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在鐵工廠清掃鐵屑,晚上他做資源回收到深夜;趙文正的工作很基層,但他的心志深不見底。一個月賺一萬五千多元,他捐出四分之三來助人,自己穿補丁的衣褲,刻苦度日。這是今年富比世雜誌亞洲行善英雄榜上最動人的身影。
和許文龍、張榮發、戴勝益等行善富豪的照片擺在一起,趙文正衣著破舊,面容滿布風霜;但藏在這張臉孔下,卻是一顆難以想像的慈悲心。
家扶中心志工形容,趙文正每次來捐款,口袋裡掏出的鈔票都還沾著油漬;顯示他從回收場賣完破銅爛鐵,就立即捐出來。亦即,每夜在街頭翻撿垃圾,他心裡念念不忘的,都是那些貧苦無依的孩童。
一般人行善,多半是因為「行有餘力」,但趙文正不同。他出身貧苦,未曾接受良好教育,至今在鐵工廠的清潔工作,嚴格而論都不算是正職。他有五名子女,自己生活儉樸到近乎自虐的地步,但捐款助人對他卻像呼吸那麼自然自在。「行善英雄」之名,他當之無愧。
該慚愧的,是那個辱罵他「像狗一樣在翻垃圾桶」的年輕人。
第一,資源回收是在幫社會解決問題,是值得敬重的工作,一點也不低下。
第二,若有人困窘到必須翻垃圾,應該給予協助,而不是譏嘲。
第三,憑外表對人驟下判斷,是膚淺的行為,是歧視的來源。這個粗魯的年輕人,知道趙文正的真實故事後,不妨找個機會向他致歉。
但願行善也是一種社會傳染病,聽到趙文正的故事,應能激發台灣更大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