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痞的話 千萬別當真 打破你以為的主流 金曲獎要帶出新的方向 別小看金曲獎 他們可以說 如何聽…在你!
2013/07/08 14:09:51瀏覽511|回應0|推薦1

聯合筆記/打破你以為的主流

 

 

金曲獎名單揭曉,國語專輯、歌后、專輯製作人等都由香港、大陸音樂人獲得,連台語歌后也是上海人。綜觀得獎名單,可看出評審急欲提醒音樂人:你以為的主流正在改變。

從實驗揉合多樣音樂風格與社會意識的「蓋亞」,到有深厚唱功的蕭敬騰,上海姑娘的台語歌、唱A Cappella的歐開合唱團、商業舞曲「大藝術家」、呼籲停止漠視的「玫瑰色的你」,以及「饒舌界的鄧麗君」,今年得獎名單音樂類型的多元豐富,近年少見。

台灣能為華語樂壇最重要的產製中心,有其歷史脈絡,從六○至七○年代的鄧麗君、鳳飛飛,歌曲撫慰人心;爾後民歌時代,簡單樸實琅琅上口,成為華語音樂主流。

八○年代主流音樂結合社會意識掀風潮,台語歌曲以反映基層心情站上主流樂壇;九○年代為愛情歌曲,塑造商業偶像;二○○○年後周杰倫為首的R&B風格為主流、樂團有五月天崛起,也有蔡依林為首的唱跳歌手。但百花齊放的背後,卻能看出台灣樂壇面臨開創性的瓶頸。

香港樂壇近幾年創作音樂都跟社會意識結合,如環保、生命與政治解放等。而大陸樂壇,除敏感的政治外,各類型音樂打破疆界,勾引出新音樂類型,呈現華語音樂的多元化。

當反核、保護美麗灣、重視環保等議題,得靠入圍者手持標語在紅毯、舞台上才能被看見,台灣需要更多如林憶蓮般有勇氣的主流商業歌手,讓音樂性能更多元豐富。

套句今年新人獎得主葛仲珊說的,「打破它,打破它」,這是要大家打破既定印象,評審也藉此提醒觀眾,多聽聽其他國家歌手的音樂,也更多元聆聽台灣創作的聲音。



全文網址: 聯合筆記/打破你以為的主流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013534.shtml#ixzz2YQookhLO
Power By udn.com

 

金曲獎要帶出新的方向

 

第24屆金曲獎,可謂是一次「新人與老將」打造出的台灣歌壇現況。國語歌王蕭敬騰與台語歌后李婭莎,是歌唱比賽節目竄起的新秀,唱功獨特;國語歌后林憶蓮與台語歌王謝銘祐,則是歌壇老將,資歷顯赫。這樣的結果,凸顯了一種新人接棒與老驥伏櫪相互交錯、同時並進的歌壇進程。

台灣金曲獎在華人社會,絕對具指標性,無論專業歌手或觀眾樂迷,多以金曲獎的動向為追星指標。盡管近年來,大陸流行音樂進步神速,也培養了許多當地的巨星唱將,但金曲獎依舊是華人之間眾所矚目的重要獎項。金曲獎桂冠的加持,對新人或老將,都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成就。

這次金曲評審在林憶蓮獲獎的評語中,有段文字十分有意義:「歌手身兼製作人,決定專輯個性及態度,帶領華語樂壇走進新的方向。」無論是蕭敬騰或林憶蓮,都被肯定為具有詮釋高難度音樂的唱功,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嘗試新領域的自我挑戰。流行音樂要具備產業規模,在量的基礎上擴充歌迷,才可能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流行音樂還要有「個性」,有創意,不斷找出新的亮點,才能持久。

台灣流行音樂可能發展的新方向是什麼?音樂人都明白,台灣在此領域的優勢與領先,是在逐年遞減。中國大陸急起直追,例如近來紅到台灣的大陸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亮眼,吸睛效果十足,讓台灣民眾見識到對岸製作這類歌唱節目的專業與大手筆。而兩岸之間也漸漸在流行音樂發展出競合關係,不管是台灣歌手上大陸節目,或例如這次李婭莎驚喜獲獎,都可謂「跨界演出」的成功範例。台灣音樂人不可自滿,但也不必小看自己,不進則退和開拓新方向是必然的道理,值得官方與民間業界一起關注。

每屆金曲獎,讓歌迷看到台灣歌手的優質能量;但每次頒獎典禮轉播,呈現出流程混亂、腳本鬆散、甚至導播等技術層面的專業度不夠,可見表演藝術需要的團隊整體素質還有待加油。台灣在流行音樂軟實力上,有強項也有短處,必須精益求精才能走出新方向。



全文網址: 金曲獎要帶出新的方向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12440.shtml#ixzz2YQp63HSy
Power By udn.com

 

別小看金曲獎

 

 

別小看金曲獎:從「女神卡卡有功於GDP」說起

每年的金曲獎,不但現場熱鬧,事後也往往餘波蕩漾,有人驚喜,有人砲轟。今年金曲獎的話題特別多,從上海姑娘李婭莎奪走台語歌后,到林憶蓮被有些人視為「怪歌」的實驗性作品「蓋亞」拿下多項大獎,乃至於節目主持人陶晶瑩在典禮上有感而發。若從今年金曲獎主題「前瞻、開創」來看,這些話題其實都具有指標性意義,希望能為台灣的流行音樂激盪出一個新的方向。

台灣的流行音樂,在華人社會有「領頭羊」的角色,且比起電影、文學等其他領域,更有穿透性地表現出領頭的實力。如早期的鄧麗君,連大陸土地都未曾踏上去,即風靡對岸;實力派老將如蔡琴、費玉清,至今活躍於大陸市場;甚至於周杰倫、蔡依林、王力宏、張惠妹這一輩,個個都有獨領風騷的地位。這使得流行音樂在代表台灣的「文化軟實力」,或曰文化創意產業當中,具有格外的利基,是我們應當重視珍惜的。

流行音樂產值龐大,在一個耀眼的歌手,或一首暢銷的歌曲MV背後,要有相當巨大、分工精密、且專業性高的產業環境去支撐。美國政府的經濟分析局最近宣布,從今年七月底開始,要將娛樂業、文學、藝術性產業的研發費用,視同以往對電腦軟體的投資一般,共同列作「智慧財產生產」項目,計入GDP。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對此分析解釋:「沒錯,女神卡卡的歌有功於GDP」,重點不只是卡卡的音樂會售票可「增加內需」,而是投資於電影和流行歌曲的經費效應,完全可類比於對開發新藥品或智慧型手機的投資。這個產業的經濟潛力有多大,可見一斑。

我們如果不要小看流行音樂,也就不能小看金曲獎。金曲獎或許不像國家文藝獎那樣地位望重士林,令人仰之彌高;但就像今年評審團總召集人倪重華一再強調的,金曲獎也不是「流行音樂排行榜」,完全隨著市場口味走。金曲獎如果敢標榜「前瞻、開創」,那麼評審給獎的那把尺,除了毋庸贅言以專業為準則之外,還要有一點「引領流行音樂方向」的任務感放在心裡,而不是媚俗地完全隨排行榜沉浮。從這一點而言,金曲獎被專業人士讚美為「長期建立的公信力是無形的價值」,值得期待。

也因此,對於今年的金曲獎,其實不必去計較歌迷所惋惜的「周杰倫怎麼都沒得獎」,幾個看似意外的話題反而特別有意義。「台語新歌后」李婭莎,眾人矚目她的上海姑娘身分,或擴大解釋成兩岸如何如何;其實,「叫政治太沉重」,李婭莎就是結結實實地把台語歌曲這塊耕耘好,也指出了只要站穩專業就能「無疆界」拓展市場的可能性。林憶蓮與大陸製作人合作的專輯「蓋亞」,也是同樣道理,除了專業度無可挑剔,被樂評人讚美是「沙場鬥智型選手」,金曲獎評審願意鼓勵她這種「挑戰難度,挑戰自己」的嘗試,也可激勵其他選手,在音樂路上不要只選擇容易的方向去走。

相較於金曲獎本身的精采和評審公信力,頒獎典禮的節目呈現和現場轉播反而顯得很弱,每年都被觀眾痛罵的音效、導播功力等技術層面,沒有什麼改進,換哪一家電視台來轉播都一樣。這反映出台灣的電視業者缺乏外來刺激,好像守住特許執照即心滿意足,失去了上進的動力。這也不是新鮮問題了,怎麼樣讓台灣的電視界回到專精「專業」的軌道,不是輕鬆的任務。

台灣的流行音樂不但要繼續往前走,而且應該更努力往外闖,希望金曲獎自詡的「前瞻、開創」不是一句空話。



全文網址: 別小看金曲獎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15835.shtml#ixzz2YUj0NxrS
Power By udn.com

 

 

 

冷眼集/他們可以說 如何聽…在你!
 

繼金曲獎的出席人在會場對美麗灣、反核等公共議題表達立場後,海洋音樂祭也有樂團要在表演時發表反核宣言。到底在這種音樂表演的場合,應不應該摻雜社會、政治議題,屆時勢必又將成為論戰的焦點。

支持這種做法與否都有道理。贊成者認為民主政治就是多元政治,社會議題和政治議題無所不在,不同身分、職業者利用自己可以發生的管道宣言自己的主張,不僅不應該被苛責,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應該被鼓勵。

反對這種做法者,則是基於對「被迫接收訊息」者的尊重,畢竟多數參加金曲獎或者海洋音樂祭的觀眾甚至其他與會者,都並不會預期自己在看表演時聽到「反核宣言」,也不見得對這樣的情況「欣然接受」;更何況多數的政治、社會議題都是零和的,有支持者,就有反對者,選擇這樣的場合發表,很容易引發爭議。

不過,類似的情況,過去並不是沒有前例。如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受貪腐案指控時,部分立委以鬧場方式在國慶大典禮表達抗議;不久前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到建國中學畢業典禮致詞,發言內容形同政見發表,也引發爭議。

這些爭議往往陷入各說各話的原因在於,無論捍衛或者反對這種做法者,都是「選擇性捍衛」、「選擇性反對」;假如談論的內容符合自己的價值,就大聲叫好;假如有歧異,就報以噓聲。

其實,在一個多元化的民主社會,在不同的場合碰到不同的議題,都是常態,也不需要太過無限上綱他們這麼做是否太過「泛政治化」;至於發表言論的責任,無論是政治上、法律上或者商業上,都由他們自己承擔罷了。

只是訊息的接受者還是必須釐清一點:不論政治人物或者藝人,對政治或者社會議題表意見的說服力,都應該來自於他們對議題的專業度,而非他們的身分是政治人物或偶像歌手,否則就只是盲從而已。



全文網址: 冷眼集/他們可以說 如何聽…在你! | 音樂表演喊反核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014310.shtml#ixzz2YUiPtME0
Power By udn.com

 

 

咱的社會-網痞的話 千萬別當真

     主持電視節目得過獎、也主持過無數次頒獎典禮的陶晶瑩,這次主持金曲獎,竟然因為半途上網看到網民對她的無情攻訐,感到無比委屈,在主持台上數度哽咽,差點主持不下去。

     無獨有偶,最近恰巧有某藝人在網上痛罵某些網民是「垃圾」。也有某電視節目主持人公開對網友挑釁說:有種就現身對嗆,不要老是躲在螢幕後噴口水。看來部分網民躲在暗處放冷箭的行為,確實造成不少站在明處的名人感到不安。

     自從社交網站出現後,好處是隨時隨地可以與網友聯繫;缺點是,不是所有的網民都是網友。真正的好網友會與你分享快樂悲傷,不良的網友,不但會讓人氣憤、睡不著覺,甚至想死的心都有!

     一個本性不佳、自制力差的人,一旦帶了面罩,就比平常還敢做出為非作歹的惡行,這是人性。同樣的,一個網民一旦隱藏在網路中,自然就會顯露出其不良的本性與品德的黑暗面;如果再得到同類觀眾的鼓掌附和,這些網民就蛻變成所謂的網路痞子流氓,在網路上大放厥詞、無法無天、到處霸凌。

     最近在美國的朋友與筆者分享了一個最能代表不良網民心態的「網痞理論」:

     網痞=網民+隱蔽性+觀眾。

     下面例子最能代表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前兩天在舊金山墜毀的韓國客機,造成兩人死亡多人受傷的事件,竟然就有美國網痞在他們的臉書上這樣評論:

     「北韓飛機選擇在美國國慶日前後攻擊美國!」

     「該死的清國奴(Chinks)眼睛要睜大些!」

     「清國奴不會開車,飛機當然也開不好!」 「東方人眼睛老是睜不開,所以才會墜機!」

     「又有飛機墜毀,我敢打賭駕駛員一定是亞洲人!」

     可惡的是,這些躲在暗處,用化名發表充滿種族歧視的言論的網路混混,竟然還會有眾多網民會跟著附和按讚。標準的網痞行徑!

     由此觀之,網痞無所不在,中外皆然。寄語陶小姐,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千萬別把這些網痞的話當真!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9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