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教育獎 9年國教推手薛光祖獲獎
2016-09-11 08:36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98/1953676
第四屆星雲教育獎昨頒獎,神似蔣經國的薛光祖獲終生教育典範獎,他五月去世,由女兒薛曉光(圖右)代領,從星雲大師手中接過獎座。 記者林伯東/攝影
分享
第四屆星雲教育獎昨頒獎,九年國教推手、已故高雄師範學院前院長薛光祖獲終身教育典範獎。薛光祖神似前總統蔣經國,當年推動工程浩大的九年國教,十四個月要蓋六千多間教室,徵選一萬多位教師,他克服萬難辦到了,為台灣七○年代經濟起飛奠基。
薛光祖今年五月去世,享年九十八歲,他活到老學到老,喜歡用iPad。女兒薛曉光昨到場替爸爸領獎,代爸爸說出得獎感言:「終身典範不敢當,但是終身學習,相信我做到了。」
出席頒獎的星雲大師指出,薛光祖不只是平常的教育者,在他心目中「更是與孔子、孟子一樣,同列聖賢的教育者」。對基層教育的貢獻、品德、人格、待人處事都留下典範。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二○一二年創辦「星雲教育獎」,教育獎指導委員會主委、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今年選出一位終身教育典範教師,獲一百萬獎金;另十九位典範教師各獲廿萬獎金,他們都有動人的故事。
14個月蓋170多所國中
薛光祖民國五十三年擔任台灣省教育廳主秘時,規畫執行九年義務教育,當年在短短十四個月內,就要興建一百七十多所國中、六千間教室,並徵選一四四位校長及一萬四千多位教師,薛光祖生前曾回憶:「無法想像當初是怎麼走過來的」。
薛曉光致詞指出,父親對生命充滿好奇心,最近幾年和曾外孫一樣,和iPad成為好朋友,在網上看報紙,聽講座,甚至玩電子遊戲;還和朋友組讀書會,探討主題廣泛。
薛曉光指出,父親曾說在九十八年生命中,沒浪費過時間。他向師長學習,也向晚輩、學生、子女學習,在人生最後一段,則向身體的病痛學習。她說,爸爸了解這是人生不可逃避的部分,接受生命帶來的所有可能,在內心深處尋找和諧,不斷給周遭人溫暖的光芒。
不少認識薛光祖的人都認為,他長得很像蔣經國,常被要求簽名。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指出,他廿幾歲當省議員時就認識薛光祖,那時就覺得薛很了不起,「我常搞錯,以為是蔣經國先生。」
薛曉光說,爸爸在高雄師範學院(已升格高師大)當院長,當時蔣經國是行政院長,去餐廳吃飯常有人誤認他是「蔣院長」,要他簽名,甚至連吃飯都不收錢。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吳清山回憶,民國六十三年,剛進高雄師院就讀,第一次看到薛光祖真的嚇一跳,以為是蔣經國,不論神情及講話口音等,都很像。
第四屆星雲教育獎昨頒獎,神似蔣經國的薛光祖(圖)獲終生教育典範獎,他五月去世,由女兒薛曉光代領,從星雲大師手中接過獎座。 記者林伯東/翻攝
方祖涵/說真的 我不懂王建民
2016-04-07 02:26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612834
王建民再度登上大聯盟,成為一部勵志題材。 美聯社
分享
說真的,我一點也不懂王建民。
這不只是隨便說說,二○○五年,這位來自台灣的年輕投手在AAA沒有待太久,幾乎是跳級登上大聯盟,那時候也算年輕的我,以為自己什麼事情都是專家,看他前一年在AA層級超過四的防禦率,第一場大聯盟先發連一個三振也沒有,「這個等級的投手,能夠在大聯盟贏五場球,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自以為是寫下這段話。
結果他第一年就拿下八勝。
還是硬著頭皮解釋王建民在新人年就能拿到八勝的原因,他的投手運氣指數BABIP,也就是被打擊出去的球形成安打的機率,比聯盟平均值低了很多。「換句話說,就是運氣很好。」我心裡想著。
結果他第二年拿下十九勝,第三年也是。在差點拿到最佳投手塞揚獎的這兩年,他的運氣指數,跟聯盟平均值幾乎一模一樣。
我不懂什麼是快速下沉的伸卡球,王建民在前三年球季,用一千一百三十五個滾地球出局數,慢慢讓我學會;我不認識用來評估選手的指標WHIP與WAR,王建民用聯盟裡前段班的數字,做了完美的詮釋;我不知道大聯盟新人合約的薪資規定是怎麼一回事,王建民用成績跟洋基隊談出四百萬美金的身價,替我上了一課。
這些年來,跟所有球迷一樣,我的心裡有個重要的位置,留給我們大聯盟的初戀王建民。我在球場上親眼看著他受傷、在小聯盟復健賽替他加油、帶國旗見證他的第一支安打、甚至連去年春訓,也特別到勇士隊球場默默看他投牛棚。可是,或許是因為年紀漸長的緣故,我不得不承認,我可能一點也不懂王建民。
球速跟年紀成反比,一年一年往下掉,防禦率卻越來越高,離大聯盟也越來越遠,沒有多少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放棄。你知道嗎,不只沒有球隊青睞是難熬的事情,他在國民隊的最後幾個星期,每次中繼上場,都是被全場觀眾噓下去的。對於曾經在聯盟數一數二的投手來說,那是多大的羞辱?那種難堪,我或許知道一些,因為我們全家都在那裡,身上穿著他的四十號球衣,偶爾還會被其他球迷嘲笑。
我不懂為什麼這樣還能夠不放棄,不懂為什麼賺夠多的錢還要跟年輕人坐巴士在小聯盟球場奔波。或許我可以跟別人一樣,分析他沉球的轉速,假裝搞通念書時候怎樣都學不好的物理;我還可以找出沒有人計算的數據,像是自從二○○八年五月換黨執政以後,防禦率從三.七一暴升到六.四二。可是,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幫助我了解一位三十六歲的老投手,為什麼還在小聯盟撐著。如果去年有人問我看不看好他東山再起,我想答案跟洪一中總教練會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他回到亞洲還有沒有機會。
可是看著皇家隊公布的廿五人名單,我才想通,原來,王建民根本不需要被任何人搞懂。就像一切的開端,那個帶著大家心情上山下海,讓叢林猛獸一個一個滾地出局的年輕投手,不斷顛覆所有人的推測,反正就是一球一球丟下去,有時候,堅持就會有結果,誰管別人懂不懂。(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短評-郭台銘與王建民
郭台銘與王建民,兩人相差30歲。郭董今年66歲,建仔36歲,郭董已經符合《勞基法》退休的65歲門檻,建仔在職棒界則已列入「長春組」。但這一老一少都不服輸,一個吃下日本百年企業夏普,贏得《經濟學人》直誇「日企已經被台企超越」,一個在當了952天的棒球浪人後重回美職大聯盟,皇家教頭誇他是「可敬的競爭者」,郭董和建仔,給所有台灣人上了一堂寶貴的課,課程叫「永不放棄」。
鴻夏戀前後跑了4年,期間流言、紛爭不斷,郭董卻從來沒放棄過。夏普虧損累累,郭董霸氣地說:「要讓夏普再活100年」,而難能可貴的是,買下夏普,他自掏腰包砸了超過100億元,這100億元讓鴻海股東無話可說,夏普萬一無法起死回生,損失最大的人是郭董自己,郭台銘用身家性命和夏普綁在一塊。
至於建仔,2008年6月16日,當時仍是洋基王牌的他,因為一個跑壘造成右腳踝扭傷,隔年又因右肩關節手術,從此以後從19勝的王建民,變成在各隊小聯盟流浪的王建民。期間有多少人勸他「放棄吧,回來台灣。」但建仔自始至終就是想拚,用盡身體的所有能量和意志力去拚,等待重返大聯盟這天的到來。
皇家給了建仔公平競爭的機會,他也真的辦到了。在皇家記者會上,建仔維持一貫的低調,口氣平穩地說:「到現在還是那麼不真實,沒想到這麼快就回到大聯盟。」郭董與建仔,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做爭氣的台灣人。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劉浩廷
造神運動下的浩鼎記
中國時報
黃光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5000280-260109
浩鼎風暴愈演愈烈,對國內學術生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浩鼎風暴不過是台灣學術界腐化之冰山一角。今天中研院之所以會爆發出浩鼎風暴,根本是1994教改啟動以來,台灣政治、學術界「造神運動」的結果。
例如,前台大理學院院長羅銅壁教授是早年選出的中研院院士,他在退休之後,由中研院近史所替他出版了一本《台灣蛋白質研究的先行者羅銅壁院士一生回顧》,對自己一輩子在學術界的所見所聞,作了非常坦率的陳述。
羅院士在書中寫道:「除了從國外延攬知名學者回來擔任所長之外,中研院也花了不少錢請國外的審查人、顧問和評鑑人來評選研究計畫,考核執行成效。不過就我個人的觀察,這些人很少實話實說。舉例來說,有一次,我的幾個學生應邀回國擔任各所評鑑工作,順道來見我,並對某些研究人員的表現、某些研究計畫的執行成果表達負面的看法。
他們一開始都說會向院方據實報告,最後卻都承認自己實在不敢將這些意見寫在評鑑報告裡。我於是退而求其次,建議他們撰寫兩份報告。其中一份是公開報告,內容盡可隱惡揚善;另外一份則坦誠地寫出自己的想法與判斷,然後以密件方式直接呈交院長。不管院長看了以後做了什麼處置,至少他們可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羅銅壁是李遠哲的老師,李遠哲是諾貝爾獎得主,又貴為中研院院長,所以請李遠哲替他作序。不料李遠哲竟然寫了一篇題為〈亦師亦友一甲子〉的「李序」,針對羅院士對他私人操守的「指控」,寫了數千言的「澄清」。
但對於羅院士的上述說法,他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了兩句話:「上述羅副院長所言,據我所知並非普遍現象,只是少數所裡的問題。」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中研院擁有200位編制內人員、1000多位碩博士研究生,還有近1000多位研究人員等,經費成長幅度居國內科技部會之冠。李遠哲擔任院長之後,短短10年內總預算倍增。
104年度耗用190多億預算,包括國家生技園區40億,而其主持人卻是以這種「隱惡揚善」、歌功頌德的方式,在從事研究計畫的評鑑工作。
在多年來「造神運動」的吹捧下,其主持人對於學術界長輩的批評也是「淡然處之」,根本不當一回事。多年來這樣的避重就輕、本末倒置,即使再多發生幾件浩鼎風暴,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宋亞真
父母都是新聞人 小學時的馬中珮… 半夜衝屋頂看月蝕
2016-04-08 03:20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加州越洋報導
來自台灣、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天文物理學教授的馬中珮,花了二年多時間在宇宙「偏鄉」發現超大黑洞。 本報資料照
分享
旅美天文學者馬中珮是資深新聞人馬驥伸和黃肇珩的女兒。馬中珮昨天在越洋採訪中說,她從小就對數學、物理、天文很有興趣,小時候曾和家人去合歡山旅遊,被滿天星斗震撼;也曾因想看月蝕過程,半夜三點到家中樓頂和媽媽一同觀星。
馬中珮說,她小學時喜歡數學,上國中後接觸物理,對用數學解釋物理現象充滿興趣,其中她最著迷的就是天文。雖然在台北光害嚴重,很難看到星星,她還是會努力從書上認識星象,高中未畢業就到美國鑽研天文物理。
對馬中珮來說,黑洞特別有魅力,「是多大的萬有引力,能讓黑洞連光都發不出去」。讓她十年前開始一頭栽入黑洞領域,如今還持續「深陷」其中。
黃肇珩說,女兒小學二、三年級時就半夜到樓頂,拿著星盤、紙筆和望遠鏡看月蝕。假日全家人也會一起去逛書店,他們會讓子女自己去選擇喜歡的書籍,「她每次都是抱著一堆天文書回來」,也或許是家中堆滿書籍、報紙,子女從小就養成閱讀習慣,喜歡從書中找新知。
黃肇珩說,夫婦倆對孩子一向採開放態度,孩子們想學什麼就學什麼,讓孩子朝著喜歡的領域發展,「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鼓勵和從旁協助。」當孩子有問題來詢問、或偏離軌道時再去幫忙,而不是一開始就指揮和主導。
黃肇珩也說,也許是因為夫婦倆都忙,孩子反而從小養成自己安排事情、自動自發的好習慣,一路延續到研究上。對女兒此次獲得國際注目,黃肇珩說「很安慰,女兒努力獲得肯定」,也很感謝女兒一路上遇到好老師指導以及優秀團隊協助,「我很佩服、也很羨慕她」。
-台學者馬中珮-發現宇宙「偏鄉」大黑洞
2016-04-08 03:20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王麗娟/台北—加州越洋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701/1615452
來自台灣、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天文物理學教授的馬中珮,花了二年多時間在宇宙「偏鄉」發現超大黑洞。 本報資料照
分享
圖中方框是橢圓狀NGC1600星系所在位置,是馬中珮發現大黑洞的星系,距地球兩億光年。 法新社
分享
過去天文學界都是在銀河系擁擠的「摩天大樓」區發現黑洞,來自台灣、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天文物理學教授的馬中珮和團隊,花了兩年多時間在宇宙「偏鄉」發現超大黑洞。美國太空總署(NASA)台灣時間昨上午宣布此突破性發現,同時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馬中珮團隊曾在二○一一年發現超大黑洞,轟動一時。她昨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時說,天文學界目前只找到八十幾個能量到質量的黑洞,質量是太陽一百億倍以上的黑洞只有三個,其中兩個就是該團隊找到。這次發現的黑洞質量為太陽的一七○億倍,除了質量夠大,更重要的是在宇宙空闊的地方找到,顛覆過去認知。
新發現的超大黑洞位於橢圓狀NGC1600星系中央,距離地球兩億光年。馬中珮比喻,黑洞要「長大」多半是靠碰撞,因而過去找黑洞都集中在相撞容易的擁擠銀河群,以台灣來說就是人口密集的高雄和台北,但團隊找到兩個超大黑洞後,開始想要到其他城市找找,「沒想到真的找到了」。
團隊這次發現的黑洞年齡約一百多億年,在宇宙很年輕時就產生了。該偏鄉大黑洞是如何長得這麼大、以前經歷過怎樣的「激戰」形成如今質量,是團隊後續研究重點。
馬中珮說:「要變得這麼龐大,這個黑洞必然度過了非常貪吃的階段,吞進了很多氣體。」
她說,有可能該黑洞是用其他方式吸進很多質量,不是靠碰撞,也可能是它「把鄰居吃光了」,笑說「這比較邪惡」,但都需要進一步探究,藉此也能對宇宙演化過程有更多了解。
馬中珮說,找黑洞最大困難是黑洞不發光、看不到,只能靠量測黑洞附近會發光星球的轉速來判斷質量,得要天文望遠鏡有夠好的「眼睛」才能看到,這次發現便動用了全球最大的雙子望遠鏡,以及哈伯望遠鏡。
馬中珮說,這次發現不僅顛覆過去對黑洞的認知,也為學界進一步研究重力波提供觀測對象,未來也將持續系統性調查一百個銀河系,繼續探討黑洞的秘密。
雙黑洞?重力波來解
2016-04-07 15:13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701/1613832
馬中珮發現超大的黑洞,到底是不是雙黑洞,有待重力波觀測確定。
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在其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依愛因斯坦之見,質量以其重力扭曲空間╱時間。一個常用的比喻是把空╱時看成蹦床,把質量視為蹦床上的保齡球。蹦床上的物體會「落」向床心,此即重力。
有質量的物體加速時,例如兩個彼此環繞運行的黑洞加速時,會沿它們周圍已經有曲度的空╱時,以光速送「波」,像池塘裡的漣漪。
物體質量愈大,波愈大,愈容易偵測。重力波在宇宙裡行進,不受任何阻礙。關於宇宙,目前所知的一切都來自電磁波,如無線電波、可見的光、紅外光、X 光及伽馬射線。這些波行進時會遭受干擾,讓科學界了解的宇宙只是局部的。
重力波沒有障礙,因此是豐富的新知來源。黑洞即為一例,黑洞不發出光、無線電波,但可以透過重力波來研究。