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卅周年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募集近三百件拍品。這些書畫代表捐贈者的品味、才藝與義氣熱情,每幅畫背後都有一則動人故事,記錄一甲子的台灣文壇風流。
拍賣會展場受矚目的拍品之一,是作家三毛十六歲時的畫作「牡丹」。這是她送給作家張拓蕪新居落成的賀禮,陪了他近卅年。昨天八十五歲的張拓蕪,拄著拐杖走進展場,只為再看這幅畫最後一眼。雖不捨,張拓蕪豪氣表示:「這是它最好的安排!」
張拓蕪捐的畫還不只這一幅。他和畫家陳庭詩交誼甚篤,新居落成時,陳庭詩送了一幅「水墨梅花」,說要給張「補壁」。陳庭詩失聰,送畫前特地叫小朋友打電話知會,再親自送到。
作家蔡文甫初創九歌出版社時,看到作家高陽在報上連載的長篇,大為嘆服,只刊了三天便預付五萬元的出書訂金。但高陽接下訂金後,又有多家爭取出版,最後高陽將此書交給出價最高者,退回蔡的訂金。高陽覺得對不起蔡文甫,便送他一幅親筆題詩「十疑康有為」。這次蔡文甫將這幅字捐給文訊義賣。
此次拍品有多幅楚戈畫作。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說,楚戈單身時,常和文友張默、商禽等人,到畫家李錫奇家裡吃飯,李錫奇的太太古月因此在家中準備兩個冰箱。楚戈打麻將輸了錢,當場提筆作畫「抵債」。如今這些文友把楚戈的「麻將債」捐出,讓文壇傳奇一代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