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4 12:05:46瀏覽1625|回應0|推薦1 | |
不用註冊的免費「開放幼兒園」,是瑞典托育的聰明設計,讓育兒父母不會「宅」在家裡,帶著小小孩到這裡唱歌、遊戲與交朋友,互相觀摩如何成為好父母。近十年來,育兒爸爸明顯增多。 記者陳柏亨/瑞典攝影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前言/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為讀者規劃「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國外採訪系列專題,並以影音、幻燈片、廣播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報導,邀讀者一起走向數位匯流的新媒體時代。 在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的今日,政府以百萬口號催生,各項研擬中的政策真能讓生育率止跌回升嗎?北歐瑞典擁有八成的高女性勞參率,同時有高生育率,平均每個女人生一點九個小孩!要讓台灣女性不再婚育罷工,我們能從瑞典經驗獲得什麼啟示? 感謝中國信託贊助此次計畫,長榮航空提供交通協助,與國人一起放眼世界,關懷台灣。 ●「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斯德哥爾摩市家庭中心的社工蓮娜溫柔的一句話,卻是瑞典打破先進國家「女性高教育、高就業率,一定兼有低生育率」魔咒的關鍵──養兒育女是國家大事。 人口九百萬的瑞典,擁有八成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女人更「生生不息」,擁有傲視全歐的高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生育一點九個小孩。相較之下,台灣女性就業率徘徊在五成邊緣,生育率卻落得在全球吊車尾,去年只有零點九,難怪馬英九總統要疾呼這是「國安問題」。 一年多 有薪育嬰假 如果國家盡全力支持你生兒育女,讓人不用在職涯及生育中兩難;從準備懷孕開始,政府提供產檢到小兒護士的免費支持;小孩一出生,父母可享約一年半的有薪育嬰假,之後有平價托育、課前及課後照顧,上學免費,十六歲前每個月還給約新台幣五千元的兒童津貼──你還會如此猶豫要不要生小孩嗎? 這就是瑞典達成高生育率目標的祕訣:對全面家庭友善的福利政策(不只是限於中低收入戶的殘補式福利),與普及的、付得起的公共托育制度。 一社區 一家庭中心 為每對父母撐腰的「家庭中心」是其中一環。蓮娜工作的力力何曼區家庭中心,就在地鐵站旁熱鬧的購物中心裡。一出電梯,偌大的走廊上寫著「p-barnvagnar」,意思是「嬰兒車停車場」。嬰兒車海非常壯觀,這是苦於少子女化的台灣少見的夢幻場面。 蓮娜解釋,瑞典各社區都有家庭中心,提供育兒父母的一切所需,通常包括:助產士中心、父母支持中心、幼兒健康中心;以及供育兒父母聚會的「開放式幼兒園」,毋須註冊,想來就來,大人小孩在此唱歌、勞作或打架;家長相互打氣,也能降低孩子未來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 「我們還把『產婦中心』改名為中性的『助產士中心』。」蓮娜說,好讓男性覺得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治療師 連心情都管 準爸爸約拿‧法格倫陪女友來產檢,「寶寶再一個月零一天就要出生了。」他說,今天要聽胎音、量肚皮大小,看胎位是不是正常。作為準父親,法格倫十分投入。 其他房間裡,「媽媽團體」正討論嬰兒營養;「新手爸媽」的六母一父都帶著嬰兒,資深治療師正在帶領大家說出經歷生產的惶恐與痛苦。瑞典政府連父母的心情都管?「當然,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蓮娜說,整個國家都幫你。 無微不至、環環相扣地支持人民成為父母,以國家力量協助孩子成長,這是一九三○年代也曾歷經人口危機的瑞典,解決少子女化問題的催生哲學。當時總理韓森提出「人民之家」口號,照顧人民「從搖籃到墳墓」。 到六○年代,勞工短缺,亟需女性投入職場,於是政府廣設托育設施,協助女性返回就業市場,更確立福利與勞動政策結合,「享受福利」和「工作納稅」支撐,造就令人驚奇的瑞典模式。 「我們沒有『家庭主婦』!在瑞典,每個人都工作。」這是此行托育訪談最常聽到的開場白。斯德哥爾摩市年輕美麗的副市長安娜‧傑摩兒就是一例,掌管全市福利,兩歲兒子是她的驕傲。 「工作對女人和男人一樣重要,這是我的身分認同。」安娜說,托育制度加上伴侶支持,讓她在工作上實現自我。兒子出生時,她是國會議員,丈夫請了幾周假照顧新生兒;接著她請了六個月親職假;當她回到國會,先生再請八個月親職假,比她請的還長。如今她在市政府任職,孩子上公共幼兒園,學費不超過家庭收入百分之三。 「瑞典生育率下降時,政府政策並不以鼓勵婦女生育為要件,而是轉而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並同時推行兩性平權政策,提供追求家庭與職涯的途徑。」中央研究院人口政策建議書結語,可供馬政府三思。 ※延伸閱讀》 ‧「孩子的天堂 瑞典人拒婚不拒生」 全文網址: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51&f_SUB_ID=5022&f_ART_ID=328406#ixzz1R6bUDCee Power By udn.com 瑞典兩性平等 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瑞典的托育制度其實是奠基於兩性平權的終極價值;瑞典「性別平等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也是獨樹一幟。 「教育是性別中立的。」亞伯拉罕堡課餘休閒中心的安‧格羅斯說,老師視小孩為個人,不是「男孩」或「女孩」。分組也不會男生一邊、女生一邊;鼓勵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絕不會說「女孩子不玩這個」、或是對男孩說「別像個女生」,不在言辭上貶低另一個性別或設限。 園裡原本的doll room(娃娃屋),也改名play room(玩樂屋),小男孩也自然地去玩填充玩具,從名稱顛覆性別藩籬。 斯德哥爾摩社福官員曼納紅說,瑞典的課程非常重實用性,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成為「獨立的人」;到了中學,木工、烹飪、修車等課程,男女都學,瑞典爸爸做家事,也就不足為奇;學校連「家庭預算」、「健康飲食」都要教,「這些跟數學課程一樣算分數,一樣重要」。她知道許多亞洲國家在學校只教智識課程,但「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生活嗎?」 五、六歲的大小孩穿上反光背心,整裝待發。這天是森林幼兒園到湖邊上課的日子。男老師理察推著推車,帶了一天所需:蠟筆、畫紙、牛奶、麵包、保溫的午餐、洗手的水、衛生紙,還有供戶外「方便」的小小便椅。 這天要教小朋友帶狗兒出門得上鍊繩,女老師黎安娜要小朋友到草叢裡找出事先藏好的紙片狗,為它們綁上彩帶。孩子四處翻找,一剎時四處都是牽著紙片狗蹓躂的小大人。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園長瑪莉‧馬柏格說,在大自然裡唱兒歌、用樹枝排出字母、撿石頭數數兒,都是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下一代瑞典人「尊重大自然」的傳統。 瑪莉說,「Allmansratten」或稱「每個人的權利」是瑞典文化源自中世紀的傳統,強調每個人都有近用大自然的權利,包括摘取野莓、野菇(即使是私人土地);原則就是:「不驚擾、不破壞」,讓大自然為人類及萬物共享。 全文網址: 瑞典兩性平等 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3#ixzz1R6bbtwrv Power By udn.com 瑞典訂男性育嬰假 好制度打造好爸爸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力力何曼(Liljholmen)社區的「開放幼兒園」裡,吉他聲一撥,所有家長抓著一兩歲的小小孩圍成一大圈,開始唱瑞典兒歌。父母重溫童年,小孩跟著呀呀叫歡鬧著。一歲又三個月大的胖小子溫斯頓突然竄到圓圈中心傻笑。他的小T恤上寫著:「如果你覺得我很可愛,你應該見見我爹。」 發牌手 成了推車手 卅二歲的爸爸尼可拉斯笑嘻嘻地看著兒子耍寶。他是請了六個月「育嬰假」的賭場發牌員,比法定的兩個月「父親月」還長。曾經靈巧推籌碼的雙手,現在忙著幫兒子擦口水。「當你看過世界,知道人生的派對、冒險結束了,該是陪兒子成長的時候了」;更何況,「你休(育嬰)假,政府還給錢。」 在瑞典南部的隆德,正休育嬰假的羅伯熟練地從嬰兒袋裡拿出香蕉,在自備的碗裡壓成香蕉泥餵九個月大的兒子。「育嬰假是瑞典最好的政策,親職假是我人生裡最好的決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當老師的羅伯說得真誠:「我女友先請了五個月育嬰假,現在輪到老爸上場了。」他很得意:「現在我對兒子的了解比她多,她還得問我。」 育兒經 男人本該修 一向扮演「養家活口角色(bread winner)」的男人,在瑞典,已對「父職角色」有全然不同的體認:從職場暫時抽離,參與育兒、分擔家務,享受「當個爸爸」的親密愉悅,似已成男性的人生必修課──不論有沒有結婚(瑞典承認同居伴侶組成家庭的合法權利)。 不覺得育兒是女人的事嗎?「不,孩子需要媽媽,也會需要爸爸。」時尚的奶爸歐爾松是網站設計師。他說:「我想要參與,我是家庭的一份子,我想和女友分享生活中的好和壞。我反而想問:你們的文化裡為何不這麼做?」 於是,「推著嬰兒車的男人」成了瑞典最尋常的街景。育兒男人幾乎無處不在:推著嬰兒車慢跑、逛超市、喝咖啡、上兒童戲院;戰車型嬰兒車推上地鐵,裡頭是大小兩兒,老爸毫不害羞地抱起小的,哼起兒歌。甚至常見幾個大男人各自推著嬰兒車,在路邊酒館喝啤酒! 對照台灣,全職居家父親很罕見,請育嬰假的父親一直是稀有動物;上班族父親即使回家偶爾幫忙幼兒洗澡,也會被讚為「新好男人」,似乎育兒是女人「天職」。但當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及家務重擔,還要兼顧工作,結果是女人「懼婚、拒生」;中央研究院今年初發表的「人口政策建議書」就把「家務性別平權」列為解決少子女化的藥方之一。 父親月 法定兩個月 「好制度造就出好男人!」曾參訪瑞典的高師大教授游美惠如此感嘆。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楊佳羚說,瑞典男人並非「天生」就比台灣男人愛小孩或會帶小孩,就像女人也不是天生會一樣,「瑞典滿街好爸爸是社會制度『訂做』出來的」。 早在一九七四年,瑞典立法親職假,「親職保險」史無前例地成為國家福利,政府給父母補償性薪資,好讓他們暫時留在家裡育兒。結果如同台灣,請育嬰假的,大半還是女性。 親職假 可領八成薪 於是,瑞典在一九九五年修法,規定親職假一定要有一個月是「父親月」,得由男性申請,不得轉讓給女性;二○○二年,更將父親月延長為兩個月,可領八成薪。 此舉果然奏效。二○○三年申請親職假的父母,有百之四十三是男性,是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四的十倍;大約近一半的瑞典父親都享用了這項權利;在首都比率更高,家庭中心社工麥可‧倫格蘭說,約有八成五的父親都使用了六十天的父親假。楊佳羚認為,瑞典是以國家政策「鼓勵」及「強迫」男人成為父親的。 力力何曼開放幼兒園的保育員史蒂娜‧阿掬生觀察,立法之後,近十年來,帶著孩子來參加的父親愈來愈多。就這天所見,母親和父親人數幾乎是三比二。 在隆德大學任教的馬茲‧班納說,大兒子出生時,他在一九九八年第一次請親職假時,推著嬰兒車到遊戲場,「我是女人堆裡少見的男人」;不過,當○六年為小女兒再請親職假時,街上早就多的是比他更年輕的時髦帥爸,育兒父親已是龐大族群。 「社會已經不一樣了,我父親那一輩,整天總是忙著工作,有一次我開玩笑跟他說:『我從沒在白天見過你。』父親當然不是很開心。」班納說,他不想成為那樣與家人疏離的父親。「滿口孩子經不會讓我覺得失去男子氣概,相反地,這才是男子氣概,時髦的男子氣概啊。」 ※延伸閱讀》‧ Audio Slide Show/「孩子的天堂 瑞典人拒婚不拒生」 全文網址: 瑞典訂男性育嬰假 好制度打造好爸爸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5#ixzz1R6cA0M6p Power By udn.com 瑞典平價托育 生得愈多付得愈少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瑞典完善的家庭制度成功孕育出生生不息的高生育率,關鍵之一在於人性化的平價托育收費制度:不是依人頭均一價,而是視家長收入、幼兒人數遞減的計價方式,生愈多付愈少。 曾任瑞典南部隆德市議員的妮塔‧羅莉茉問政之餘,是藝術家,並努力生了四名小孩。她說,有一年和丈夫旅居英國,在倫敦四處找幼兒園托兒時,被高價的收費嚇住,「連我們都付不起!」當下,她和教授丈夫才知道瑞典的公共托育是多麼公道,不會是有錢人的專利。 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楊佳羚指出,瑞典的幼托是由地方政府負責,但都是同樣精神:依父母收入收費,學前托育收費不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一到三,並訂出金額上限;上了小學後,課餘照顧服務費用也不能超過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一到二;第二、三小孩算法又各自不同。 總之,她形容:「就算是瑞典最有錢的家庭,若生三個小孩,一個月幼托費用只要兩千兩百廿六克朗,約新台幣一萬元就夠了。」 羅莉茉說,於是當他們的老三、老四雙胞胎一起上幼兒園時,「幾乎是免費」。這時他們覺得:「我繳很高的稅,真的很值得。」 電信業易利信發跡的斯德哥爾摩Telefonplan社區,幼兒園園長西西利亞‧荷姆和老師們好奇問台灣托育狀況,攝影記者說起兒子沒抽到公立幼稚園,所以打算讓他去念私立幼兒園了。私幼收費是一個月兩萬元,約是四千克朗,引起一陣驚呼:「很貴!」他們還沒考慮到,台灣人的平均收入是瑞典的五分之一。 瑞典園長接著問:那生第二小孩,就不用繳這麼貴吧?喔,不是,在台灣,不論生幾個小孩,托育均一價;生兩個,若忍心一起上私立幼兒園,就是新台幣四萬元。「哇!」又是一陣驚呼。 瑞典托育還有一項有趣設計:校長或園長不需要一校一個,像西西利亞‧荷姆一人管九家幼兒園,手下有多位副園長,各自再管二到三家幼兒園;因為他們認為,重點是要有足夠的老師來照顧孩子,確保兒童受到良好照顧;寧願花薪水多請老師,但園長倒是可以多校共用一個就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