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核廢船擬國造 不談缺電 核三廠自動跳機是好事 許厝家長:我們要回去上課!好山好水不可蒙塵,評非核家園的風險
2017/01/22 12:18:08瀏覽347|回應0|推薦0

 

核廢船擬國造 祖宗「電光一號」話淒涼…

https://udn.com/news/story/10815/2280706?from=udn-hotnews_ch2

2017-02-13 08:00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當年台電載運核汙染廢棄物的電光一號在基隆正濱漁港附近上架,引起鄰近住家恐慌。 圖...
當年台電載運核汙染廢棄物的電光一號在基隆正濱漁港附近上架,引起鄰近住家恐慌。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蘭嶼核廢料要搬到哪裡去?」台電經過半年調查,篩選出四個無人島候選場址,分別落於基隆市、金門縣、連江縣與澎湖縣轄區內。待選出廠址後,核廢運送也不能亂來。

當年全國首艘專門運輸核廢料的船「電光一號」,曾將核廢料運送到蘭嶼,由於早就已經拍賣,台電規劃,如果未來集中式貯存方案推動順利,將斥資18億打造3艘同樣700噸級的運輸船。

蘭嶼碼頭特殊 船非得「自造」

蘭嶼貯存場用來運送核廢料的龍門港,由於專用碼頭太小,運輸船一定要特別設計。 圖/...
蘭嶼貯存場用來運送核廢料的龍門港,由於專用碼頭太小,運輸船一定要特別設計。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為何台電要自行打造,不請國際船運公司處理?台電表示,蘭嶼龍門專用碼頭、核一電廠碼頭都太小,國際上也沒有這麼小噸位的船可以幫忙運送,因此運輸核廢料的船一定要特別設計製造。

台電表示,過去曾斥資2.2億元打造「電光一號」,是台灣首艘專門運輸低放核廢料的船,由聯合船舶設計中心設計、中國造船公司(現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製造。

服役生涯零事故 退休卻被嫌

過去「電光一號」停泊在基隆港,曾被議員以綁布條、拉起海報抗議。 圖/報系資料照
過去「電光一號」停泊在基隆港,曾被議員以綁布條、拉起海報抗議。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電光一號」在1989年起造,1991年啟用,1996年停航。雖然服役期只有短短6年,但有零事故佳績,貨櫃司機與海運船員接收的輻射劑量也低於法規值。

分享

不過,電光一號也背負「原罪」,過去扛下重要任務,晚年可說是處處「被人嫌」,命運多舛。

1996年停航後,電光一號停靠在基隆港廿八號碼頭,曾被基隆港務局下達逐客令,地方議員與居民也擔憂輻射外洩而抗議。

最後,電光一號被拍賣至國外,淪落成為運煤船,後來又因為噸位太小,也被新東家嫌棄,最終走向報廢一途。

現在要看「電光一號」身影,只能從資料照片截取。

電光一號停泊在基隆港碼頭。 圖/報系資料照
電光一號停泊在基隆港碼頭。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新船設計仿祖宗 3艘預算18億

台電說,就算當時電光一號沒有拍賣,至今時隔多年,「現在應該也無法再上場了」。未來三艘核廢運輸船的設計,會參考當年電光一號的設計。預計花費是18億,含4年船員人力。

基隆居民曾擔憂核廢運輸船會有輻射外洩問題,台電表示,核廢運輸船採安全規範。一般貨運船,通常在甲板上就可以看得到貨櫃,貨品可以放在甲板上。但是核廢船,核廢料必須放在甲板下、船艙內,採用雙層殼、多重隔板設計來輻射防護。

台電表示,船員是在甲板上工作,藉由甲板減少輻射劑量。甲板厚度要經過計算,但是輻射不容易穿過不鏽鋼與金屬,未來規格也會報原能會核准。

 

 

 

 

【重磅快評】不談缺電 核三廠自動跳機是好事

2017-01-25 11:10聯合報 主筆室

https://udn.com/news/story/1/2251377?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核三廠一號機反應爐的冷卻水幫浦,昨天清晨運轉異常及時偵知,立刻自動跳機急停。國人關切是否係台電疏失?有無影響供電安全?甚至有無輻射物質外洩…,這些反應可以理解,撇開缺電、斷電,我們可能要慶幸的是核三安全防護機制又通過一次考驗。

一個反應爐配置三個冷卻水幫浦,確保反應爐運轉增溫能由冷卻水攜走、降溫,避免超過臨界溫度而造成事故,那將是毀滅性災難。

核三一號機能在一個冷卻幫浦異常時即啟動急停,說明整個災害應變到位;若是未能急停,故障幫浦的工作負擔轉嫁給另兩座幫浦,萬一超負荷,瞬間停擺,那將是難以想像的災難(accident)。

核三廠這次事故,可歸咎原廠西屋的維修草率,但國人的關切不應止於台電的損害理賠、供電亮黃燈而已;至少在非核家園落日期限前,必須保證核電安全,這個目標更甚於供電無虞。

現場情況有值得嘉許之處,是在地恆春鎮代會立即接獲停機通知,並進入廠區勘查;這表示核三廠的緊急應變機制與在地結合,在地的聲音納入緊急應變反應。這是核電廠運轉透明化,緊急應變的標準機制。

2011年福島核災,正因為驅動冷卻水幫浦的備用電源失效,加上之前地震、海嘯造成外電停擺,不幸發生「電廠全黑」的毀滅性最危急狀況。核三廠此次跳機至多算是異常,連「事故(incident)」都算不上,算是次安全測試。

其實核三廠的安全維護具全球性口碑,2001年3月核三廠成功避免一次電廠全黑事件發生,廣為全球核電廠借鏡。之後,2011年福島核災時,重災區宮城縣女川核電廠應對超級海嘯時成功避免電廠全黑,安全保住核電廠事件,唯一的殊堪比擬應對。

2025台灣非核家園達陣前,國人嚴格監督核電安全,做得好,應不吝給予掌聲

 

遷校罹癌風險增 許厝家長:我們要回去上課!

許厝家長:我們要回去上課!
學童十分喜歡許厝分校的環境。(本報資料照片)
許厝家長:我們要回去上課!
家長去年8月曾舉白布條表達拒絕遷回本校的訴求。(本報資料照片)
許厝家長:我們要回去上課!
學童驗尿檢測TdGA(硫代二乙酸)數值表

為何不能回分校就讀?雲林縣麥寮鄉橋頭國小許厝分校61名學童,去年9月在爭議聲中返回本校就讀,學童返回本校前、後共採樣5次尿液進行檢驗,出爐的數據顯示,學童在本校就讀的罹癌風險,數倍於在分校就讀,家長強烈要求,2月13日開學前,由國健署召開說明會,並讓孩子回分校就讀。

再下通牒 開學前給答案

距六輕900公尺的許厝分校學童,因尿液中VCM(氯乙烯)代謝物TdGA(硫代二乙酸)偏高,引發罹癌風險增加疑慮,去年9月5日,61名學童由分校遷回距六輕4.5公里的本校。家長要求回本校之前與之後,採樣學童尿液,進行檢驗,釐清在本校與分校的TdGA數值差異。

衛福部國健署因此在去9月2、3日學童返回本校前,以及10月7日、11月11日、12月9日返回本校後,總共採樣學童尿液5次,今年1月初,所有家長已收到5次尿液檢驗結果,並由「分校五育績優獎助基金會」,請麥寮鄉公所行文國健署,於21日前召開說明會,但家長並未在21日前等到說明會的召開。

遷回本校 檢驗數值大增

「分校五育績優獎助基金會」主委許弘霖23日表示,國健署並沒有回文給鄉公所,他詢問負責檢驗尿液的成功大學,得知目前已在彙整資料,進行分析,同時必需等待工研院的空氣分析報告結果,才能決定說明會日期。

家長們說,5次尿液檢驗結果的平均值,前2次孩子返回本校前,分別約在30ppb(10億分之1)、90ppb;回本校後的3次約為290ppb、280ppb、250ppb,差異非常明顯。

汙染低 為何回不了分校

家長們反映,回本校前的尿液檢驗TdGA數值,遠低於回本校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大家都很希望早日聽到國健署專業分析與解說,若孩子的健康安全沒有疑慮,就應該讓孩子早日回分校就讀,但相關單位卻遲遲沒有回應,讓大家很心急。

許厝分校家長對於國健署迄未安排說明會,感到不解,家長們強調,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既然無法證明分校有安全疑慮,就不應該剝奪孩子選擇更好的求學環境。「若是尿液檢驗數值沒有問題,許厝分校設備新、空間大,為什麼不讓孩子回分校就讀?」

分校學童家長許媽媽表示,很明顯,分校的汙染程度低很多,孩子也一直向她說要回分校,基於檢驗數據、家長立場與孩子意願考量,她希望孩子回分校。另一名許姓家長說,科學數據不會說謊,孩子一直想回分校,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向孩子解釋「為何不能回分校?」

(中國時報)

 

 

資深媒體人:卓亞雄》蔡政府就是狂

蔡英文送粽子給黨工
蔡英文顯得相當開心。(姚志平攝)

狂牛症,是一種破壞牛、羊腦部海綿體組織的病變,病原體是普立昂蛋白,牛感染上腦部發生海綿狀病變,現象是「腦子有洞」,功能喪失,進而神經錯亂、運動失調,最終死亡。蔡英文政府勝選已1年了,支持率直線下滑,真讓人懷疑染上了狂牛症。

不是詛咒,這8個月來人民的確過得苦,關鍵原因是蔡政權施政沒有恆常性,還不止是髮夾彎變來變去,而是想到哪做哪;施政列車似乎沒有煞車,一路衝向深谷;更糟的不止是腦中樞有這現象,四肢、神經末稍也如此,從蔡英文本人,一路向下延燒。

上周「狂新聞」第1名是代表案例。小英「英捷專案」返國旅次上,媒體抱怨一例一休,蔡總統要記者去找老闆,抱怨大家找政府抗議讓「公親變事主」,但1年前她不是鼓勵年輕人跟政府打交道嗎?「說3遍沒回應就拍桌子!」時隔1年,措辭可以不同,但立場、邏輯不該變動。

國格也變得無所謂了。小英出訪宏都拉斯,冒出「中國‧台灣省」,咱們外長竟趕著幫宏國緩頰「只是筆誤」,領宏國薪水嗎?宏國總統開口就要錢,蔡英文也爽快地賞壓歲錢,可是聖誕老婆婆竟被稱為「宏國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葉南德茲總統不是只會要錢的台灣兒子?

訪尼加拉瓜,奧蒂嘉總統竟稱蔡英文是「台灣共和國」總統,蔡無任何不慍,立法院長蘇嘉全搬出過年的吉祥話「奧蒂嘉心中有台灣」,真是荒唐極了,難道我們在尼京設的是「台灣大使館」?升的又是什麼旗?隔幾天,非洲奈及利亞拔掉「中華民國」商務代表團名銜,驅逐出首都,難道不是中國對「台灣共和國」的立即反應?

林全提到農業三大問題之一是「農地破碎化」,但現在執行的多項政策都在加速農地裂解。例如為衝綠能業績鼓勵鹽灘地種電,放任再生能源業者租農地種電,難道無視進一步讓農地破碎?經濟部主管違章工廠,竟然想以就地合法了斷麻煩,對「特定農業區」的違章工廠,先降編為「一般農業區」,之後再徐圖脫離農地管制,這些都是公然為之。

台灣「以廠為家、以廠為校」那段拚經濟的日子,勞資是和諧的,和諧到幾乎是終身雇傭制;一例一休掀翻了台灣的和諧。百物飛漲,林全先說「漲價是必然結果」,後來改口「有人起鬨」,讓人驚覺反映原物料價格漲價的業者是刁民、不肖分子囉?

「勞動部破解雇主因應一例一休八招」,資方難道中文差到看不出鄙夷味濃厚的措辭?勞動部難道褪得去小人得志的猥瑣?為什麼要把雇主推到勞工的對立面?如果資方向經濟部求助,豈非上演勞、經兩部大戰?這還像是政府嗎?掌舵的人跳船了?

「轉型正義」這詞太好用,有不同意見就是抗拒改革、反改革。蔡總統自稱新政府將是最會溝通的政府,結果呢?年金國是會議躲進總統府,以為這樣就可阻絕外界的雜音,可以這麼做嗎?

去年蔡英文就職演說很感動人的一句「我要團結整個國家……,走出困境」,勝選1年了,你覺得呢?人還是那些,變的是腦子有洞了。

 

倒撥電表竊電 台電追討億元電費

2017-01-14 01:33聯合報 記者白錫鏗/台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2229213

水電承包商吳坤翰、吳世賢涉嫌與友人組成竊電集團,四年來為大型酒店、餐飲店、游泳池等倒撥電表竊電。廉政署中區調查組兵分多路搜索,傳喚竊電集團成員、商家共五十人到案,查出吳嫌等人為十一家商家竊電,台電將對商家追償電費一億元,昨訊後依違反電業法聲押吳坤翰、吳世賢獲准。

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郭景東表示,十一家竊電商家包括:東海漁村餐廳、洋洋室內溫水游泳池及普將中興游泳池,尊龍、儷晶皇宮和九龍儷晶理容KTV、岡固實業、麗人名店,金沙公司、法老王及水晶電子遊藝場。

郭景東強調,此次查緝行動,台電初估可向涉竊商家追償電費約一億元。其中尊龍理容KTV將被追償三千餘萬、普將中興游泳池將被追償上千萬、九龍儷晶理容KTV將被追償八百萬。

廉政署中區調查組兩年前偵辦台電人員風紀案,意外發現水電包商吳坤翰、吳世賢與四名友人涉嫌組成大型竊電集團,為商家以倒撥電表方式竊電,再就節省的電費拆帳分贓,如竊電十萬元,竊電集團成員與店家可各分五萬元。

台中檢警與台電稽查員曾實地勘查涉竊電的理容KTV、或游泳池,發現業者使用為數不少的冷氣機、抽電馬達,耗電量極大,但電表呈現的度數卻相當低,與實際使用電力不成比例,懷疑業者竊電,展開偵辦。

 

 

柏雲昌》拆解台電 藏鏡人笑開懷

2017/1/12 下午 09:08:12

柏雲昌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112005696-262105

                            

立法院三通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立法院11日臨時會三讀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右起)、柯建銘、管碧玲、葉宜津、陳曼麗等人在議場內拿著標語合影留念。(姚志平攝)

立法院11日終於三讀通過新版《電業法》,這是國內電業20多年來的突破,結果卻不是太令大家滿意。其中最引起關注的是台灣電力公司轉型為集團控股母公司,其下設發電業與輸配售電業兩大子公司,一下子就從1家獨占的國營電力公司變成3家聯合壟斷的國營電力集團,脫離了長久以來經濟部追求的電力市場自由化及廠網分離的原則。

可悲的是,新版《電業法》只是讓藏鏡人開啟日後高官轉換跑道的大門罷了,一下子又多了3個官派董事長和3個總經理的職缺可以安插人事,豈不快哉!台灣如此彈丸之地,1家國營電力公司的經營效率都有待加強了,拆成3家多頭馬車的國營電力集團會更有經營效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其次,攸關民生的電價,理論上,新法運作後一定會漲,但實務上卻未必會發生。這和「自由化」無關,而是新法納入公用售電業在售電時須符合電力排碳係數基準,這原本不是什麼壞事,因為追求低碳電力是公認的環保原則,但政府已決定採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基準能源配比設定,根據現行的平均發電成本計算,在此配比下,至少電價要漲18%才能達成法定目標,且一旦未來油氣價格高漲時,電價只會漲更多。

就算成立電價穩定基金也是徒然,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電價唯一不漲的可能性就是政府強力「凍漲」,但此舉有如魔鬼再復活!

此外,大量依賴天然氣發電對台灣的能源安全將是一大惡夢,因為台灣幾乎不產天然氣,勢必全部依賴海運進口液化天然氣,其儲、運都是嚴重的問題。更不用說萬一台海狀況緊張時,液化天然氣有如送上門來的第一優選攻擊目標(就像瓦斯桶),危害局部性但效果全面性。

再生能源是否會因新法而蓬勃發展?恐怕也是一場空。基準的電力排碳係數是一綜合係數,不是說實際再生能源發電一定會占到20%;再加上政府規畫當綠電占比達20%後,就須符合設置外加15%的備用供電容量規範。在商言商,屆時多半的綠電業者將轉購較便宜的化石能源發電作為備用供電容量,以符合法規要求。

即使在優惠期間內,綠電業者雖免負備用供電容量的義務,但新的台電集團因背負不斷電的政治責任,只好一肩扛起,準備所有綠電的備用供電容量,其下場也是再多準備一些燃燒化石能源發電的設備而已,別無他途。

綜合言之,做一半不如不做,「1變3」的新版《電業法》恐將讓電力市場豬羊變色。只有藏鏡人笑開懷。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社論》電價凍漲 還談什麼電業自由化

台電員工怒 反對修法漲電價
台電員工怒,反對修法漲電價。(楊兆元攝)

電業自由化是蔡總統重要的競選政見,立法院三讀通過《電業法》修正案,雖達成非核家園時程入法、獎勵綠能發電兩項目標,對長期推動反核運動的民進黨而言,堪稱重大成就,但對改善台灣電業經營環境、實現電業自由化卻毫無助益。尤其政府干預電價的黑手愈來愈明目張膽,對照日前行政院喝令台電不准漲價,令人不敢奢望《電業法》修正帶來穩定的電力供應,更令人憂心今年夏天可能陷入缺電困窘,未來幾年電價將大漲。

《電業法》修正案總說明就坦承,「…價格管制下,電業無法合理反映成本導致節能工作推動困難…」。燃料支出是電業最大的變動成本,長期以來電價卻與燃料成本脫鉤。《電業法》修正三讀後,台電仍是國營事業,電價繼續由政府操控,至多是經由新設的「電價穩定基金」多個程序操作,盡力維持電價穩定,虧損最終仍將由納稅人攤付,這是哪門子正義?

經濟部長李世光在《電業法》三讀修正後說,將立即籌組「電價費率審議會」,預定完成後10月調整電價。經濟部長基於職責,主張「電價如實反映成本」是有勇氣、正確的,但李世光可以倒帶看看一周前場景,台電董事長朱文成表示國際油、氣、煤價持續上揚,台電燃料成本大增,考慮調漲電價反映成本。行政院發言人、經濟部能源局官員,是怎麼當頭棒喝「無漲電價可能」,當時也未見李部長據理力爭,到底哪個才是真的李部長。

《電業法》修正案闖關,當然因蔡總統上位強勢主導,但非核與電業自由化的困難卻不是上位強勢所能解決,需足夠的醞釀、準備期。廢核的德國早在1998年社民黨、綠黨組成紅綠共治政府時,就開始做廢核的準備,尋求民眾共識、擬定非核法律,先後完成《再生能源法》、《節能法》及阻絕核電廠新設的《原子能法》法源,構建廢核的民意環境與法律基礎後,才逐步實現。對照我們草率倉卒,僅提出寥寥數條宣示性條文,德國嚴謹得多。

基於政治考慮的電價禁漲,對電業經營而言,是毫無章法的變數。行政院官員喝斥台電,應是因為「一例一休」惹來民怨正罩著頭燒,此刻白目談漲價,棒喝當然當頭而下。政治考慮凌駕專業已成為蔡政府的常態,哪個行業還能本於客觀環境運作?

《電業法》標榜減碳、廢核,減碳、廢核前提是節能,凍漲電價卻是減碳的死敵。國際能源總署(IEA)去年8月發布各國電價調查,台灣住宅用電每度2.84元,蟬聯「亞鄰最低價」,工業用電與主要工業國家相比也是最低;電價低意謂節約用電誘因不大。果然,不管是IEA或是世界銀行的統計,台灣的人均年耗電量都是亞洲第一,這兩個連動的數字,十足打臉蔡總統「節電300億度」的節能願景。

低電價最壞的負面影響還不是高耗電,而是產業競爭力弱化。現狀不但傳統產業缺乏節電誘因,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更像纏在身上的水蛭,能夠吸血,剝離談何容易。諷刺的是,南台灣有些附加價值極低的產業,白天不開工,夜裡上工,因為離峰電價每度電9角錢,能源成本幾乎是全部生產成本,這麼便宜的電力等於無本生意。企業依賴低電價存活,必定失去創新動機,依賴低電價存活的企業漸增,產業就會失去競爭力,國家經濟就會失去活力。

台電因是國營事業,身上背負著不能說的政策任務。《電業法》修正案開放電力事業新設,台電不再壟斷發電,須與新設電力事業競爭,但必須吸納所有適用新《電業法》對綠能、再生能源獎勵的新設電力事業發電,這種不公平競爭,既未經過社會充分討論形成共識,亦未見立法院反對黨辯論,更缺乏防弊監督機制的配套,這是修法的刻意疏忽?還是礙於什麼政治因素不好談?

南韓是台灣主要競爭對手,2011年前兩國電價所差無幾,南韓電力結構約5成為核電,基載比台灣穩定,也較不受國際燃料價格波動影響。但2013年國際油價上揚,南韓1年兩度調漲電價,合計漲幅達1成,競爭力並不受影響。同年台灣電價死守低檔,台電虧損400億元,經濟表現卻不如南韓。

《電業法》三讀,電業經營自由化已成空談,未來至少在電價自由化問題上不能繼續空談。

 

 

 

社論-好山好水不可蒙塵,違章建築豈容合法─評非核家園的風險

專家指出,2025年「非核家園」計畫注定失敗
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正式入法。(本報系資料照)

電業法日前完成三讀,有關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也正式入法,在核電廠除役之後,為彌補核電缺口,依規劃要將目前只占4%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一舉提升至20%,短短九年要達成這個目標,並非易事。

再生能源包括慣常水力、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及廢棄物能等,目前發電量只占4%,其中太陽光電0.4%、風力發電0.6%,而慣常水力及廢棄物能合計3%。由於先天的限制,慣常水力、廢棄物能難以成長,因此再生能源發電量要達到20%,需由太陽光電及風電挑大樑,而新政府尤屬意太陽能。

其實,推動再生能源並非始於今日,早在2011年還是馬政府主政時,經濟部就已提出「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希望在2030年讓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達到310萬瓩,千架海陸風力的目標為420萬瓩(陸域120萬瓩,離岸300萬瓩),隨後上修太陽光電至620萬瓩。去年政黨輪替,新政府上台後更為積極,將目標年提前至2025年,其中離岸風電目標仍為300萬瓩,太陽光電目標則倍增至2,000萬瓩,其對太陽能寄望之深,於此可知。

太陽光電2,000萬瓩這個目標是很大的規模,大到什麼程度?以近月每天全台用電尖峰負載約2,700萬瓩對比,大概可以明白這是個非同小可的數字。不過,由於太陽光電有日照才能發電,一年8,760小時裡能發電時數比率僅14%(設備利用率),因此2,000萬瓩的太陽光電一年所發的電量僅等於一座330萬瓩燃煤電廠,大約就是麥寮、和平兩座電廠而已。

由於太陽光電設備利用率偏低,要用來取代燃煤、核能發電則裝置容量需燃煤、核能的六倍以上。相關研究估計,若以太陽光電取代核四這座270萬瓩的電力,便需要舖滿五分之三個台北市,台灣哪來那麼多地可以舖?因此要在九年後達至太陽光電設置目標,恐怕比登天還難。從2011年馬政府開始推動太陽光電迄今六年,所累計的裝置容量僅100萬瓩,如何在未來九年再擴大19倍,這真是個難題,難就難在2,000萬瓩要舖在哪?光舖在地層下陷區、土地汙染區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還得找些農地、河堤、鹽灘地及垃圾掩埋場,但這樣還是不夠的,於是又找水庫、湖泊、埤塘,估計這樣距離目標還是很遙遠的,於是行政院又相中了違建的屋頂。

行政院為了達到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如今已是無所不用其極,月前內政部指出國內違建已達66萬戶的歷年新高,擬修《建築法》重罰速拆,以遏止亂象。詎料,如今政府大開善門,只要在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板即可就地合法。然而,這豈非鼓勵大家多蓋違建?政府施政沒有準則,沒有是非已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更可懼的是,當學子們看到政府如此輕蔑法律,玩弄巧門,將形成什麼樣的價值觀?風行草偃,台灣社會價值觀會被扭曲到什麼地步?實令人憂心。

總統蔡英文在去年就職典禮上說:「青年人的未來是政府的責任,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這席話講的很對,但什麼是青年人的未來?除了工作、薪水,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為了達成太陽光電的設置目標,政府居然可以如此便宜行事、大開後門,這是懲罰守法者,獎勵投機者,這給了青年人什麼樣的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若深植人心,這國家還有未來嗎?

除此以外,在水庫、湖泊、埤塘設置漂浮型太陽光電板一事也值得商榷,眾所周知,水庫、湖泊為民生用水的來源,於其上設置太陽光電板,長年累月,風吹日曬,與水浮沉,其對於民生用水是否真沒有風險,須審慎評估。再者,如果來日翡翠水庫、澄清湖、蘭潭的水面都出現載浮載沉的太陽能板,這湖光山色的清幽,大自然的風月還剩幾分?為了取得微量的電力,而犧牲台灣的湖光山色,值得嗎?

所幸,對於行政部門擬在水庫、湖泊設太陽光電一事,朝野立委一致反對,月前台電擬於高雄澄清湖、嘉義蘭潭設漂浮型太陽光電,引來立委撻伐,立委們認為:「絕不可以為了發展太陽光電,而破壞台灣的好山好水。」經此抗議,經濟部長李世光同意將澄清湖移出設置名單,但這並不代表行政院就此鬆手,為了讓2025年的太陽光電達標,好山好水還能保有幾年,令人憂心。

新政府追求「非核家園」,希望發展經濟的同時建構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如今為了彌補核能、燃煤電廠缺口,卻「舖天蓋地」使出各類光怪陸離的手段,尋地壓力已讓主管機關幾近瘋狂。讓我們回到「非核家園」的原點,其目標不就是要構建一個更好、更安全、更有質感的環境嗎?豈可讓好山好水盡皆蒙塵,違章建築就地合法?我們很鄭重地建議決策當局,儘速廢掉太陽光電2025年達2,000萬瓩的目標,再追求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台灣所要付出的代價,恐將更甚於我們所憂心的核電。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952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