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ntel洄游美國 搶台積大餅?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 iPhone史上最大 備貨潮來了 張忠謀的接班人在哪
2017/02/06 12:08:30瀏覽239|回應0|推薦0

 

Intel洄游美國 搶台積大餅?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8280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2-14 02:44聯合報 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台北市)

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左)八日宣布,將在美國投資七十億美元於亞利桑納州蓋新廠,響應...
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左)八日宣布,將在美國投資七十億美元於亞利桑納州蓋新廠,響應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訴求。 Object Name = USA TRUMP Urgency = 5 Category = POL Supplemental Categories = GOVERNMENT Special Instructions =Date Created = 20170208 Byline(Author) = Chris Kleponis / POOL City = WASHINGTON Province/State = DC Country/Primary Location Name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adline =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meets with Intel CEO Brian Krzanich Credit = EPA Source = CNP POOL Copyright Notice =Contact = epa05778786 Caption/Abstract = epa05778786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speaks during a meeting with Intel CEO Brian Krzanich at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USA, 08 February 2017, where Intel announced an investment of $7 billion to build a factory in Chandler, Ariz. to create advanced semi-conductor chips. EPA/Chris Kleponis / POOL Writer/Editor = POOL (歐新社)
分享

全球半導體龍頭Intel執行長Brian Krzanich八日與川普在白宮宣布,將加碼投資七十億美元把位在亞利桑納州的Fab 42晶圓廠完工;Intel重啟在美投資,且將發展七奈米製程。除隱含回應美國製造企業再添一例之外,Intel未來是否以在地優勢、技術領先之姿,進軍Apple A12、A13應用處理器,搶食台積電訂單,備受關注。

中長期而言,Intel響應美國優先的政策訴求,爾後可能引發其他美國半導體廠商效法,受此影響有可能減少對外投資,從而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調整和遷移。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有Wafer Tech,未來雖不排除可能跟進,但目前尚無計畫。主要是台積電在台灣擁有龐大生產據點,擁有群聚效益,且可彈性調度工程師;不過隨著Intel重啟在美投資晶圓廠,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壓力恐再度升溫,畢竟Intel未來在地優勢將更為顯著。

Intel接下來是否因美國企業優先政策,而使其與Apple iPhone的合作更為密切,甚至Intel旗下的晶圓代工業務覬覦未來台積電有關A12、A13行動處理器的訂單,也將是市場觀察重心。

原先二○一六年Intel在先進製程的布局動作看似減緩,但隨著Intel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祭出十奈米處理器Cannon Lake打造的終端產品,意謂半導體三雄Intel、台積電、Samsung將同時於今年內推出十奈米製程,屆時三方在矽間閘、金屬間距、耗電高低、良率變化、效能水準、成本控制等層面的表現將受到市場檢驗;更有消息指出Intel將於今年底開始導入七奈米晶圓製程,速度超越台積電、Samsung明年才會開始試產七奈米製程的規畫。顯然Intel仍積極全面防範台積電欲在晶片密度、電晶體架構上實質超越Intel,成為全球半導體製程技術最為領先的巨擘。

若將Intel重啟在美投資趨勢進一步延伸,顯然川普政策將造成全球貿易發展和製造業格局出現變化,也恐將對半導體版圖造成影響。

一九七○年代全球半導體產業從美國向日本轉移,此為產業第一次轉移;一九九○年代第二次移轉,則由日本轉向韓國與台灣;最近十年來正發生的第三次轉移,即向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區域的轉移,主要是中國憑藉政策優惠、人工成本優勢,成功使得全球人才、技術、資金不斷向中國轉移。

但川普團隊推動製造業回流計畫,可能使美國半導體企業因而減少對外投資和建廠,目前的Intel即是一例。美國政策正在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調整和遷移,此態勢後續的變化值得留意。

 

 

 

 

 

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從砍技優保送名額談起

技專招生管道技優保送砍名額一事,顯現政府未有全面性規劃實務人才培養制度的格局。 ...
技專招生管道技優保送砍名額一事,顯現政府未有全面性規劃實務人才培養制度的格局。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日前我獨家報導了技專招生管道技優保送砍名額一事,引發職校圈與競賽圈撻伐該政策。雖正反立場意見都有,但我認為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它顯現的,是政府未有全面性規劃實務人才培養制度的格局,同時也無明顯佈局,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擔憂的。

先稍微解釋技優保送這件事。

技優保送是教育部為了引導職業學校教學正常化,獎勵在技能比賽中表現優異者得保送科大,如國際技能競賽、國際展能節、全國技能競賽及技藝競賽等;每年約兩三百名技職選手透過此管道直升明星科大。

可惜,因政府少子化政策,許多管道名額被縮編,外加名額盡量改內含,更不用說高職菁英班是以極特殊的「外加中的外加名額」存在著;今年引起技職圈不滿的,除了技優保送管道核定名額從379個減至310個,其中高職菁英班名額更是大砍,核定名額從過去四校160個減少至77個,對長期投入技術訓練的技職選手團隊是一大打擊,簡直割去心頭上一塊肉。

當然有另外一個聲音,認為「為何技職選手要在意升學」這件事?參加技術比賽初衷難道是為了換取升學門票嗎?這樣質疑也不無道理,但批評矛頭更應指向政府整體施政,而非受限於社會現實與政府政策下的技職選手圈。

技優保送是教育部為了引導職業學校教學正常化,質疑參加技術比賽並非是為了換取升學門...
技優保送是教育部為了引導職業學校教學正常化,質疑參加技術比賽並非是為了換取升學門票雖不無道理,但批評矛頭更應指向政府整體施政,而非技職圈。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我先前專欄〈被放生的萬名技優生何處去?〉一文中,除了直接點出現今技優保送生的處境外,也是政府對於實務選材與培養技術人才的嚴重失責!「政府投入許多經費培養的技術選手,保送上明星科大後卻沒有適當的教育環境,導致求學困難;投入職場後,又因技術沒有精進,也沒有將比賽技術轉化為業界所需職能的教育過程;最終練比賽、練技術成為了升學的入門磚罷了。」

我估算過,每年勞動部技能競賽、教育部技藝競賽業務共約吸引六千名青年擔任選手。試想,若大家嚴謹看待選手徵選過程與整體風氣建立起,每4個人中選出1位選手,則六千名青年選手背後代表著有兩萬四千名青年投入技術訓練,更不用說背後延伸的技職教師與業界參與實務人才培養的風氣。

以這樣觀點來看,現在為了少子化政策去砍技優保送名額,即使相關數據很符合教育部政策方向,但這不只是打擊技術選手團隊,更是間接減少台灣整體青年投入技術訓練的意願。

有資深政府官員對此諷刺:「教育部技職司應以提升國內技職技藝實作能力為出發點,連技優保送這塊都不強力照顧與爭取權益,那還是技職司嗎?」

看看國外,我對國內技專實務選材與職校投入技術訓練氛圍低落感到無力。

為了少子化政策去砍技優保送名額,即使相關數據很符合教育部政策方向,不只是打擊技術...
為了少子化政策去砍技優保送名額,即使相關數據很符合教育部政策方向,不只是打擊技術選手團隊,更間接減少台灣整體青年投入技術訓練的意願。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大陸在上一屆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簡稱WSC)追上台灣成績,讓我們技術圈人士感到不少壓力,深怕被超越,但中國大陸在競賽上的崛起不是沒有原因。

除了海量的經費以外,他們派選手參加競賽,背後是有縝密的策略規劃並與企業配合。以機器人選手為例,中國大陸在相關產業區周圍建置機器人選手培訓基地,並配合「中國製造2025」計劃佈局高階技術工的培養。

在這樣國際的技術比賽,大家或許沒想過,場內比的是選手奪牌,場中是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但場外,比的是國家產業實力。在WSC上,贊助商以Samsung三星最大,別人無端端的為何要去贊助?

我曾訪問過中國大陸的主要贊助商董事長,他直言,「亞洲企業都想參與其中,在技能最高水平賽事,卻沒有選手用你的產品,那還算是一流的企業嗎?」他還提到,「國際賽51個職種大部分總裁判長都非華人擔任,中國大陸希望爭取更多位置」,他更代表中國大陸誇口,「過去參加重點都是歐洲國家,所以沒有中餐或中華料理賽事,如果中國大陸主辦國際賽,就會成立該職種賽事。」

雖然目前有台灣人在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簡稱WSI)決策圈內,但若沒有政府在背後支持,恐也只能在國際上孤軍奮鬥。

除了中國大陸力推技職教育發展,再來看看 2019年將主辦WSC的俄羅斯,他們立下了一個大目標,未來四年間培養百萬技術選手。同樣道理,若是每1位選手是從5人中選出,代表百萬選手背後,是五百萬青年投入技術訓練,也意味著有更多產業投入在技術人才培養上。這不單單只是一場比賽,背後牽扯許多實務人才培養與企業佈局。

看回今日的台灣,別說技優保送被砍名額這件「大家看起來的小事」,我們技職技術圈還在擔心因為勞動部長換人,深怕今年出國參賽會被影響,真是無奈,盼政府高層能真正重視,台灣技術人才培養,不論是在技職教育或是職業訓練系統。

技職競賽不單單只是一場比賽,背後牽扯許多實務人才培養與企業佈局。政府高層應認真檢...
技職競賽不單單只是一場比賽,背後牽扯許多實務人才培養與企業佈局。政府高層應認真檢討台灣技術人才培養,不論是在技職教育或是職業訓練系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iPhone史上最大 備貨潮來了

iPhone史上最大 備貨潮來了
蘋果iPhone系列年出貨量概況

為了喜迎歷代iPhone規模最為龐大、約1至1.1億支備貨潮,外資圈近期傳出供應鏈廠商將較以往提早1至2個月、也就是從3至4月份起開始拉貨,此也意味著第二季將呈現淡季不淡,加速台股攻萬點腳步。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Gokul Hariharan)表示,今年在iPhone8推出前,相關供應鏈就是亞太區科技股首選標的,尤其是上半年。


凱基投顧也指出,歷代iPhone推出當年下半年備貨量以iPhone6的1億支最多,之後iPhone6S與iPhone7則分別為8,000至8,500與7,000至8,000萬支,但預計下半年推出的iPhone8可達1.1億支,可望擊敗iPhone6,成為歷代iPhone「備貨量王」。

目前外資圈預估下半年iPhone8備貨量,大致高於1億支。花旗環球證券指出,在iPhone8加持下,今年全年iPhone備貨量預估將由去年2.05億支大幅攀升到2.25至2.35億支,其中4.7、OLED、5.5吋版比重分別為30%、50%、20%。

為了給予外界「煥然一新」的感覺,iPhone8將採用玻璃機殼、後置鏡頭將搭配光學防手震(OIS)、前置鏡頭還會新增3D掃描功能。凱基投顧指出,今年iPhone8備貨潮將提早1至2個月,也就是從3至4月開始拉貨,有助於相關供應鏈族群第二季營運淡季不淡,也意味著股價會比以往提早反應這項利多。

花旗環球證券以iPhone8組裝廠訂單配置為例指出,鴻海、和碩將分別拿下OLED與4.7吋版全數訂單,至於5.5吋版則由鴻海與緯創組裝,緯創比重會略增。

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表示,蘋果在日前法說會中釋出低於預期的第一季營運展望,很大原因是消費者買氣將轉趨觀望,也就是說,撐過眼前短暫產品轉換期,之後營運成長動能將很驚人。

港商德意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呂家霖指出,去年第四季iPhone整體ASP為695美元、為歷史新高,季與年成長率分別為12%與1%;更值得注意是,蘋果將iPhone7 Plus售價漲20美元(相較於iPhone6S Plus),但絲毫沒影響高階iPhone需求,這對蘋果供應鏈來說是好消息。

(工商時報)

 

 

劉心月》張忠謀的接班人在哪

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傳出在夏威夷住家游泳池畔跌倒,在某議員誇大的轉述下,引發市場一陣虛驚,當天台積電的美國存託憑證(ADR)早盤立即反映這個消息,下跌超過0.4%。幸而張忠謀本人很快證實只是小小擦傷,沒大礙,很快就會上班。

誠如外資分析師所說的,張忠謀的健康與台積電的股價,甚至整個台股的表現都息息相關。一方面,張忠謀是台積電的精神領袖與實質領航人,在創辦台積電30年後,地位依然無人可取代;其次,台積電在半導體界的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全球,是產業界的龍頭;其三,台積電的市值占台股大盤17.35%,遙遙領先占比第2大的鴻海12個百分點。所以台積電打個噴嚏,台股就感冒,影響力太大了。

張忠謀今年86歲了,放眼國內外的產業、科技界,如此耄耋之年還在操持一家規模這麼龐大的企業,例子實在不多見。其實張忠謀10年前就曾指定蔡力行擔任執行長,然而歷經金融風暴後,張忠謀在2009年年中回鍋兼任執行長,當時他曾說,希望在3到5年內交出CEO的擔子。

2012年,張忠謀宣布由分別主掌研發、營運和業務的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3個人擔任「共同營運長」,為選擇CEO舖路;2013年,張忠謀卸下執行長,由劉德音與魏哲家2人接任「共同執行長」,但法務及財務則仍由擔任董事長的張忠謀自己親掌。

一晃眼,劉德音與魏哲家擔任「共同執行長」已3年多了,但張忠謀卻坦言,仍然難以「交棒」,主因是張忠謀認為他們2人還不夠像「生意人」,要等到他們7到8成以上像生意人時,才可以完全交棒。而這個接班布局究竟得進行多久,似乎連張忠謀自己都難下定論。

張忠謀曾感嘆接班人難找,他說:「就算找到最好的人,也不會像我那麼好!」這句經典之語或許是實情,卻讓人感到微微不安。儘管張忠謀仍然身體勇健、智慧犀利,但畢竟已接近90歲了;更何況台積電在2013年就已修訂員工退休辦法,明訂員工年滿67歲即應退休,但如今董事長卻還在為公司勞心費神。

《從A到A+》一書作者柯林斯將企業領導人分為5級,第4級是優秀的領導者,第5級是卓越的領導者,兩者最主要的差別是後者不會讓自己與企業成為連體嬰,能夠適時為企業找到優秀的接班人。張忠謀平安無恙,繼續執掌台積電,讓不少人放心。不過,他這小小一跌,讓台積電的接班問題又浮出了檯面。張忠謀本人與台積電對於接班議題應該及早做出明確的回應為宜。

(作者為自由作家)

台積接班人選 引發市場聯想

2017-02-06 02:16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左)、共同執行長魏哲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左)、共同執行長魏哲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將在下月底改選理監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欽點,現任台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出任下屆理事長。由於張年假期間在家中不慎跌倒,引起各界關注其健康及後續接班規劃,此安排是否為接班舖路,引發聯想。台積電內部證實,魏哲家將角逐下屆理事長,但不對相關布局做進一步評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成立於1996年,是一個以「關心產業發展」為出發點的民間團體,希望透過協會的活動凝聚業界對產業發展的共識,以促成競爭中的合作,促進整體產業的健全發展。

張忠謀目前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的名譽理事長,但據了解,由於他在台灣、全球半導體產業都執牛耳,因此近年來歷任理事長人選,幾乎都要他點頭。

在張忠謀後接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的人選,包括現任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前台積電總經理蔡力行、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等。

由於盧超群任期將於下月底屆滿,消息人士透露,張已欽點魏哲家出任下屆理事長,也是經過七年後,台積電決定再派核心決策人士出任理事長,代表台灣半導體業界與政府,甚至和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展開對話。

根據台灣半導體協會官網,魏哲家已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現任常務理事,且又獲張忠謀欽點,加上台積電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龍點,預料魏哲家角逐下屆理事長,可望順利當選。至於張忠謀欽點魏哲家出任下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是否為他未來的接班舖路,也引發聯想。

張忠謀年假期間在家中不慎絆倒,顏面有小擦傷,引起各界驚恐,密切關注張忠謀的健康及後續接班規劃,張此刻拋出欽點魏哲家接掌帶領台灣半導體產業大旗,也被外界視為一種風向球。

不過,半導體產業人士分析,台積電近來大舉在台灣擴充,都需要政府的協助和幫忙,必須借重協會的角色,做為發話的窗口,而魏哲家做事沉穩,善於溝通,是張推他上陣的關鍵,至於接棒台積電,恐還為時過早。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114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