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10 09:37:07瀏覽1972|回應2|推薦26 | |
對於動物的命名,通常都是根據其特徵或特性。你可曾想過,泥鰍的台語為什麼要叫做鰗鰡?這個名稱藏有什麼線索嗎?
對於鰗鰡一詞,《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ôo-liu。釋義是泥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近義詞是魚鰡。
對於泥鰍一詞,《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ˊ ˙ㄑㄧㄡ。釋義是動物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分布廣泛,種類亦多,共有十餘種。
從《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可知,鰡字是留有線索的。對於鰡這個字,我們可以解讀成暗指溜字;溜的字義是滑、溜。泥鰍全身無鱗片,外皮布滿黏液,非常滑溜,很難被捉住。
鰗鰡一詞已經解讀出鰡字,可是鰗字在辭典的解釋裡看不出有任何線索。鰗鰡的國語是泥鰍,我們可以聯想到鰍字暗指泥鰍長有鬍鬚,因為台語的鬚字其音讀與秋字相同。根據《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的介紹,泥鰍長有觸鬚5對,短於頭長之半;其中吻鬚2對,口角鬚1對,頦(ㄏㄞˊ,意指下巴)鬚2對。可見得泥鰍長有鬍鬚是很重要的特徵,但國語與台語這兩部辭典卻都沒有加以提及。
對於鰗這個字,我們可以解讀成暗指鬍字,鬍字在台語的解釋是鬍子茂盛蓬亂的樣子,在國語的解釋是長在嘴邊的毛。泥鰍的鬍鬚才10根而已,談不上茂盛蓬亂,但的確是長在嘴邊的毛。
泥鰍的台語叫做鰗鰡,我們可以想成是鬍溜,代表牠嘴邊長有鬍子,皮膚布滿黏液所以很滑溜。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