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5 11:09:09瀏覽672|回應0|推薦0 | |
東倫敦 貧民窟蛻變文創搖籃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英國報導 旅英台灣插畫家鄒駿昇打開窗,燦爛陽光灑下,在他的工作室畫下一條條陰影。歷經多次修補,這片窗戶由不同材質的玻璃拼成,「每塊玻璃都是一個時代留下的工業痕跡。」在他眼中,這棟房子就是一件藝術品,時間的藝術品。 鄒駿昇的工作室位在倫敦東區。這是一棟五十歲的老工廠,租給十多名藝術家。這樣的老房子在台灣稱不上古蹟,面對都市更新的洪流隨時可能滅頂,在倫敦卻成為藝術家孵夢的搖籃。 「來吧,讓我帶你們來看什麼叫東倫敦風格!」離開工作室沒走幾步,我們鑽進Shoreditch,彷彿跌進愛麗絲夢遊的仙境─看似廢棄的牆上塗滿鮮豔塗鴉,打扮入時的辣妹型男在灰撲撲的老房子、老街上擁舞。這裡是倫敦最夯的時尚潮區,不過幾年前,它還是槍聲頻傳的危險地區。 十年前,倫敦東區還是惡名昭彰的貧民窟,最出名特產是開膛手傑克。二○○二年,一群藝術家看上這裡現代感的老工廠,租下做為聯合藝術工作室。「藝術家來了,畫廊、酒吧、咖啡館來了,人潮也來了。」鄒駿昇說。 鄒駿昇本是美術老師,五年前往倫敦尋夢。「這裡有股力量push你,你不是一個人在做夢。」他說,台灣藝術系學生畢業後只能當個體戶;英國卻透過藝術家聯合工作室將「作夢」的力量延續到校門之外。 鄒駿昇指出,英國的藝術家聯合工作室會刻意挑選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讓他們一起學習、工作。「你不是一個人在創作,而是一群人在創作。」正因如此,英國藝術的「跨界」普遍而自然。像他和荷蘭攝影家室友,最近便在台灣舉辦跨界展覽。 「我很擔心,回台後,這股作夢的力量會不會消失。」準備回台的他,期待台灣也能成立藝術聯合工作室組織。 「台灣有聯合藝術工作室,但缺乏長期經營這種工作室的藝術組織」策展人胡朝聖曾協助忠泰建設「Urban Core城中藝術街區」計畫,讓老房子在都更之前暫時轉為藝術工作室。 他認為,台灣過去的都市計畫,從未思考藝術家的位置。然而在文創時代,藝術的無形價值已被看見,「台北的都更,或許正給了藝術家創造屬於自己空間的機會!」 ※延伸閱讀》 全文網址: 東倫敦 貧民窟蛻變文創搖籃 - 為藝術與寵物找家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6643#ixzz1V3xjqnLz Power By udn.com 英國當寶疼 台灣急著撲殺牠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倫敦報導 相信嗎?「流浪」到英國動物收容所裡的貓、狗,住的是獨立套房配休息室與運動間。牠們擁有大量玩具,心情不好時有人安撫陪伴,玩累了則有音樂助眠。這些宛如「度假村」的五星級照護條件,可都是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偉大和文明,可以從他們如何對待動物來衡量。「如果以收容所對待流浪動物的方式來衡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台灣比印度還不如。」 台灣許多動物收容所設於垃圾場旁,因為台灣負責捕捉流浪動物的是清潔隊員。而貓狗收容十二天就可以撲殺,「簡直把動物當垃圾!」陳玉敏想到就嘆氣。 狗並非適合群居的動物,因此英國規定,收容所的狗舍必須讓狗獨居。台灣的收容所卻像集中營,數年前台中一間收容所甚至發生狗兒吃同伴屍體的慘劇。 陳玉敏說,這種環境下收容的貓狗,即使找到新家庭也留下身心後遺症,最終可能還是得回到街頭。 英國流浪動物的捕捉由政府處理,動物收容所則多由動物保護團體籌資興建。但政府與動保團體維持良好關係,捉到流浪動物後便會送往收容所。 英國最具公信力的動物保護機構為皇家防止動物虐待協會(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amals,簡稱RSPCA )。 該機構設有經考試認證的動物保護員,平日穿制服執勤。民眾如果看到虐待動物行為,也會向RSPCA舉報。 針對動物收容所該有的設備,RSPCA有一套鉅細靡遺的規定,包括狗、貓舍須達一定的高度,要有獨立的休息和運動空間。收容所還必須提供可刺激動物視覺、聽覺的設備,輕音樂列為首選。 陳玉敏說,從動物收容所的設備與觀念,可以看出英國「眾生平等」的觀念,這也正是英國發展進步人權觀念的基礎。 陳玉敏認為,台灣始終無法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收容所品質是癥結。台灣才發展幾十年的動物保護觀念,或許一時趕不上逾一百五十年的英國動物保護運動;然而政府可以從興建一所觀念正確的動物收容所開始,喚醒我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視。 全文網址: 英國當寶疼 台灣急著撲殺牠 - 為藝術與寵物找家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6646#ixzz1V3yLLOnw Power By udn.com 陸以正專欄-英國動亂 一葉知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81500408.html 許多人以為整天在街頭廝混的不良少年,只是美國兩岸大城市特有的現象。但在英國上周一連六天,從倫敦開始,蔓延到英倫三島各大都市,包括伯明翰、利物浦、布列斯托(Bristol)、諾丁漢(Nottingham)、克勞頓(Croydon)、巴斯(Bath)、格羅斯特(Gloucester)、伍爾辛頓(Worthington)、薩爾福特(Salford)、伊林(Ealing)等地,全都發生騷亂。英國本是最守秩序,最遵守法律的地方,難怪舉世為之震驚,無法置信。
為什麼呢?不瞭解英國情形的人,可能誤以為這類隨意縱火、搶劫、砸店、鬧事的年輕人,以下層社會的外籍人為主,大半是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迦納、蘇丹、埃及等國,或者東南亞那些英國舊殖民地來的新移民,實際卻大謬不然。
道理很簡單:外籍居民深怕一旦被捕,會喪失寶貴的居留權,因而閉戶不出。反而是金黃頭髮、湛藍眼珠的道地英國青少年,只為發洩過剩精力,既無目的,也不用大腦,闖下的滔天大禍。
八月一日開始的那一周裏,足足有六天,倫敦處於無政府狀態。事發後各級政府才手忙腳亂地恢復首都秩序。倫敦警力本祇六千人,四處借調結果,增至一萬六千人。受傷員警一百十一人。肇事青年被捕者,各區原共七百六十八人,現已增至一千二百人,其中年紀最小的才十一歲。這還只是大倫敦一地,散布全英各大城市的傷亡與被捕人數,尚未計算在內。
英國講究保護人權,不得公布未成年犯的姓名。迄今已結束調查,被起訴者僅一百六十人,其餘一千多人還待慢慢查明事實,有確實證據者才能起訴。但倫敦警察總署所屬各區分局的拘留所,都已「客滿」了。
久住英國的朋友說,今日倫敦街頭情況,與六十餘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大肆轟炸倫敦後的景象,倒有三分相似。不過當年的斷垣殘壁,是戰爭所造成。今日商家關門閉戶的淒涼街景,卻是自家問題少年的傑作。兩兩相較,情何以堪?
人民財產損失之大,恐怕無法估計。英國有條一八八六年的舊法律「暴動損害賠償法(Riot Damages Act)」,規定因民眾暴動,老百姓所受財物損失,政府有賠償之責。此法從未廢除,政府將來負擔之重,簡直無法想像。即使賠上國家所有的財力,恐怕也不夠。
保守黨政府這次的表現,也很差勁。直到今天,還拿不出一份事件究竟怎樣發生的明確報告。當初據說是一個名叫杜根(Mark Dugan)的人,與警察發生衝突,中槍身亡,引發這場暴動。現在卻查明杜根臨死之前,並未對警察開槍。真相越來越糊塗,難以理清。
今年才四十三歲的卡麥隆總理,事發時在國外渡假,臨時趕回英國處理善後。這位牛津大學畢業、去年才與自由黨組織聯合內閣、成為一百九十八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只能在下議院發表嚴厲的聲明。
卡麥隆說:「民眾大肆搶劫、破壞、和偷竊,讓舉國震驚,這就是犯罪,沒有什麼藉口可言」。他說政府定將嚴辦肇事者;今後如再有暴亂,警察得使用橡皮子彈,或用水龍沖散群眾。事實上他唯一做出的事,是考慮禁止電腦程式Twitter。此訊立即引起同屬保守黨的女議員Louise Mensch強烈反對。
一周以來,英國乃至歐美各國不論教育家、心理學家、或者犯罪學家,眾人議論紛紛,就是沒人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同樣的暴亂事件再度發生。從另一角度去看,問題在於這一代的英國青年,不瞭解民主自由之可貴,和享受的背面需要奉獻。他們的生活太優裕,嫌讀書太無聊,整天成群結黨在街上遊蕩,出事只是遲早問題而已。
也有人舉吉朋(Edward Gibbons)的名著《羅馬帝國興亡史》一書為例說,世上沒有永不敗亡的帝國。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葉,英國稱霸世界已四百餘年。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列名聯合國安理會五強之一,原就有些勉強,倫敦早該識相一點,自求多福,更不必學破落戶子弟,硬撐場面。
我的觀察是,英國真正的困難在於無法振興經濟。今年七月的全國失業率,已高達百分之七點七。放眼未來,國家經濟勢必繼續受歐盟與美國拖累,不可能有起色。高物價加高失業率,才是青年人爆發不滿的真正原因。一葉落而知秋,這次動亂會是大英帝國未來歲月的預演嗎?世人只能摒息以待。 巴特西貓狗之家照顧一隻狗的平均費用,是四萬台幣。 記者徐兆玄/倫敦攝影 全文網址: 英國當寶疼 台灣急著撲殺牠 - 為藝術與寵物找家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6646#ixzz1V3z39A36 Power By udn.com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