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趨勢預測可信嗎?台灣人不敢活太久 這對情侶和那對情侶 兼籌並顧提升施政滿意度與民眾幸福感
2013/11/16 19:40:02瀏覽225|回應0|推薦0

 

 

 

社論-趨勢預測可信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6000036-260202

 

每年的開年期間,常見不同專家對各種趨勢作預測。有些預測只是危言聳聽,為要提高媒體曝光率,例如去年某個民間頗為盛傳的「國運趨勢」,以推背圖第四十卦預言中華民國要滅亡;根據推背圖第四十卦,頌曰:「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上無覆首無毛,若逢木子冰霜渙,生我者猴死我雕」,意指孫中山所建立的中華民國,碰到 「木子」和「冰霜渙」掌權,就開始衰敗,等到後繼這個「雕」掌權後,中華民國就下台一鞠躬!這個「木子」是誰?這個「冰霜渙」又是誰?最後的「雕」又是誰?根據渠等解釋,「木子」是指李登輝,「冰霜渙」意指「水變」則是「水扁」的諧音,而這個最後的「雕」,因其屬於「鷹」科,「鷹」與「英」同音,渠等解說直指馬英九。好歹2014年已經過了,這個「趨勢預測」也就不攻自破了。

正因如此,要看趨勢預測最好還是找每年都定期提出,較經得起考驗的資深機構報告為宜。目前只要使用搜索引擎像Google、Bing等,即使沒有使用大數據(Big Data)分析,仍可回溯比較國內外各大機構(甚至包括前述的道聽塗說)趨勢預測之可靠性。經過比較,我們認為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每年對全球趨勢的預測做得相對準確,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失誤。該機構每年在年初提出預測後,於年度中不隨社經實際發展而做逐季修正(IMF即屬此類)或不定期修正(世界銀行及各知名大型投資銀行則屬此類),也算是其特色。

去年年初金融時報提出了10大趨勢預測,包括:

1.預測2014年英國央行會提高利率;

2.預測反歐盟的邊緣政黨會在歐盟議會(EP)選舉中取得重大勝利;

3.預測直到2014年底,安倍經濟學仍無法將日本核心通膨率提升至2%;

4.預測2014年仍不會開啟商業太空旅遊時代;

5.預測義大利將贏得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6.預測油價不會跌破每桶100美元;

7.預測中國經濟成長率不會跌破7%;

8.預測歐巴馬的醫療改革(Obamacare)不會陷入死亡螺旋;

9.預測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結果不會過關;

10.預測比特幣(Bitcoin)的價格會跌破50美元。

前述10大預測中,金融時報在第1項的預測就錯了,英格蘭銀行自2009年3月迄今,利率均維持在0.5%;至於第2項預測反歐盟的邊緣政黨會在歐盟議會選舉中取得重大勝利,倒是被準確猜中;有關第3項由於日本核心通膨率自從4月起就超過2%,金融時報預測又錯了;至於第4項關於2014年是否會開啟商業太空旅遊時代?預測「不會」倒是對了;至於第5項預測義大利獲得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冠軍,結果有點出入,雖是歐洲球隊得冠軍,但正確答案是德國。

出糗較嚴重的是,有關第6項預測油價不會跌破每桶100美元,但在12月底已經跌到每桶60美元附近,最近更已跌破50美元;至於第7項預測中國經濟成長率不會跌破7%,果然對了;預測第8項歐巴馬的醫療改革不會陷入死亡螺旋,大抵算沒錯,目前「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俗稱奧巴馬醫保Obamacare)在兩黨爭執中仍持續實施;關於第9項預測蘇格蘭的獨立公投不會過關,金融時報又下一城;至於第10項預測比特幣的價格會跌破50美元,但實際上2014年底的比特幣價格是319.7美元,這下子金融時報又大大地「槓龜」了。

金融時報2014年的10項預測竟只有5項正確,而且正確的5項中有3項不算是經濟方面的預測;或從另一角度分析,有關金融、經濟的6項預測錯了4項,對於轄下擁有「經濟學人」週刊,又具備專業編採群的金融時報,得到這樣的成績,可以看出做趨勢預測,尤其是經濟、金融的專業預測,確實相當困難。

今年金融時報還是很有勇氣地做了以下6項趨勢預測:

1.油價會跌破每桶50美元嗎?答案是「會」;

2. 歐洲央行(ECB)會採取全面的量化寬鬆政策嗎?答案是「會」;

3. 美國央行(Fed)和英國央行(BoE)誰會先升息?答案是「Fed」;

4. 印度經濟會在莫迪任內加速增長嗎?答案是「會」;

5. 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會在2015年崩盤嗎?答案是「不會」;

6. 在個人可穿戴技術方面,2015年會是可穿戴技術年嗎?答案是「不會」。

2015年的趨勢預測與2014年差異較大的是,金融時報在去年「槓龜」的國際油價和比特幣價格方面都「知過必改」,今年的預測方向與去年完全相反。然而,對於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仍持保留態度,認為「公眾對加密貨幣實驗完全失去興趣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只是時間問題」;另外,對於第6項有關可穿戴技術的商業應用,金融時報認為「健康監測之類的應用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但可穿戴技術看起來仍處於探索階段,真正實用的商品還沒有發明出來」。針對上述兩點,金融時報有妥協也有堅持,可以看出其趨勢預測是經過縝密分析後的結果,可信度自是較坊間的一般水準為高。

 

 

 

 

 

 

短 評-台灣人不敢活太久

     日前有項台灣人退休趨勢調查,有兩項指標,值得探討。第一是國人不想活太老,認為活到77歲最佳,比平均壽命79.51歲少近3歲;第二是最晚準備退休金的年齡是25歲。

     台灣人明明可以活更久,卻只想活到77歲,突顯社會福利政策讓民眾沒信心,害怕活的沒尊嚴、沒品質。

     去年勞保可能破產的傳聞, 導致9萬4000人申請退休,創史上第二高紀錄,平均退休年齡57.3歲。

     調查指出,退休後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費約2萬5000元,以57歲退休,活到77歲計算,20年的退休生活需至少準備600萬元退休金。

     目前1年期定存利率約1.355%,但大額500萬元以上則僅0.55%,以499萬元,利率1.355%計算,1年利息約6萬7000元,每個月約5600元,和平均生活費相差近2萬元。

     因此,退休後若想靠利息生活,根本不夠,但政府的國民年金、農保、勞保、甚至健保,破產傳聞始終沒停過,社會福利「四大皆空」,國人那敢活太老?

     至於最晚準備退休金的年齡是25歲,更是國家競爭力的一大危機。活力旺盛的年輕族群本該全力衝刺,但因憂慮退休生活缺乏保障,賺來的錢統統存銀行,沒有多餘的錢投資自己,職場再學習掛零,個人競爭力直直落,台灣如何與全球比拚?

 

這對情侶和那對情侶

 

最近有兩則社會新聞,主角各是一對年輕情侶,也各牽涉到一條人命。

其中一對情侶的故事是這樣的。一曾姓男子和女友分手又復合,為慶祝而開車上山看夜景,結果撞死了對向車道騎機車的大學生。警方勘查現場車痕,研判是曾男超車跨越雙黃線所致,但他一口否認。曾男車毀但人無大礙,反而慶幸開的是父親送他的二十歲生日禮物BMW車,「否則就糟了」。

另兩名年輕人的故事則非常不同。一對大學生情侶在彰化一公園吊橋散步,發現一名婦人欲跳橋輕生。兩人打電話報警,拉住懸空在吊橋外的婦人不放,死命撐住好幾分鐘,女學生並一直好言勸慰婦人,「妳長得很像我媽媽,妳跳下去我會很難過」。婦人終於獲救,新聞報導有點不厚道地寫出她體重近七十公斤,兩名大學生事後說當時手都要拉斷了,但心想絕不能放手。

人生的際遇,有些是老天賦予的,有些是後天自己開創的。有人命好生來有富爸爸,二十歲就獲贈百萬名車;有人或許怨嘆自己怎麼那麼衰,開車竟會撞上人。但細想一下就可判斷:如果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就算遇路旁有人求救,多半也是「干我何事」揚長而去;如果溫柔細心替人著想,開起車來,橫衝直闖違規肇事的機率也會小很多吧。

我們活在人世間,不斷與他人的生命交會,一念之間,可能救人一命,也可能害人一命。人的一生,會希望子女如何以自己為榮?是在孩子二十歲時就送一輛百萬名車,或以身作則「助人最樂」傳為家風?年輕人談戀愛,你儂我儂,沉醉在兩人世界時,總有些「往前看」的時刻值得多想一想。

【2013/11/1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這對情侶和那對情侶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99306.shtml#ixzz2ko8J6897
Power By udn.com

 

社論-兼籌並顧提升施政滿意度與民眾幸福感

     由台灣競爭力論壇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的「2013台灣幸福大調查」,本周一舉辦「台灣十大幸福城市頒獎典禮」。獲獎的地方縣市依序為金門、連江、新竹、花蓮、苗栗、澎湖、台東、彰化、南投及屏東等十個縣。他們是經由艾普羅民調公司,在全台各縣市完成高達1萬6千9百54份有效樣本中脫穎而出。而更重要的是,排名前十大的縣市並未包括資源豐厚的五都,顯示在地民眾對於是否幸福的感受,與各該地方政府經費預算是否充裕並沒有必然關聯;同時也凸顯了光是追求GDP的成長,未必能帶給民眾真正的幸福。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根據此份調查資料,所做的進一步分析,無疑更具有意義,並能反射出與時下透過藍綠政客或媒體名嘴質詢挑剔之間的重大落差。譬如透過全台各縣市的普查,台灣民眾對於當前整體經濟狀況感到滿意者為剛好過半的51%,略高於不滿意者的46%。

     但在其他的相關數據上,則與時下的觀感印象有相當落差,如有高達八成五以上的台灣民眾在整體人際關係上感到滿意,有近八成民眾對於整體居住品質感到滿意,有超過七成五的民眾滿意自己的整體健康狀況,並有近六成的民眾對未來發展感到樂觀。

     除了做縣市民眾幸福感的調查之外,該項大調查也同時進行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綜合起來金馬外島不論是在「經濟狀況」、「人際關係」、「居住品質」、「健康狀況」及「未來發展樂觀度」等分項中,都是名列前茅,總體的民眾幸福感也就較都會型的地區為高。而在首長施政滿意度的排名上,民進黨籍縣市首長多排在前段,排名在後的縣市則以國民黨籍者居多。此外,由於幸福感與施政滿意度的指標並不相同,因此比對各縣市在此兩大領域的排名表現,則是呈現對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與幸福城市的排名之間並無強烈的相關性。

     進一步分析這些調查數據的意含,我們覺得可以有以下三項的觀察:

     第一、各地方縣市民眾對於是否幸福的切身感應,明顯高於透過日常媒體報導所反射台灣一無是處、民不聊生的印象。這其間的巨大落差,一定程度說明了「沉默的大多數」的真實感受,與政客、名嘴局部擴大個案偏失,甚至無限上綱所串成的假象間的重大落差。當然,主政者不宜因為「沉默大眾」偏高的幸福感而自我感覺良好,喪失改革進步的動能。但是政客、名嘴舖天蓋地、無日無之的攻訐、挑剔,既不符比例原則,現實上更可能產生暈染效應,導致因負面報導而使台灣陷入惡性循環的窠臼。

     第二、在界定怎樣才叫幸福的論辯中,傳統上總是以GDP的高低為唯一指標,但是專家學者業已指出,當GDP提升到一定門檻後,GDP的持續增長未必會帶來更多的幸福。以近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全球因為貧富差距擴大、人際關係疏離、資源耗竭、環境汙染等衝擊,促使各國反思一向奉為圭臬的經濟成長至上的價值觀,從而嘗試轉向建構「綠色國民所得」指標。不過,改變觀念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大陸為例,從1978年結束十年文革,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以來,歷經連續35年的GDP耀眼成長,十八大以後的「習李領導班子」,反覆宣稱今後將擺脫對GDP的迷思,改以調結構、穩增長為施政主軸,但成效如何仍待觀察。而台灣的經濟改革開放走在大陸前面,早已陷入GDP成長瓶頸,今後的施政如不向提升民眾的幸福感轉型,不只將治絲益棼,連帶恐怕還將讓現有的民眾高幸福感淪為陪葬品。

     第三、從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與幸福城市排名缺乏必然關聯,恰好可以印證地方縣市首長的施政作為因為與民眾息息相關,「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只要勤政愛民,提高滿意度並非難事。但是要讓民眾提高幸福感,則非可立竿見影,更非資源多、經費足就可以買到。民眾滿意度的增長,有賴長期累積,這就考驗縣市首長在短暫任期內除了要繳出施政滿意度的好成績之外,是否也有代代相傳積累的視野和胸襟。

     而在地方事務之上,當國主政者,毋寧更需要有足夠的視野和胸襟,才能讓施政滿意度與全民幸福感競榮吐秀,而不是為了爭奪政權而兩敗俱傷,讓全民成為最大輸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49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