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夏供電備戰 核電重回選項 彰化廠停機至今 台化損失32億元 掐死製造業如何拚經濟 新加坡持續繁榮 須解麻六甲難題
2017/02/11 10:54:47瀏覽137|回應0|推薦1

 

今夏供電備戰 核電重回選項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356975?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8_pulldownmenu

2017-03-22 03:15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邱金蘭/台北報導

據台電向行政院報告的供電情境分析,台電為今夏供電已做最壞打算,萬一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不過、核電廠又相繼提早停機,今夏的備轉容量率恐怕只剩下1%至2%。

為此,政院與台電「已有默契」,讓核二2號機轉為「留校查看」的「備而不用」模式,以備不時之需。

但政院高層對此不願多表示意見,只強調,核電能不用就不用,但不能不準備。

行政院公股事業體檢小組會議昨(21)日輪到台電公司二度報告,原本焦點放在台電燃料採購成本等財務規畫,但因企業擔憂缺電問題,「出走」傳言不斷,昨天體檢小組委員關切焦點反而集中在長、短期電源開發穩定度。

為了維繫供電,台電昨天一口氣提出六種供電情境分析。考量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恐面臨「卡關」,特別將日前已「提早畢業」的核二2號機,轉成備戰模式,台電將在3月底完成起動準備工作,以「備而不用」的模式等待指令。

前年5月16日,核二2號機大修後併聯發電35分鐘就發生避雷器受損,造成跳機,之後雖然修復,但因原能會遲遲未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遞件排審,而無法併聯發電。

昨日報告後,雙方達成默契,台電負責保證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在「備而不用」模式;日後「窮盡一切辦法」電仍不夠用時,政院向立院請求同意併聯發電。

其他應變策略還包括,為增加電力供給,台電已購置大潭緊急發電機組。昨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向GE公司採購的緊急發電機組,因還未裝船運抵台灣,趕在今夏供電的承諾恐怕「跳票」。

今年供電情境分析 圖/經濟日報提供
今年供電情境分析 圖/經濟日報提供

 

 

 

 

彰化廠停機至今 台化損失32億元

2017-02-10 19:53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2277444?from=udn-hotnews_ch2

台化去年因為彰化廠汽電共生設備操作證展延問題與彰化縣府未達成一致,彰化廠去年10月停機至今。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今天指出,到今年1月止,彰化廠因為不能開機共損失31.9億元營收,「如果今年持續未能開機,原本每年100億的營收額將化為零」。

台塑集團今天下午公布台塑四寶1月營收,台化公司1月營收達300億,與去年同月相比成長22%。洪福源表示,「這是重回久違的300億元」,其中量差增加3.8億元,售價差增加50.6億元。售量方面,台化、台化寧波與越南FIC都表現不錯,福懋則表現略有黯淡,減少4.1億元。

彰化廠的部份則不樂觀。洪福源指出,1月份R棉等產銷量減少,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減少了4.9億元。雖然彰化廠1月份還是有營業額,「但主要是消化過去的庫存,沒有辦法新增庫存」,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全年的營業額將接近零。

洪福源表示,前年彰化廠營業額是104億元,去年因為後面3個月停機,營收下滑至77億元,減少27億元。加上1月份的損失,目前彰化廠停機已造成台化損失31.9億元,而且是純營收減少,還不包括人事費用等新增支出。

洪福源說「我們現在正在等待訴願,有結果出來後,再做進一步因應」。據了解,環保署訴願結果最晚將於3月6日前有結果。

台塑四寶今天舉行1月營收說明會,台化副董洪福源(左3)說明彰化廠現況。記者高詩琴...
台塑四寶今天舉行1月營收說明會,台化副董洪福源(左3)說明彰化廠現況。記者高詩琴/攝影

 

 

温啟邦、李伸一》掐死製造業如何拚經濟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10006661-262105

小英總統執政快1年了,經濟毫無起色,在新春團拜時她昭告今年要以「拚經濟」為最優先的政策。日前行政院就宣布將斥資1兆元,推動「擴大內需加強投資台灣計畫」,投資軌道、綠能、水環境、數位等四大面向。這4年1兆的宣示,有點像當年阿扁5年5千億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更像川普總統上任要強化基礎建設的計畫。但政府端出的菜單其實沒有牛肉,也沒考慮到最佳經濟效益。

拚經濟有優先次序,雖然刺激內需都會創造就業機會,但有的回收率高,如製造業;有的回收率低,如綠能或國防工業。台灣是以外銷為主的經濟,拚經濟一定要賺國外的錢,要鼓勵民間大量投資,不能光靠政府。

台灣拚經濟一定要靠外銷為主的製造業、石化業。但蔡總統的智囊團卻噤不作聲。製造業、石化業近年在台灣被環保人士大量誤導,使民眾以為會大舉汙染台灣的空氣,讓石化業成為過街老鼠,連小英總統也對石化業說「夠用就好」,一句話掐死製造業在台灣的前途與發展。

台塑想在台灣投資擴產,申請多年,投資計畫在環境評估審查過程遭百般刁難,因此台塑有意要把百億美元的大投資案轉向美國德州休士頓附近。被川普總統任命為能源部長的前德州州長裴利還專程去見台塑領導人,表達歡迎之意。可見台灣經濟前途的最大敵人,就是台灣人自己。

去年有幸聆聽美國環保署長麥金妮對環保人士的演講,她的話感動了我。她說,一個有智慧的環保人士,要想想弱勢團體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不一定是眼前的環保議題。環保訴求一定要達到雙贏結局,而不是一股腦往前衝,自己出名,卻傷害到你想幫忙的人,結果變成雙輸。

拚經濟就要鼓勵民間留在國內投資,這需要鬆綁投資法規,尤其改善環評作業更是當務之急。政府應修改學美國卻只學半套的作法,將目前由環保署委託學者執行具否決權的環評,改由主管事業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負政治責任。政府投資應考慮優先次序,經專業評估及研究選取回收最大、賺錢最多的製造業發展,減少政治正確的投資,才能避免「頭痛醫腳」式的拚經濟。

(作者温啟邦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名譽研究員、李伸一為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

 

經濟/新加坡持續繁榮 須解麻六甲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7786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2-11 04:2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農曆春節前,新加坡的九部裝甲運兵車離開香港碼頭,運返新加坡。這批裝甲運兵車是去年11月20日在台灣參與例常軍訓後運送回星,在停靠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時,被當地海關人員以懷疑違反香港法律為由扣查,引發各方關注。此一事件,透露出不少過去隱而未顯的微妙關係與矛盾,包括中星關係、台星關係及兩岸關係,也預示了今後東亞地區地緣戰略的可能變化。

從20世紀的下半葉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在全球各方面平均表現是最出色的國家之一。以一蕞爾小國又缺資源,而能有此傑出表現,其成功之道,歸納觀之,不外三端:

一、體制優越。這包括了兩個部分,先有英國殖民時打下的良好基礎,後有1965年獨立之後李光耀建立的賢能政治。新加坡的體制同時表現在市場經濟的效率、社會主義的公平、行政管理的卓越及公共政策的優異之上。

二、人民素質的配合。人民素質既取決於後天因素,即威權賢能政治管理下的法治素養,又取決於先天因素,即源自於華人的勤奮、刻苦耐勞又聰明的民族性。當年大英帝國全球殖民地不知凡幾,上世紀紛紛獨立後而能有傑出表現者,說到底也只有星、港兩地,這明顯與華人因素有關,同樣地,全球華人約15億,各種現代化指標均出色者,除了星,勉強夠格者也是香港,但如今香港人均所得落後星一大截,這應該與新加坡的體制優越有關。

換言之,只有同時俱備了上述兩個條件,才能充分解釋新加坡的成功。但新加坡的成功,除了兩條件之外,必須看到,

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第三個條件:地理或地緣條件。

新加坡扼控了全球最重要的戰略通道麻六甲海峽。全球重要戰略通道不超過十處,但同時具有高度軍事與經濟價值者唯麻六甲海峽。

麻六甲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唯一通道,軍事價值不言可喻。與此同時,途經麻六甲的貨運量占全球貨運量的四分之一,經濟價值極高。這是因為它是當今全球三大經濟體,即歐盟、中國、日本,及非洲、澳洲及印度,彼此之間的核心通道。是以新加坡長期以來,就是世界最大的貨運港、貨櫃港,以及連帶而形成的金融中心。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日本、英國都要控制麻六甲,而中國則受困於麻六甲,而有所謂的「麻六甲困境」之說。對中國而言,不發生戰爭則已,一旦爆發戰爭,能源輸入即受制於麻六甲,成了國家戰略安全的最大風險。

為了扭轉此一戰略劣勢,快速崛起的中國採取了兩種戰略手段,一為競爭,二為取代。所謂競爭,是以發展上海(大、小洋山港)與星競爭,上海腹地(整個中國大陸與日、韓)遠大於新加坡(主要僅是東南亞),所以很快地,近年來,上海無論在貨運及貨櫃兩方面都已超過新加坡,上海之外,新加坡還得面對深圳與香港的強大競爭。

所謂取代,則有多種不同形式。

一種是建立多渠道油氣輸入管道,自俄羅斯、哈薩克、巴基斯坦、緬甸入中國;

第二種是同樣在麻六甲,與馬來西亞合作,投資興建條件完全不輸給新加坡的巴生港及皇京港,這兩種方式的目的,都在於破解麻六甲困境。

中、星關係一向交好,自然有各種合作互利的因素,但由於「麻六甲困境」,中、星之間其實也存在著深層次的地緣矛盾,此一矛盾勢將隨中國大陸經濟力與綜合國力的快速崛起而益發凸顯,近來在南中國議題上的摩擦及裝甲運兵車事件,反映的即是此一難以調和矛盾的癥兆,新加坡若不能在戰略上作出智慧的設計與選擇,

那麼「中國的麻六甲困境」極有可能轉變為「新加坡的麻六甲困境」,從而對星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構成深遠的影響。新加坡會不會走下坡,極大程度上取決於此。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168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