萬╱2.7萬。由查詢的結果得知,在台灣以使用「茉草」一詞居多,在大中華則以使用「小槐花」一詞居多。 茉草可用於避邪,故民間喜歡種植,它的正式名稱居然叫作「小槐花」,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若能知道植物的正式名稱,則查詢資料會感到很方便。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莊溪植物網站》 (4) 《維基百科》 [相關閱讀] (1) 茉草圖片 (2) 小槐花圖片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