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府作公親,勿再迴避這兩案 抓到了! 雲林為辦燈會砍掉十幾年的老樹 麥寮優質農漁產 漁民見證 六輕海域魚種多
2017/01/25 14:00:32瀏覽304|回應0|推薦0

 

VCM未檢出 專家:讓孩子回許厝上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08000339-260114

下周就要開學,雲林縣橋頭國小許厝分校61名學童,仍不確定要續留本校還是遷回分校。衛福部國健署和環保署昨日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會後環保署指出,許厝分校空氣中氯乙烯VCM採驗監測「幾乎未檢出」,連續監測的「致癌率」也低於一般值;但遷校與否,兩署仍不肯鬆口,堅持交由雲林縣政府決定。雲林縣長李進勇則強調,絕不逃避責任,將與家長充分溝通,與中央共同面對承擔。

而與會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宋鴻樟(見圖,摘自中國醫藥大學網站)認為,國衛院建議遷校太草率,目前研究結果都未測出該處氯乙烯量偏高,「建議學生返回許厝上課」。

遷校建議 略嫌草率

宋鴻樟表示,當初台大與國衛院提出遷校建議,主因學童尿液中驗出的氯乙烯(VCM)代謝物硫代二乙酸(TdGA)數值偏高,但當時沒有研究指出該地VCM超量;單以尿液中TdGA數值偏高往前推斷是VCM超量,甚至連兩者間的橫斷資料都沒有,缺乏可佐證的因果關係,遷校的建議略嫌草率。

宋鴻樟並說,工研院上月提出的環境檢測資料顯示,在許厝分校檢測不出VCM,即便偶爾測到,數量也相當低;衛福部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檢測學童尿液中的TdGA,結果卻是學生返回橋頭本校上課後的數值較高、是原本的4.7倍,結果值得深思。

橋頭往返 風險更高

宋鴻樟認為,出現此結果,可能與交通汙染有關,因橋頭與許厝相較,車流量較大,反倒提高學童暴露的風險,再考量家長接送孩子到橋頭上課花費的時間、精力與情緒問題,建議讓學童返回許厝上課,但相關單位仍應持續進行環境監測。

許厝分校距離六輕僅900公尺,去年8月國衛院研究顯示、學童尿液中致癌物TdGA(硫代二乙酸)濃度異常,行政院進而拍板,要求分校學童再次遷回橋頭國小校本部,環保署、國健署也各自進行空氣VCM和尿液TdGA檢測。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昨指出,環保署去年9月起,在許厝分校周邊進行10次環境監測,但全數皆未檢出VCM;而在每小時的連續自動監測中,則發現每天下午2~4時、當地吹起西北風或北北東風,且風速高的時候,才會測到VCM;但他強調,當地VCM的濃度、致癌風險為10的負7次方,也就是致癌率為千萬分之1,低於正常、可接受的10的負6次方。

許厝用水 也未驗出

進一步監測許厝分校飲用水,在廚房用水、飲水機、洗手台等3處進行共4次採樣分析,全數未檢出VCM;環保署同時也在較遠的橋頭國小,進行了3次VCM檢測;蔡鴻德說,每一次都採樣21處,當中包括15名孩童住家,和橋頭國小校園內6間教室,每次都接近未檢出、低於偵測極限。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過去因沒有同步空氣中VCM檢測,故許厝分校過去都以TdGA濃度為遷校依據,但其實TdGA是VCM的代謝產物,較易受其他因素影響,此次專家會議也決定以證據等級較高的VCM數據做參考。

(中國時報)

 

 

 

 

聯合/政府作公親,勿再迴避這兩案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7109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2-08 01:3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健康署昨天召開「六輕石化區對附近學童之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環保團體到國健署門...
國民健康署昨天召開「六輕石化區對附近學童之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環保團體到國健署門口舉布條抗議,要求國健署不能接受這樣的結論。 記者杜建重/攝影
分享

國健署日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學童尿液檢測及環保監測數據,會後將相關風險評估資訊提供給地方政府與民眾,由他們「自主決定」許厝分校之存廢。除了許厝案,政府下周要召開「六輕」擴建的環評大會,決定該案是否退回重做環評。這兩項會議的結果,都將顯示蔡政府能否釐清產業發展與環保之間的糾葛,不然,這個阻滯了台灣廿多年的問題仍會繼續拖下去。

許厝分校案與六輕擴建環評案,前者關係教育,後者攸關產業,本質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基本的共通點:都和六輕相關。兩案均已拖延相當時日,到了必須攤牌的時刻;但業者與環保團體少有交集,而地方人士對政府的專業調查也產生了高度不信任,問題反覆循環,宛如死結。

六輕的三項擴建案歷經四到六年、逾五十次的審查,但上月舉行的環差案聯席會議,卻決議退回重做環境影響。至於下周召開的環評大會則將決定是否追認此一結果,代表總額約一百七十億元的台塑六輕擴建案可能回到原點。台塑對此結果甚表不滿,認為是政府刁難,產業將因此錯過投資時機;環團則認為,現行環評機制有缺陷,以致白白浪費了六年。

六輕擴建案因環評反覆而虛耗時光,許厝分校的爭議也是如此。許厝分校緊鄰六輕,地方政府因擔心影響學童健康,讓該校學童三遷其校;但研究卻顯示,遷校後學童體內的TdGA(硫代二乙酸)值卻不降反升。如今開學在即,官方迫於壓力要公布調查數據,但學童尿液TdGA偏高的肇因為何,是否與六輕相關,一連串疑問依然未解。中央急著把遷校問題丟給地方決定,但對於專業調查無法提供的答案,卻避而不談。

企業、環團與六輕周邊居民,是六輕擴建與許厝遷校案的「事主」,自然要討個真相。問題是,扮演「公親」的政府,卻拿不出具說服力、排難解紛的本事。政府資源多又擁有公權力,原應出面釐清真相,作出符合民眾利益的決定。但對此兩案,主管機關卻只看政治風向辦事,又拿不出科學數據佐證,也難怪企業、環團和民眾各方都不服。

以六輕擴建為例,台塑將擴建案切割為五案分別送環評,這是依環評法規的遊戲規則處理;但環團卻認為,六輕擴建需有整體考量,應併案處理。政府原早該修正環評機制,但多年過去,卻只見主管機關屢屢將爭議丟給環評委員、企業與環團去面對,而無法站在主管機關的高度促成產業與環保的交集。

同樣的荒謬戲碼,也出現在許厝分校案上。國衛院研究發現許厝分校學童尿液中的TdGA偏高,環團質疑這是因為六輕的氯乙烯單體汙染所致。去年中央與地方政府未確認肇因,即忙著撤離學生,美其名是「預防性措施」,其實只凸顯政府誰都不想得罪,以免砸了民進黨的「環保」的招牌。

蔡總統上任後,意識到國內環保爭議未解,對她推動經濟振興計畫不利,因而指示各部會檢討環評制度及流程。但從許厝案與六輕擴建兩大指標案件中,卻看不到政府投入資源做系統性調查,並用科學數據來決定兩案去從的作法。如此草率的態度,未來面對諸如亞洲矽谷、綠能園區等重大投資案,極可能因環保與產業之間相執不下,而再度延宕投資時機。

解決之道其實不是沒有。例如,政府若要解開許厝學童身體之謎,應以附近學校同齡學童的尿液檢測作為對照組,甚至可擴大交叉比對當地成人受影響的情況,找出學童TdGA值偏高的真正原因。對於現有的環評機制,政府也應儘速研擬修法,兼顧審查力度與效率,讓企業不再無所適從,環團也才能信任環評結果。

產業與環評不應該是兩條永無交集的平行線,政府作為「公親」,不能再低著頭當鴕鳥!

 

 

 

抓到了! 雲林為辦燈會砍掉十幾年的老樹

https://udn.com/news/story/8864/2251227?from=udn-hotnews_ch2

2017-01-25 09:48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一整排的樹全被砍倒在地上。圖擷自護樹的爆料公社
一整排的樹全被砍倒在地上。圖擷自護樹的爆料公社
分享

2017台灣燈會在雲林舉辦,不過現在卻被民眾爆料指出,雲林縣政府為了在虎尾鎮辦燈會一口氣砍了好多十幾年的老樹,一棵棵大樹就這樣全倒在筆直的大馬路上,情景讓人怵目驚心,也讓不少民眾痛批說,「真的太扯了。」

雲林虎尾高鐵站附近是這次2017台灣燈會的展區,附近大多是空曠又筆直的大馬路,沿途種了不少水黃皮人行道樹,甚至有些樹齡已經很久,但最近被當地民眾發現,怎麼突然這些樹全都被砍光了?

有民眾在臉書社團「護樹的爆料公社」po出一段影片,只見工人二人一組合作,一人拿電鋸一人負責推樹,當場將這些樹全鋸斷,十幾年的老樹就這樣倒地,沒有一棵有移走,而砍樹的原因就是因為屆時會擋到燈會的舞台。

民眾也po文寫說,「虎尾為了辦燈會,把擋住的樹一顆顆砍掉,這都十幾年的樹了,為了一次的燈會砍掉會不會太扯,寧可花一些錢移栽,勝過砍掉幾十年的樹!」

不過,雲林縣府後來指出,其實是因為包商便宜行事,認為一次要移植這麼多路樹比較不容易,而且可能存活率也不高,於是就想說直接砍掉,他們對包商的這種做法也非常不滿,接下來會懲處承辦人員,也會要求包商賠償。

但有環保團體認為,當初在規畫燈會時,根本是把這塊地當成「完全沒有東西」在考量,主辦單位只是想做他們想做的事,只考慮到燈區的規畫,卻忽略原有的生態景觀,燈會結束後,這邊的生態衝擊和景觀恐怕也非短時間內能恢復。

許多網友看了也紛紛留言說,「天呀,實在太缺德了吧?」、「為了辦一次燈會,吸引觀光人潮和錢潮,有必要這樣嗎?」、「但願樹靈安息」、「很難過,這種做法太可惡了」;甚至還有網友質疑說,「這種包商你還繼續讓他施工,等到出事再來說都是包商的錯?」

 

 

 

經濟/明訂環評規則 別打迷糊仗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4149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1-20 03:2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環保署日前召開六輕四期環差案聯席會議,決議將台塑三投資案全數退回重做環境影響評估,之後若環評大會通過,這項已推動六年的170億元投資計畫將回到原點,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說:「已經六年,再等下去我也可以退休了。」言談間透露出產業界對環評過程曠日廢時的不滿。

台灣經濟發展面臨內外挑戰,對外有產業外移、製造業面臨空洞化的衝擊,對內則是欠缺指標性投資案,以致於台灣經濟陷入新平庸的泥沼。

這些年來,國內不是全無新增的投資計畫,但投資案因環評未過或卡關的案例頻傳,包括國光石化、台積電中科擴廠等,此次再有六輕三案在環評程序中觸礁,產業界質疑環評機制「不讓企業投資」,另一方面,環保人士則批評不少企業未兌現環評承諾,理當從嚴把關。

近年來重大投資案的環評時間愈拉愈長,已看得出環評對產業發展的負面影響。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推動多項創新產業,她表示相關部會正在檢討環評制度,希望能加速企業投資。蔡總統提到,政府不會降低環評標準,但會檢討環評相關流程,包括亞洲矽谷、綠能園區等重大投資案,希望在四年內完工。

蔡總統的談話顯示政府已意識到,環評對台灣重要,但推動產業發展的時機與速度也很重要。蔡總統希望亞洲矽谷、綠能園區等案能在四年內完成,但另一方面,牽涉到170億元投資的六輕擴建案,卻在推動多年後極可能回到原點,台灣產業發展與環評間的糾葛牽絆,有必要重新檢視並理順這中間的脈絡。

環評制度應先有政策環評、再有實質環評,意即政府對於重大投資案,必須先有其立場與主張,對於該投資案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產業的目的主管機關應擁有第一道把關的決斷力。舉例來說,推動綠能已是蔡政府產業政策的主要目標,此時若有一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的產業要在缺電的北部投資,這樣的案子在政策環評階段,主管機關就可以直接否決。

在實質環評部分,則是要強化環評過程中對各項環境指標數據的客觀呈現,以提升環評的公信力。以此次六輕三擴建案環評為例,業者認為已提出擴建汙染抵減措施,對環境有助益,不理解為何環評遭退,但環團代表則認為業者提出的數據,仍有許多疑點難以釐清。兩方缺乏交集,顯示環評的遊戲規則仍有模糊地帶,加上國內缺乏公正第三方的檢測單位,產業與環團雙方都質疑環評的公信力。

在政策與實質環評兩大環節上,政府都有改善空間。首先,政府必須明確對產業政策表態,不宜再打迷糊仗。以石化業為例,在國光石化案觸礁後,經濟部成立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協助石化業朝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六輕擴建案符合政府高值化推動方向,理應予以政策支持,但現在卻看不到經濟部對此案表態。

我國石化業年產值約2兆,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主力,但近年來石化業發展原地踏步,除六輕擴建案延宕以外,明年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從特種工業區變更為乙種工業區,是繼五輕關廠後另一個重大挑戰。

現階段台灣經濟並無全面放棄石化業的本錢,政府的產業政策若真的要改弦更張,不再支持石化業有新的投資,有必要對企業說清楚,以免企業投資無所適從。在實質環評部分,政府也應檢討目前的環評程序是否浪費太多時間在口水之爭,而非將資源投放在環評的科學數據呈現上。

產業發展在環評過程中出現衝突並不罕見,但兩者不應永遠是無交集的水平線。我國的環評制度應適時調整,在保護環境標準不打折的前提下,透過政策引導、支持產業、提升環評機制的公信力與審查效率,才能在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無毒生態 數十萬隻蟋蟀作證 邱信富是全國第一大「蟀」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25000375-260114

蔚藍的天空,放眼望去,麥寮鄉的晁陽綠能園區廠房頂上鋪滿太陽能板,緊鄰的蔥、胡蘿蔔、韭菜田青翠,廠內同樣翠綠,還有琥珀、白玉點綴其中,珊瑚菇、鮑魚菇、過貓、山蘇是主角,植物孕育出自然生態,數十萬隻蟋蟀是環境指標,董事長邱信富是全國第一大「蟀」哥。

在糧食短缺的現代與未來,聯合國推廣可食昆蟲,蟋蟀富含蛋白質,是很好的糧食替代來源。」邱信富大力推薦食物鏈最底層的蟋蟀,一開始只想一級產業,沒想到如今已發展成一級生產X二級加工X三級銷售的相乘綜效的六級農業。

銀行高階主管退休的邱信富原想過著閒雲野鶴生活,不敵好友懇託,遠離台北來到雲林麥寮發展綠能產業。「我一看現場,就覺得只種電太可惜,既然是農地就該有產值養一方人,而且應該兼具教育功能」,晁陽綠能園區就這樣誕生。

邱信富在太陽能板廠房內養蕈菇類黑木耳、珊瑚菇、鮑魚菇等以及蕨類菜過貓(過溝菜蕨)、室外農田則種植水果玉米、地瓜、蔥、秋葵、紅蘿蔔、韭菜等,而且堅持無毒,雖沒有申請有機認證,但食材獲得SGS認證,殘留藥檢全數「零檢出」,對環境敏感的蟋蟀,在這裡生長得很好。

邱信富並以自家蔬材推出菇貓水餃,取台語「龜毛」諧音,還開創出Good Mall品牌,意涵謹慎細緻的工作態度才做出最安心的產品。

菇貓水餃很受消費者青睞,也是邱信富最感榮耀的產品,因為他和公益結合,優先雇用新住民媽媽來包水餃,提撥5%捐雲林家扶中心「餃」動愛,菇餅、冰淇淋、蔥油餅和蟋蟀粉、蟋蟀餅乾、蟋蟀大餐接著問世。

晁陽運用循環經濟原理,打造出第一個五星級農業遊樂園,展現的教育內涵從太陽能能源教學、溫室體驗、食農教育及蟋蟀與生態、蚯蚓與土壤等環境教育,提供客製化食宿與課程服務,是雲林產業的另類奇蹟。

(中國時報)

 

 

 

麥寮優質農漁產 進軍國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25000370-260114

入冬第一波冷鋒過境,六輕咫尺之遙的美生菜專區進入農忙時期,頭裹著花布巾的農婦俯身採摘翡翠朵葉,七年級生郭淑芬裡外忙得不可開交。可別小看一顆顆翠綠葉菜,這可是進軍東瀛、東南亞的「綠金」,年輕的鄰家女孩,則是打造年出口400個貨櫃、5000萬元產值的大掌櫃。

美生菜就是結球萵苣,麥寮是台灣美生菜的新故鄉,光麥寮及附近地區生產量,就占了國內市場的9成,郭明讚、郭淑芬父女創造的「台灣生菜村」透過契作,廣達300公頃菜園、140多個農戶,幾乎包辦全鄉主要產量。

台灣美生菜源起於1996年,郭明讚見在地農民收入低,便聯合鄰近小農成立產銷班,進行計畫性栽種,為麥寮引進契作概念。有一年趁著美國生菜歉收,成功攻占許多大型速食連鎖店,看準商機無限,開始大量栽培。

王瑞瑜讚蔬菜爽口

「美生菜需要種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還有強風可以讓它的口感更脆,麥寮土質及氣候都很適合。」這是郭淑芬從父親那裡學到的,念財金系的她將所學為產銷班導入新的經營理念。其間也曾因近六輕而受質疑可能有汙染,然而因禍得福,加速她將產品送公正單位檢驗建立產銷履歷,也通過叩關日本的嚴格食品檢測,生吃熟食都好吃,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總經理王瑞瑜等高階主管慕名而來,拿著生菜生吃起來,直讚清脆爽口。

通過日本嚴格檢測

郭淑芬和農民「搏感情」,從菜苗、肥料的提供到用藥,全親自操刀,並教授耕作技術,農民只要照表操課,倘遇天災及任何損失,都由產銷班承擔,並保價收購,農民收人穩定不再看天吃飯,因而愈來愈多人認同理念而加入,創造年產值5000萬元的美生菜王國,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國,也是國內知名摩斯漢堡等連鎖店指定食材,為麥寮打響了台灣生菜村的名號。

黑蜆年銷日150噸

同樣距離六輕不遠處,歐秋宏穿著青蛙裝彎腰挖捧出粒粒黝黑的黑蜆,宛如黑珍珠般光亮,在台灣還未普及,放養5公頃,年銷日本150噸,在在顯示麥寮蓬勃的農漁產國際競爭力。

「鰻苗愈來愈少,價格愈來愈貴,2009年價格又大崩盤」,原本養鰻的歐秋宏8年前因而從日本引進黑蜆,8成5的育成率,加上日本百分百的收購,讓他愈養愈有心得,最後甚至可以自行育種,他很感謝六輕聘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專家技術指導。

歐秋宏養殖黑蜆行銷日本後,也積極反攻回國內,力暢黑蜆優點,希望破除國人對於黃金蜆優於黑蜆的迷思。

歐秋宏說,黑蜆是日本的國民食品,海水養殖,口感比淡水蛤類Q彈,被日本當成養肝食品,主要是靠大陸、韓國、蘇俄供貨,但這3國加上日本在冬天全都有冰封問題,無法供貨,台灣冬天仍能收成,有獨門優勢。

台塑委託朝陽科技大學輔導農民安全用藥、正確使用資材,成果豐碩,不但農藥檢測安全合格率百分百,高達95%無農藥檢出,即使極端氣候,產量、品質依舊不受影響,各種農作產量都高於雲縣年平均產量。

提供農友專業輔導

計畫主持人張簡水紋指出,團隊從水土檢測、栽培技術、氣象資訊、藥殘檢測、經濟分析等,提供農友專業輔導,受惠農民包括台西、麥寮、東勢與四湖4鄉鎮,輔導成果不僅展現在農藥檢測百分百的安全合格率、高達95%無農藥檢出,即使在極端氣候下,產量、品質也不受影響,種彩色甜椒的許振家等人都大豐收。

(中國時報)

 

台塑造林145萬株 供候鳥棲息

2017年01月25日 04:10 中國時報

/雲林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25000380-260114

 

麥寮鄉沿海有許多養殖漁塭,台塑六輕在此填海造陸後植栽大量樹木,多達145萬株各類樹種,豐富的生態提供過境候鳥棲息、覓食,甚至是繁衍的溫床,所以一年到頭在此可看到70餘種候鳥。

賞鳥達人張俊章表示,按照現有紀錄,到現在應該有70餘種,他個人的紀錄大概有100種,所以說六輕生態其實還不錯。當地賞鳥人士指出,六輕春天最常見的鳥類,有白鷺鷥、夜鷹、伯勞鳥等,每年4月是北返候鳥過境的季節,運氣好的話,甚至還可以看到黑面琵鷺。

尤其六輕附近少了都市的喧嘩,多的是一大遍安靜的森林,就連千里長征準備北返大陸東北的灰面鵟鷹與赤腹鷹等嬌客,也將六輕當作重要的中途休息站。

張俊章說,灰面鵟鷹到了六輕之後,牠會覺得這個地方蠻安靜的,樹木又多,所以會降落,也就是落鷹、落在六輕裡面,吃點食物補充體力後,再繼續往北飛。

到了夏天鳥類繁殖的季節,六輕這邊就更熱鬧了,根據紀錄,把六輕當做繁殖地的鳥類,大量的有綠繡眼、斑鳩,以及夜鷺、白鷺鷥等鷺科鳥類,六輕隔離水道附近就曾發現過200多個繁殖巢穴。

另外在六輕蓄水池管制區附近人煙罕至,幾乎沒有外界干擾,甚至有紅冠水雞、高蹺鴴、燕鴴與小燕鷗等在此大量繁殖。張俊章說,在這邊觀察10幾年,其實六輕的生態蠻豐富的,因為沒有人為干擾,所以鳥類很安心的在這裡生存。

例如小燕鷗,目前張俊章所知,雲林最大的小燕鷗繁殖地就在六輕。佔地約7公頃的六輕阿嬤公園,綠意盎然環境優美,是賞鳥的最佳景點,常駐在此的鳥類,有綠頭鴨、白鷺鷥、白頭翁、與小啄木鳥等,甚至曾有1對台灣藍鵲來作客。

(中國時報)

 

 

 

釣客、漁民見證 六輕海域魚種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25000377-260114

台塑六輕隔離水道的出海口,有施厝寮大排與新虎尾溪2條水道在此交匯,每天漲潮時,大量外海的魚類,順著海水聚集在出海口覓食,吸引許多釣客到此垂釣,曾有人釣起30多斤的金目鱸、5米長的白帶魚,魚獲量之豐富讓釣客滿意。

六輕隔離水道出海口與附近的南便橋,每天都有釣客在此聚集,清晨與傍晚人數尤其多,假日更是人潮不斷,釣客們身旁的魚箱都沒有落空,裝滿各種上鉤的魚類,這裡就是釣客口耳相傳的垂釣天堂。釣客表示,南便橋有三牙魚、破頭仔、春子仔、沙燙仔、黑格、鱸魚等,隔離水道接近蓄水池那邊,曾聽說有人釣到30多斤的金目鱸。

釣客指出,六輕西邊的麥寮港,水深24米,魚類生態豐富,之前開放給釣客釣魚時,曾有人釣到石斑、紅赭、鱸魚與牛港身等大型魚類,甚至有漁民在港區附近夜釣,釣起4、5米白帶魚。

漁民表示,白帶魚一般都在晚上才有,但六輕附近海域白天就有了,他除了用釣的,也使用圍網、中拖網,4年多前就有30多斤的金目鱸,還有龍門鯊,每尾都50幾斤。

六輕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文仰指出,六輕總投資7551億元當中,有1261億元是用在環保,六輕的廢水處理工廠,總共有10套,每套占地將近2公頃,工業區的廢水透過管線收集到處理工廠,經過生物與化學程序,用曝氣與菌處理廢水後,COD、BOD以及懸浮微粒等,都達到政府要求的標準,才將處理過的水從放流口排出海面,所有過程,都有環保局進行連線監控。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985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