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2 10:22:01瀏覽658|回應0|推薦1 | |
聯合/小英不轉彎,海豚要轉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40711?from=udn-relatednews_ch2 彰化縣外海離岸風場開發計畫如圖所示。記者簡慧珍/攝影分享 儘管限電紅燈當頭,蔡英文總統口氣很硬,二○二五非核家園一定要貫徹到底,絕無懸念。小英不轉彎,白海豚恐怕要先被迫轉彎。 林全曾誇稱,前瞻建設實施四年後,彰化外海將可看到五百支風機,發電量超過現有的核一核二。林全把海上風機林立當成美好生活的象徵,這是他的個人想像;但對海邊居民或討海吃飯的漁民而言,則恐怕是另一場噩夢的開端。 尤其,彰化規劃的離岸風場,就在大城、芳苑溼地西側海域;這個地方,就是當年國光石化預定設廠卻因妨礙白海豚洄游棲地而撤案的地點。設置如此大量的風機,對白海豚沒影響嗎?蔡政府當然可辯稱,風機的汙染要比石化廠小得多;但是論對環境的衝擊,我們對風機的知識與經驗太少,而風機侵占的海域又太遼闊。只是為了廢核,貿然在西部海域一舉架設數千支風機,真是環境之福嗎? 目前政府的解決方式,和國光石化沒什麼兩樣,是在風場中開闢一條生態廊道供白海豚通過。可議的是,行政部門為了急於推動非核政策,顧不得環境衝擊的嚴謹評估,竟以「不能再拖」為由匆匆作成決議,要求避開白海豚棲地五百公尺。 白海豚是極敏感的動物,數公里外的噪音都可能導致牠們的不適,何況五百公尺。先不論成千上百支風機嗡嗡的運轉,光是風機基座施工打樁的噪音,都可能迫使白海豚集體逃亡了。海豚會不會轉彎,小英有機會證明。
日本第12組 大飯核電廠2機組通過審查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482252 2017-05-24 14:24聯合報 記者蔡佩芳╱即時報導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位於福井縣的大飯核能發電廠3、4號機組,今日通過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審查。這也使日本國內通過審查核電機組達12組,其中4組已恢復運轉。 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政府針對核電廠的安全對策提出基本方針,制定新規制基準,經審查符合新基準是重啟運作條件之一。
重啟核電 日本能 台灣也能
日本高等法院今年5月推翻先前判決,決定重啟福井縣高濱核電廠的3號與4號核反應爐。圖為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發電所。(摘自日本關西電力網站)
日本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的九州電力公司川內核電廠一號反應爐,2015年8月11日重啟運轉。(美聯社)
日本在311福島核災後曾經歷2年零核電歲月,之後決定重啟核電,原因在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深切體認,日本缺乏資源,在停用核電後國家貿易赤字大增、電價上揚、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自知沒有拒絕核電的本錢。「安倍經驗」的點點滴滴完全適用台灣,日本能重啟核電,台灣當然也能。 電價上揚 排碳量大增 2011年福島事件後,日本暫停核電,2年時間處於零核狀態,但因核電占國內發電比重3成,失去的核電改以火力電廠取代,增加天然氣與燃油等化石燃料進口,讓化石燃料購買金額短短4年大增7兆日圓,造成2014年產生9.1兆日圓的貿易赤字,家庭電費更大漲25%,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大增。 安倍去年在福島事件5周年紀念會上直指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考慮到經濟、氣候變遷等問題,若要確保能源穩定供給,核電不可或缺」。依此決定重啟核電,振興日本經濟。 經濟、氣候 每況愈下 在「發電成本(電價)」、「國家安全」與「溫室氣體排放」三大因素考量後,日本包含興建中的62部核能機組,目前已有5座機組運轉,正在申請重啟的更有25部。 反觀台灣,到底有多少本錢可以完全零核電?近日供電吃緊,備轉容量甚至低到只剩一部中型機組的容量,已有企業打算放棄國內投資出走海外。水和電是拚經濟的必要條件,缺水缺電下的台灣,經濟成長率恐怕年年都要在「保1、保2」中苦戰。 台灣和日本皆採獨立電網,地震多、颱風也多,以天然氣取代核電,需面臨氣源不穩定的難題,能源供應穩定度無法操之在我,暫停核電更造成過去3年火力發電增加1200萬噸的排碳量,環保減碳反而倒退嚕。 電力穩定 才能談非核 蔡政府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國人都能認同,但非核家園應是建立在電力穩定供應的前提下,而非祭出中午關冷氣如此小格局的節流政策,咬著牙汗流夾背的高喊核電歸零。 福島核災奪去超過7千名日本人的寶貴生命,安倍政府都能為了國家強盛而勇敢重啟核電,台灣當然也能,只要政府願意重新再來,一切都不會太晚。 (中國時報)
高濱3號機今重啟 日本運轉中核電廠增為五座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507886
2017-06-06 18:51聯合報 記者蔡佩芳╱即時報導 關西電力公司在今日午後重新啟動位於福井縣的高浜核能發電廠3號機原子爐,這是2016年3月大津地方法院裁定決定停轉後,相隔1年3個月再次啟動。預計9日午後將可開始發電送電,7月上旬恢復商轉。 這是繼今年5月17日高浜核能發電廠4號機重啟後,關西電力第二座恢復運轉的機組,同樣位於福井縣的大飯核能發電廠也在4月24日通過政府新標準審核,關西電力可望恢復四機組運轉。七月起,關西地區的電價將可望調降。 目前日本恢復運轉的核電廠九州電力公司的川内核能發電廠1、2號機、四國電力伊方核能發電廠3號機,加上高浜核能發電廠3、4號機共5個機組。
非核家園 將承受空汙代價!增建10座電廠 排碳年增2150萬噸
為推動非核,台電規畫蓋10座電廠接替,屆時可多出671萬瓩火力發電,估計每年將增加180萬噸空汙量。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導致地方飽受空汙之苦。(本報資料照片)
非核要支付的空氣汙染代價!根據台電最新長期電源開發規畫,未來10年核能跟舊火力機組將有1476萬瓩退休除役,台電規畫蓋2147萬瓩新火力機組接替,等於屆時多出671萬瓩火力發電。依據台電現在排放量計算,2028年建置完成後,新增機組每年將因此多排放2150萬噸排碳,180萬噸空汙量。 三座核電廠照除役年限,最晚2025年全部退場,屆時將少掉514萬瓩容量,加上高雄大林、苗栗通霄、基隆協和等老火力機組陸續退休,台電統計2028年核能加火力機組共退掉1476萬瓩。 再生能源不穩 燃氣成主力 為了穩固發電,台電長期電源規畫10座電廠24部機組,共2147萬瓩接替,等於多出671萬瓩火力機組,其中8成是燃氣機組、2成是燃煤機組。包括今年起陸續上來的大潭、通霄、大林等燃氣與燃煤機組、還有未來的興達、高原、協和與深澳電廠等。 台電表示,新政府再生能源要提升到發電占比2成,為了應付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不穩定特性,燃氣機組必須轉作基載電力,也就是長時間要發電。屆時燃氣機組發電容量因素(發電比)將從現行5成提高到7成5,也就是一天有四分之三的時間要發電,燃煤則會從現行9成5降低為8成。 依此容量因素,2028年增加的燃氣機組一年會發352億度,燃煤為94億度,以燃氣與燃煤每度電會排放0.4與0.8公斤二氧化碳來說,屆時台電新增火力機組容量,一年增加2150萬噸排碳量。 排碳造成暖化 空汙傷人體 另台電統計,每百萬度燃氣或燃煤會排放268公斤NOX(氮氧化物)與2公斤的PM2.5(細懸浮微粒)來說,合計排放空汙量一年高達180萬噸。 二氧化碳除是地球增溫、氣候異常元凶外,過量氮氧化物也對人體神經危害,長期吸入會引起腦性麻痺、手腳萎縮。細懸浮微粒則易引發氣喘、心血管疾病。 核能機組退休,政府雖規畫以再生能源取代,但因再生能源不穩定,台電仍規畫火力機組同步增加建置,因此排碳量與排汙量無可避免的將會增加。 (中國時報)
台灣拚能源轉型 蔡政府得過3道難關 https://udn.com/news/story/11014/263234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8-09 13:30聯合晚報 本報記者 張為竣 近日國內政壇正為供電吃緊一事爭執不休,由於多部火力機組從今年起陸續上線,供電緊張的情況或可稍微緩解,但真正的挑戰是蔡總統的能源轉型大計是否能落實,從目前的情勢來看,在2025年前,我國能源轉型至少面臨三道難關。 第一個難關:天然氣發電比重順利提升第一個難關是天然氣發電比重是否能順利提升。蔡總統主張在2025年時,我國的天然氣發電比重要提高至50%,達成此目標的前提是政府完成興建北部天然氣接收站。由於我國現有的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容量已飽和,要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就必須在北部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 但目前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因藻礁爭議而延宕,雖然經濟部與中油極力與環保團體溝通,但目前進度並不順利,一旦北部天然氣接收站啟用時程延後,蔡總統推動能源政策將面臨重大挫折。再者,天然氣發電成本高於燃煤發電,增加天然氣發電比重,也埋下了未來國內電費上揚的隱憂。 第二個難關:綠能趕上核電除役進度第二個難關是綠能發電提升的比重能否順利趕上核電除役的進度。行政院長林全近日多次指出,若海上風電順利興建,未來將可以超越兩座核三廠的裝置容量。 但不少學者警告,風電裝置容量並不等於最終的發電量,且我國風電發電量在冬季最高,能否在最缺電的夏季發揮功效,不無疑問。另一個隱憂是我國在海上興建風電的經驗不足,是否真如政院所說如期完成風電建置,挑戰仍多。 第三個難關:火力發電造成碳排問題第三個難關是碳排放問題。包括立院預算中心等單位已警告,我國推動能源轉型,恐難達到減碳目標。另一方面,以火力發電取代核電,空汙問題也將激起更多的民怨。 近日政壇為缺不缺電一事爭執不休,行政院強調目前不會限電也不會缺電,但國人關注的不僅是今夏的供電危機能否度過,更關心能源轉型計畫能否落實。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計畫在上路一年後就出現令人膽戰心驚的情況,政府必須重新檢視現有的能源轉型計畫是否務實可行,以免八年後當核電廠全數除役,我們才發現能源轉型的成果不如預期,屆時將是國家的災難。
電要從哪來? 別說不知道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31493?from=udn-hotnews_ch2 駐日代表謝長廷。 中央社分享 政府高官的話,實在不能相信。什麼不缺電、什麼電費不漲、什麼二○二五非核家園…。這幾天,行政院卻下令公務機關中午關冷氣吹風扇。 在報上看到駐日代表謝長廷接見訪日的台灣大學生,提到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曾讓日本人嚇一跳問:不會缺電?他說不會,可是日人反問電從哪裡來?他只能說還不知道。 連行政院前院長都說不出電要從那裡來,歷任總統卻先後浪費納稅人的四千億民脂民膏,蓋了一個還要每年消耗人民血汗錢封存的核四廠,真是荒謬的政府與荒唐的政客。 現今前瞻又喊得震天動地,錢又要像流水般散失。對人民最切身的需求:當電腦開不了機,家中電動門開不動,冰箱無電,電鍋煮不熟飯,百姓熱昏了頭—電要從那裡來?政府是否有替入民顧慮到?
柏雲昌》核能偏見 台灣製造2017/8/9 下午 09:05:57
柏雲昌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809005923-262105 美國環境保護局曾就核能汙染的風險認知做調查,發現一般民眾將核汙染列為高風險危害,但科學專家卻認為核汙染對人類和生態是屬低風險危害的範圍。原因出在專家看待核能汙染風險是基於科學證據,而民眾對核能汙染風險的感受多來自媒體的渲染與電影誇大情節的印象。在這樣南轅北轍的「核能汙染風險」選擇上,政府的責任是應優先處理相對環境汙染風險高的空氣汙染和水汙染等,因其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還有生態棲息地的破壞、溫室效應等,因其嚴重威脅到地球物種的生存。 就以台灣現在發生限電危機來說,許多人質疑執政黨所謂的「非核共識」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不是符合多數人利益的作為。首先,原本在日本福島核電廠爆炸事件後,大量輿論壓力下的日本政府關閉了所有核能發電,短短4年間日本因大量以燃燒化石能源取代核能發電,造成貿易赤字、電費大漲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果然印證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安倍政府在2015年就坦承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考慮到經濟、氣候變遷等問題,若要確保能源穩定供給,核電不可或缺!」隨後就恢復核能發電以振興日本經濟。台灣廢核有可能迴避日本經驗嗎? 台灣單獨廢核表面上好像就可達到零核能汙染風險,但大陸政府為部分解決嚴重的空汙問題正在大量興建核電站,其短期目標是80GW。例如距離台灣162公里的福建福清核電廠,距離台灣229公里的福建寧德核電廠,和距離台灣418公里的浙江三門核電廠等都在台灣島圈的範圍內。所以執政黨所謂的「零核安」議題根本是一個缺乏國際合作經驗、鴕鳥的假議題。其次,同樣為彌補廢核的發電缺口,台灣大量燃燒化石能源,一定會產生更糟的空氣汙染和溫室效應,正應了「挖東牆補西牆」的諺語。 台灣近20年來因缺乏遠見的國際觀,導致「鎖國效應」氾濫,嚴重打擊國內產業發展。投資下降、民生凋零、人均所得原地踏步,謂為另一台灣奇蹟!僅存的產業中,無論傳統或高科技產業力求人工智慧機器化生產,以降低成本,再加上日益精緻的電氣化生活,如電動車、軌道運輸等無一不靠「穩定的」電力供應。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將進一步迫使產業空洞化,人民的生活也可預期將更為惡化。 當然政府也胸有成竹地希望能用離岸風力發電來取代現有的核能電廠,理想是希望7年後約可以做到4GW。可惜的是政府並未告知人民「事實」。基本上影響發電成效的因子有二:發電效率和容量因素。理論上風力發電機組的每度電發電效率約為20%~45%,略高於核能發電機組的33%左右。 但常識告知,有風才有風電,相對來說風力發電機組的容量因素是很低的,大約只有25%~30%之間,而基本上核能發電機組除歲修、小修外日夜都在發電,即容量因素是很高的,約在90%。如同時考慮兩種因子,相乘後發現風力發電機組為5%~14%,遠低於核能發電機組的30%。這就是為何核能發電機組可以當作相對優良的基載發電選擇的原因之一。恐怕離岸風力至少要蓋約9GW~24GW才夠彌補2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 政府的責任是溝通「事實」而不是製造「偏見」。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聯合/限電紅燈映射了蔡總統的誠信危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39323?from=udn-relatednews_ch2 工商界呼籲重啟核電以因應供電危機,總統蔡英文10日在臉書強調,核四不會是台灣的選項。 記者黃威彬/攝影分享 國內供電連日來在「紅燈區」徘徊,外界因而傳出「重啟核電」的呼聲。日昨工商界大老會見蔡英文,會後一度傳出蔡總統承諾如果電力短缺,「核能將是選項之一」;但總統府隨即否認,稱蔡總統仍堅持二○二五完成「非核家園」目標,絕不因一次意外即放棄。 這樣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去年蔡總統剛上台時,政策上不時出現「髮夾彎」,當時她人氣仍高,對任意轉彎的批評並不在乎。但最近半年,蔡英文支持度一再下滑,她在一例一休、前瞻計畫、兩岸政策上均備受批評,嚴重損及整個政府形象,她反而嚴厲拒絕作出政策修正。其心理,似乎頗有「退此一步,即可能墜谷」的焦慮,顯示她的自信心已大不如前。 以這波供電危機為例,蔡政府除要求公家機關在午間關閉冷氣,更連下十二道金牌,要求大林、大潭與通霄等新機組在未完成測試驗收下,即先行以「試車」方式投入發電。這些作法,均凸顯國內已瀕臨供電不足的懸崖,更顯示政府的因應措施已到了不惜「行險以徼幸」的地步。而官員仍厚顏狡辯,不承認台灣已面臨缺電危機,這根本是鴕鳥心態。 公家機關禁開冷氣,估計每天能省下的電力約僅廿萬瓩,這連一座火力發電機組二三成的發電量都不到。試想,蔡政府連靠擠毛巾壓榨的電力都要斤斤計較,又怎能說服國人供電無虞? 再說,放著現有安全無虞的核電機組不用,卻要求仍未完成試車的新機組倉促投入發電,也是一種冒進作法。這種粉飾太平式的「非核」手法,不僅造成問題頻傳,對於台電工程人員的安全而言,也是很大的威脅。以大潭七之一號機為例,原定上月啟用,但正因為投入倉促,以致出現多次零件故障,不僅併聯失敗,更要延後一個月才能上線發電,這是得不償失。 面對外界的指責,蔡政府不檢討自身的能源轉型計畫是否有疏漏,卻急著將責任歸咎於天災與台電施工不力,甚至暗指近期民意的反彈,只是「有心人」要操作重啟核四。這樣的想法,都不是健康的心態。這波供電緊張,主要當然是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導致電力無法外送所致;但僅一座電廠輸送困難,就造成全國性的供電告急,不是莫大的警訊嗎?蔡政府非核家園的美景,只因倒了一座電塔就讓國人期待幻滅,這樣的願景未免太脆弱。 政府將供電吃緊歸咎台電新機組併聯發電的進度跳票,這也是「倒果為因」的指控。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從採購、安裝,到測試完畢上線穩定發電,往往耗時至少三至五年。而台電為了彌補政府的能源轉型計畫缺口,緊急採購單循環燃氣機組安置在大潭電廠應急,施工期程被壓縮到短短半年。新機組過度趕工,勢必要犧牲安全,也難怪電廠問題叢生。 事實上,民眾對能源轉型必須付出代價並非毫無心理準備,但蔡英文先前把非核家園的夢想說得太過美好,如今人們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蔡總統當時說,即使關掉全部核能電廠,台灣也不會缺電;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至五成,國內電價也不會大幅上漲。 而如今,核電機組只停了一半,缺電危機即已迫在眉睫;天然氣發電比重還未提高到五成,但台電的採購成本已增加上百億元,也埋下電價走揚的伏筆。 不僅如此,台電動用「需量競價」以高價向用電大戶購回電力,機率也愈來愈高。二○一五年單月需量競價最高申請量僅十.三萬瓩,去年已暴增至九十五萬瓩,今年勢必再創新高。「需量競價」本來只是作為電力調度之用,如今已變質為配合政府宣傳不缺電的「遮羞布」;而台電付出的高價購電費用,最後還不是等於民眾埋單。 這波限電紅燈,映射出蔡總統能源轉型承諾的處處破漏,也加重了她的誠信危機。
中時快評》重啟核電 何妨轉彎2017/8/12 下午 05:08:31
主筆室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812003107-262103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轉述蔡英文總統一席談話「電若不夠時,核電是選項」,隨即遭到總統府否認,蔡總統也大動作透過臉書宣示「核四不是台灣選項」。然而,官員和企業界一場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供電的問題仍待解決。 當林伯豐提醒缺電危機是供給端出問題,蔡總統把原因推給「天災」;特別是蔡總統又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被限電」,只怕會讓企業界對政府更沒有信心。 當蔡英文宣示「核四不是選項」,行政院長林全又加碼「死了這條心」,這些動作都屬政治性質,目的仍在守住反核神主牌;然而政府始終沒有講清楚如何解決缺、限電危機? 畢竟,穩定供電與企業投資環境息息相關,特別是最近缺電危機,備轉電容量最低僅1.72%,再有任何機組跳票就要限電。各界對於核電仍有期待,尤其是重啟核一1號、核二2號機組,雖然經濟部長李世光提出重估啟動三大前提,不過仍是鬆了口。 2025年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施政目標,屆時綠電比例要達20%、500億度電,而要落實此一目標,需要200平方公里、約770座大安森林土地面積來鋪設太陽能面板,蔡政府執政至今做了哪些努力? 在綠電提高到20%之前的緩衝期,勢必仍得面臨缺電危機,政府倘若無法落實穩定供電,不僅導致廠商出走,對於台灣爭取外資也是不利因素。 無法解決缺電危機,這不是總統府打臉企業家的問題,而是要務實面對的問題,面對限電危機,政府何妨髮夾彎度再大一點。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