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父親參加辛亥革命 明代「與豐臣秀吉書」恫嚇住日本 一紙敵千軍
2011/10/06 11:37:37瀏覽352|回應0|推薦1
我的父親參加辛亥革命(上)
《胡經緯》
October 03, 2011 06:00 AM |
我的父親胡慶榮,又名旭東,號耀南,生於一八八六年,在一九○二年參軍。辛亥革命時是武昌工程八營的一個目長(相當於班長),武昌首義就是他們這個營最先舉事的,他在世時常常給我講他的家世和參加武昌起義的經歷。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我想把這些記憶記述下來,讓人們對那一段歷史多一點了解。這既是對父親的深切緬懷,也是對那一場偉大革命的深刻紀念。

我的祖籍是湖北咸寧汀泗,不知是哪一代來到武漢,好幾代人都是在衙門裡當師爺,也就是小小的書吏。

父親小時候,家裡曾給他訂過親,他的岳父後來把他送到一家鋪子當學徒。舊時代的學徒地位很低,是老闆的廉價勞動力。學徒進去的頭三年,是不讓學技術的,就是幫老闆打雜、做家務、帶小孩,什麼事都得做,甚至要為老老闆倒夜壺。稍不如意,就會被老闆責罵,甚至拳腳相向。

父親這時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小伙子,血氣方剛,哪能長期忍受這種虐待。有一回老闆又打他,他一氣之下跳起來在老闆的臉上猛擊兩拳,轉身就跑。學徒打老闆,可是大逆不道的事,要想再回去,就必須託保人向老闆求情,還要備上大禮上門磕頭謝罪。即使這樣,也免不了再挨老闆一頓痛打。

父親無處可去,時逢街上正在募兵,他就決定去投軍。父親下了決心,若無所成,決不會回去見準岳父一家。

據父親說,當時招兵也很簡單,就是一個軍人在前面打著一面旗幟,後面幾個軍人吹著軍號在大街上走著,願意投軍的人就跟在他們後面,就這樣,旗幟後面的隊伍愈走愈長。

隊伍裡的人長衫短褂,各色各樣,甚至還有一些蓬頭垢面、赤膊光腳的叫花子。到了軍隊經過身體檢查,沒有殘疾和重大疾病的都可以當兵。年輕力壯又有些文化的人,更可以分配到新軍和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兵種。

父親因為長得健壯英武,從五歲到十五歲,整整讀了十年書,在那個時候的軍隊裡,這種文化程度就算是很高的了,所以被分配到新軍的武昌工程第八營。

新軍和舊軍差別很大。新軍軍人無論是體格或文化素質都要高一些,軍事訓練採用西方軍隊教程,比舊軍要先進得多,武器裝備更要精良一些;服裝也很整齊,排長以上的軍官還有呢子軍服,薪餉也比舊軍高一些。

父親提到,甲午戰爭清軍慘敗,喪權辱國,孫中山先生上書要求改革失敗,深知清政府已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乃創立興中會,並在一八九五年在廣州發動第一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失敗,五年後又在惠州起義,又告失敗。

幾次起義的失敗,引起革命黨人總結經驗教訓。大家認識到革命需要武裝力量,一定要有軍隊不可。因此當時有很多革命黨人都先後參加新軍當兵,而且幾乎都是投入新軍的工程各營的。

當革命黨人進入新軍以士兵身分作革命工作後,父親有機會認識了熊秉坤,他是革命組織日知會派來的。他比父親年長一歲,都是知識青年,相談後一見如故。

熊秉坤對父親亮出了他的身分,要求共同來作新軍中的工作,父親在新軍中受到教育,早就嚮往改革,從此就正式加入了日知會。

隨著革命活動的深入發展,新軍裡的大部分軍人都參加了革命黨或者傾向於革命,這就為後來辛亥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小時候曾經發現父親有個很大的木箱,裡面裝滿了線裝書和裝訂得整整齊齊寫滿字跡的大本子。我出於好奇便問父親,這些書和本子上都是寫的什麼?父親告訴我,那些都是他當年在軍隊裡學習時的講義和筆記,留下來作個紀念。(上)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我的父親參加辛亥革命(上) 

October 04, 2011 06:00 AM | 887 次 |
武漢的革命形勢逐漸成熟,革命黨人決定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六日(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起義,後來由於消息走漏,起義只得推遲。十月九日,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機關先後被清軍破獲,湖廣總督下令緊閉武昌城,並從各處調集兵力分頭搜捕革命黨人,武昌城內陷入一片恐怖中。

父親說,工程八營的反動軍官為了預防士兵暴動,大肆搜繳士兵們的子彈。士兵們為了逃避搜查,以備不測,紛紛把子彈藏在帽子、鞋子、牆縫、鋪蓋等處,但大部分子彈還是被抄走了。

當時營門也關閉起來,不許士兵隨意進出,並派人在營區內到處巡查,嚴密監視士兵,讓軍營內和外界的聯繫完全斷絕。

當時工程八營的革命士兵人人自危,深感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來個魚死網破,及時起義,死裡求生。

哪知正在準備的時候,軍警趕來,捕獲二十餘人,其中三個人被認為問題明顯,立即遭到審訊,他們是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人都是革命組織成員。在審訊中,三人都堅強不屈,痛斥保清的審判官。

十月十日清晨,三位英雄先後被殺。在彭、劉、楊三烈士英勇就義後,武昌全城戒嚴,清政府大肆搜捕。在這種極端險惡的情況下,革命黨人毅然決定,十月十日按計畫起義。

據父親說,當晚是熊秉坤首先開了一槍,大家當時還曾埋怨他不該性急,過早暴露了起義意圖,而應該盡可能不響槍地控制軍營,打敵人一個猝不及防。

誰知,這一槍竟然成了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關於是誰打響第一槍這個問題,歷來有些爭議,父親和熊秉坤曾經是一個班的戰友,辛亥革命多年以後,父親和熊秉坤等戰友還時有往來,他的這段記憶應該是值得參考的。

接著革命士兵就按原計畫赴楚望台集合,楚望台這裡有清軍的軍械所,它是湖北省儲藏槍械彈藥的總匯。駐守這裡的也是工程八營,除滿清軍官及少數士兵外,絕大多數士兵多年來都受到了革命教育。

滿清軍官聽到起義槍響,斷定情況有變,下令加強防守;而革命士兵表面遵守命令,實際則向進攻部隊的上空射擊。

由於工程八營中的革命力量占有絕對優勢,起義軍又是背水一戰,非常勇猛。起義軍控制軍營以後,急於補充彈藥,又立即衝向距離營房大約百米左右的楚望台軍火庫。

楚望台軍火庫也是由工程八營看守,但是其中有幾個保清的士兵從院子裡向外開槍,一發子彈把父親的軍帽打飛,這幾個士兵即刻就被庫內的革命黨人解決了。

起義軍補充彈藥以後,一部分人向南出中和門接應南湖砲隊的革命軍,大部分人則向西進攻總督衙門。(中)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我的父親參加辛亥革命(中) 
October 05, 2011 06:00 AM 
革命軍雖然英勇無比,但在數量上卻遠遠不及守衛總督衙門的軍隊,火力也遠遠不及他們,攻勢一度受阻。後來南湖砲隊開進城來,把大砲架在中和門城牆、蛇山山頭上,向總督衙門開砲。幾發砲彈落在衙門的院子裡,守軍驚慌失措,軍心動搖。湖廣總督狼狽打通衙門西邊的院牆,倉惶乘小船逃到停泊在長江中的軍艦上。在砲兵的配合下,起義軍攻克了總督衙門,武昌首義成功。

第二天,漢口、漢陽的革命軍相繼起義,清政府在武漢的統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接著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腐朽專制的滿清王朝終於被這場偉大的革命推翻,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結束了,父親也穿著呢子軍服回來看望他的岳父母和我的母親。

後來袁世凱竊國,父親也退伍了。他做過稅務局的職員,因為看不慣官場的腐敗,不久便辭職了,開過水煙鋪和瓷鐵鋪。

最近看到幾篇評價辛亥革命的文章,讓我想起父親也曾談過他對這場革命的獨特看法,於是提筆為文,轉述親身經歷這場大革命的父親看法。(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我的父親參加辛亥革命(下) 


明代「與豐臣秀吉書」恫嚇住日本 一紙敵千軍

2015-10-03 02:55:43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5975-明代「與豐臣秀吉書」恫嚇住日本-一紙敵千軍

一封明代大臣撰寫措辭嚴厲的國書「與豐臣秀吉書」,恫嚇住日本野心,逆轉抗日援朝戰役局勢。。 圖/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四百多年前,一封明代大臣撰寫措辭嚴厲的國書「與豐臣秀吉書」,恫嚇住日本野心,逆轉抗日援朝戰役局勢。此一真跡為史上有名的「壬辰之戰」作見證,昨天現身中正紀念堂。

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及中正紀念堂主辦的「萬曆萬象: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特展」,今天起對外開放,最受矚目的展品是「與豐臣秀吉書」,字體雄強、盡現天朝霸氣。

萬曆廿五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朝鮮王向萬曆皇帝求援,朝鮮經略楊鎬奉命撰寫措辭嚴厲的「與豐臣秀吉書」,壓制住其氣焰。豐臣秀吉在這場「壬辰之戰」中戰敗後不久即去世,其後上台的德川家康被此役震懾、鎖國三百年,也維持了東亞長期的和平。

何創時書藝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說,他從前一直以為明朝是個「黑暗時代」,直到他開始收藏明代書畫,逐漸發現明代的萬曆朝是個多元而開放的盛世,眾多橫空出世的大師,在軍事、書法、思想、藝術、西學、佛法等領域發光,如同閃爍的星圖奇觀。由於清乾隆皇帝排斥明代的藝術,讓他有機會擁有眾多「乾隆未覽之寶」。

「萬曆萬象」展呈現一百廿五位明代名家,罕見的書畫作品一百卅餘件。一進入展場,即可看見霸氣十足的「與豐臣秀吉書」。在第一個展區裡盡是能文能武的名將墨寶,還有擊敗過荷蘭人的名將謝弘儀、南居益;大戰豐臣秀吉的名將李如松等人雄渾剛勁的筆墨張力,令人驚豔。

罕見的還有被尊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罕見傳世真跡「紅塵堆裡七絕」;李時珍在完成巨作「本草綱目」後開心記述心境的短文。此展將在中正紀念堂展至十一月十五日。

恫嚇+苦勸 震懾豐臣野心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皇帝震怒,已逮譴使臣…興問罪之師於海上」。日本霸主豐臣秀吉二度派兵侵略朝鮮,明代萬曆皇帝命經略朝鮮軍務的楊鎬撰寫「與豐臣秀吉書」。他如何興師問罪、震懾住豐臣秀吉的野心?

楊鎬先陳述大明皇帝已知悉此事,並接受朝鮮王的請求出兵救援。接著他切中主題表明皇帝震怒,「天朝視蕞爾日本」為一島,表明君臣位階不同,「爾既受王封,已為臣屬」。

何創時書藝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解析,這封國書恫嚇豐臣秀吉「臣與君抗,天理不容」,並指日本在前一年發生大地震,這是「神明殛(懲罰)之」。楊鎬接著動之以情指出,豐臣秀吉已六十多歲,但兒子還未滿十歲,奉勸他「壽命幾何,而幼子孤弱何恃」?還不如速行罷兵休養生息。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570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