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抗日無名英雄林可勝
2009/06/02 19:29:33瀏覽920|回應0|推薦0

抗日無名英雄林可勝

黃至誠

June 01, 2009 12:00 AM | 

世界日報

 

一九四九年,當我們列隊看著林可勝院長,被迫離開他一手創辦的台灣國防醫學院時,不免黯然淚下。

 

林可勝是新加坡華僑,曾經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主教授。

 

日軍侵華時,他很可以回到新加坡或前往美國教書,但是他沒有,他振臂高呼,用他熱愛「祖國」的摯忱,號名一大批他的學生,以那時最需要的醫護技術,救活了千千萬萬個傷患。

 

抗戰勝利後,他深感光是他那些協和醫學院的學生是不夠的,不夠實施及改進中國所需要的醫護工作。所以他到處奔走、建議、設計,並到美國募得大量捐款,創設了國防醫學院。

 

很不幸的是,因他不懂政治鬥爭,當他放棄一切其他工作而欲專心建設國防醫學院時,最高當局迫他離開。

 

他並不痛心那失去的成名機會,他痛心的是失去了為「祖國」改進醫療的希望,於是他流淚了。

 

不幸中的大幸,在他離台前,得到了兩個得力助手,即他的學生盧致德博士及張先林醫師,他倆依照林的理想,並發揚光大,把國防醫學院辦成了一個海內外高水準的醫學院,培養出了近萬名醫藥牙護的人才,在軍中、民間、東南亞、美國及加拿大,默默的完成了林的救助病患的願望。

 

所以二十年後,當林可勝先生因喉癌不得不從美國芝加哥大學退休,他仍然選擇回到台灣國防醫學院。

 

那時,正是他身體上最痛苦的時候,但心理上卻得到了最大的安慰,因為他看到了國防醫學院的希望,他不再痛苦、不再哭泣。在他七十二歲時,「滿心歡喜」的永別了我們。

 

林可勝院長的父親,也是一位醫師及教育家,在創辦福建的廈門大學後,就到新加坡僑居。

 

林院長就在那裡出生、長大及受教育。高中畢業後,林可勝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獲醫學士、外科學士及哲學博士,並到美國芝加哥大學作研究。一九二四年回「祖國」,在北京協和醫學院任教。

 

一九三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不久又攻擊上海,林可勝義憤填膺,立即組織救傷隊,親赴戰地救護傷患。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前,他已回新加坡僑居,當得知日本又侵華時,立即回「祖國」,和衛生部長劉瑞恆商量,出任紅十字會總幹事,組成九個救護大隊,編成分隊,到前線救傷。

 

那時,他就注意到,這次日軍欲全面侵華,必有大量傷患,他的救護大隊必須再度擴充,所以他立即成立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訓練各級醫護人員,並於五年中,在各戰區成立了五個分所。(三之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300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